溺水见死不救是否判刑?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4-25 03:19:31 362 人看过

溺水见死不救不一定判刑。

见死不救是不是犯罪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在刑法理论中,有一种不作为形式的犯罪,不作为犯罪,是指行为人负有法定义务而拒绝履行,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的行为。因此,见死不救若构成犯罪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行为人负有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这包括: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救助义务);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医生对病人的救助行为);由行为人先行的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义务(把人撞伤了,就有把人送到医院救治的义务)等。

第二: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性而未履行,但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具备履行该项义务的实际可能性,则不构成犯罪的不作为。

第三: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即不作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1日 12:4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溺水急救方法
    法律综合知识
    溺水是常见的意外,溺水后可引起窒息缺氧,如合并心跳停止的称为溺死,如心跳未停止的则称近乎溺死这一分类以病情和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但救治原则基本相同,因此统称为溺水。急救方法1、将伤员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或者抱起伤员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2、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对口吹气为最佳。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托起伤员下颌,捏住伤员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伤员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反复并有节律地(每分钟吹16~20次)进行,直至恢复呼吸为止。3、心跳停止者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摩。
    2023-04-24
    213人看过
  • 救人溺水身亡能评见义勇为吗
    在评定是否属于见义勇为这一范畴时,需要考虑到被救助者是否溺水而亡。见义勇为是指个体在面对可能危害自身安全或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时,勇于挺身而出进行斗争;或者是在出现自然灾害或者紧急救援行动中,奋力求助并全力以赴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及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模式。因此,为了拯救朋友的生命而英勇牺牲的行为亦可归类于见义勇为的表现之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2024-08-02
    278人看过
  • 见死不救的刑法怎么判刑
    无作为义务的见死不救在刑法中一般不构成犯罪,不予处罚;但对于有作为义务的见死不救,可以视为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犯本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应当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一、14岁打死人会判死刑吗14岁打死人一般不会判死刑,具体如下:1、故意杀人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2、已满十四周岁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14岁的犯罪分子犯故意杀人罪的,不适用死刑。故意杀人罪构成要件如下:1、主体要件,故意杀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主观要件,故意杀人罪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3、客体要件,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够独立呼吸
    2023-06-27
    67人看过
  • 看到溺水者不救犯法吗
    一、看见有人溺水不救犯法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有人溺水了,作为路人见死不救,这种不会犯法但是自己的良心会受到谴责。但是作为监护人或者是有照顾意思的,如果不救就会构成犯罪了,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涉嫌故意杀人的就会依照故意杀人罪判处刑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二、陌生人见死不救犯法吗陌生人见死不救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来认定是否犯法。见死不救分为有作为义务和无作为义务两种类型。对于有作为义务的见死不救,那行为人是触犯刑法的,一般定性为故意杀人罪。对于没有作为义务的见死不救,不构成犯罪。三、在我国陌生人见
    2023-03-31
    411人看过
  • 是否可以索赔溺水死亡保险?
    如果溺水是突发性事故,则应构成意外保险当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则属意外险赔偿责任;保险公司赔偿金以保险合同中约定的保险金额为限,可以查阅当事人的保单正本,保单上会载明意外伤害险的保险金额,此应为最高的赔偿限额。意外溺水死亡赔偿标准意外溺水死亡赔偿标准如下:1、医疗费。医药治疗费的赔偿,一般应以所在地治疗医院的诊断证明和医药费、治疗费、住院费的单据或病历、处方认定。必要时,可以委托法医予以鉴定。所在地治疗医院,一般是指距离受害人住所或侵权行为发生地较近的医院。受害人先后到数个距离基本相等的医院治疗的,一般应认定最先就诊医院的医疗费,但该医院治疗失误或有其他特殊情况的除外;2、误工费。受害人误工日期,应当按其实际损害程度、恢复状况并参照法医鉴定或者治疗医院出具的证明等认定。受害人的实际误工日期少于休假证明的,应以其实际的误工日期认定;实际误工日期多于休假证明的,一般应当根据休假证明认定;3、护理费
    2023-07-17
    478人看过
  • 游泳溺水死亡算不算死亡
    意外死亡指因无法预料的原因、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的事件或行为所造成的死亡,“意外”是指没有预见到实施的行为在一般情况下会导致死亡;“非故意”是指不以结束他人或自己的生命为目的。所以只要游泳时溺水符合上述条件便属于意外死亡。结伴游泳突发疾病死亡,游伴不救是否担责【案情简介】在某公司务工的李-伟(化名)在午间邀请同事一起去湖中游泳,不幸溺水身亡。李-伟父母以同事救助不及时为由,将同去游泳的3名同伴告上法庭,索赔13万余元。日前,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同伴疏于对李-伟照顾,在救助方式上存有过错,判令承担一成责任,赔偿李-伟父母6.6万元。死者父母称儿子被带去游泳2012年9月23日下午1时,当时17周岁的李-伟与公司同事一同前往东莞市生态园月塘湖游泳,其间发生意外溺水身亡。而后,李-伟的父母将与儿子同去游泳的3位同伴告上法院。李-伟的父母认为,3位同伴一直拖延至当天下午5时许才通知公司。事发
    2023-07-22
    395人看过
  • 为救朋友溺亡是不是算见义勇为
    见义勇为,是指公民在履行特定义务以外,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或他人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同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为救亲人献出生命,应属于见义勇为,因为亲人相救是履行法定义务而非履行职务的行为,为救朋友溺亡就更能够认定为见义勇为了。根据法律规定,可认定为见义勇为:一是勇于与违法犯罪作斗争,事迹突出的;二是遇到灾害事故,不顾个人安危,勇于救助,事迹突出的;三是有其他见义勇为行为,事迹突出的。《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2024-04-29
    213人看过
  • 施救者溺水身亡,被救者是否该进行赔偿
    一、施救者溺水身亡,被救者是否该进行赔偿1、施救者溺水身亡,不可以要求被救者赔偿,只能要求侵权人赔偿。但可以要求被救者给予适当补偿。有侵权人的,被救者(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对于没有侵权人或者侵权人无法承担的,则受益人应当给予补偿。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二、施救者造成被施救者损害,是否需要承担责任1、施救者造成被施救者损害,不需要承担责任。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但如果救助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情形,符合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则不属于救助行为,而属于侵权行为,将承担侵权责任。三、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侵
    2023-04-21
    470人看过
  • 见死不救会不会判刑,遇交通肇事后见死不救会坐牢吗
    这种情况是否需要坐牢要看是构成了犯罪,具体分析如下:负有救助义务而故意不救助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涉嫌故意杀人罪;交通肇事后又见死不救也是一种不作为犯罪,涉嫌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当然,要正确对肇事者的行为进行定性,还必须从“见死不救”的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上加以区分,一般存在以下几种情形:(一)肇事者当场就致使被害人死亡的。这种情形不存在“见死不救”行为的发生,肇事者仅构成交通肇事罪。(二)肇事者将被害人撞成重伤,濒临死亡。在当时的医学条件下,即使被害人得到及时救助,也不能挽救其生命,在这种情形下,肇事者即使具有主观上的“见死不救”故意心理,也不能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而应以交通肇事罪论处。(三)肇事者将被害人撞成重伤,濒临死亡。肇事者从自身的利益考虑,主观上“希望”或“放任”被害人死亡,并且客观实施了“见死不救”的行为,从而导致被害人死亡,或者肇事者“见死不
    2023-06-01
    456人看过
  • 救人溺水身亡是否可以获得理赔
    一般是不能索要赔偿的。见义勇为者因见义勇为行为而死亡,因其自愿救助的行为性质,其家属不能向受益人索要赔偿。但可以向受益人主张补偿。有侵权人情形下,应向侵权人索要赔偿,受益人可以适当补偿;在无侵权人或者侵权人无法赔偿情形下,受益人应当予以适当补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一、见义勇为行为的构成要件1、见义勇为行为的实施主体是自然人。只有将见义勇为实施者定义为自然人才符合其法律特性。2、见义勇为者必须实施了危难救助行为。即当国家、集体、社会及他人生命财产安全遭到威胁时,行为人实施了旨在降低损失或威胁的行为。3、实施者不具备法律规定的义务。只有行为人的行为超越了法律规定的职责和义务,才能构成见义勇为。4、实
    2023-06-25
    201人看过
  • 见死不救是否应该立法
    见死不救应不应该立法的争议是很久就存在的了,有利有弊。利见死不救需要用法律进行指引应该立法惩罚见死不救者。我们国家的道德滑坡严重,特别是受一些司法案例影响,讹诈救助者、诬陷好人的情况让社会风气变得很坏。需要通过法律进行道德指引,而案例也往往是推动法律产生的动力。立法可以让人们有罪恶感法律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立法之后人们就会有责任感。这是道德约束和法律约束的区别,法律会让人有罪恶感,而道德只会让人产生愧疚感。罪恶感是很难消除的,而愧疚感会被一些合理化的东西消除。通过立法可以让人们重新定位如果立法规定见死不救要受到处罚,人们就会重新定位。假如我救助了,我还能得到良心的安定;假如我不救助,可能会受到处罚。因此,法律可以更好地规范人的行为,让人们对需要帮助者进行施救。弊这是道德规范,不能用法律处理见死不救,是一种不作为行为。不作为行为要入罪都是有一个“法定的职责”为前提。而见死不救,只是一种道德义
    2023-06-03
    147人看过
  • 见死不救罪判几年
    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法律性质的义务。并且能够履行特定义务而不履行特定义务,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结果。这种情况下见死不救是会收到法律追究的。例如遗弃罪。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刑法规定遗弃罪有哪些情形?刑法对遗弃罪的规定是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应履行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二、法律怎么处罚遗弃行为1、法律对遗弃行为的处罚:构成遗弃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遗弃罪是指对因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原因而没有生活来源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拒绝扶养的行为。遗弃罪侵犯的客体是被害人在家庭成员中的平等权利。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023-03-05
    188人看过
  •  面对生死考验,是否要见死不救?
    该段内容讲述了不救助他人的行为是否负责任的问题。一般公民在见死不救时会受到社会舆论谴责,但不承担法律责任,因为缺乏法律特定义务。而负有特定义务的公务员、工作人员及法律授权的人员有法定义务并且能够救助时必须救助,否则会承担法律责任。在特定情况下,不作为也能构成犯罪行为。因此,在遇到需要救助他人时,我们应该尽力去救助,不救助他人本质上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采取行动。不救助他人本质上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一般公民见死不救承担社会舆论的谴责,不承担法律责任,因为没有法律特定义务;但负有特定义务的公务员、工作人员及法律授权的人员有法定义务并且能够救的情况下见死不救的不但违法甚至犯罪。如警察、党员、夫妻关系的,有抚养扶助关系的父母和子女。在某些负有特定义务或先义务的情况下,不作为(包括见死不救)也能构成犯罪行为。如甲带邻居小孩出去游泳,甲在会游泳的情况下,放任小孩溺水死亡,构成过失杀人罪;但若
    2023-09-04
    428人看过
  • 行窃案中的悲剧,同伙见死不救致男子溺亡
    同兄弟伙盗电缆线被发现,逃跑过程中,旱鸭子王龙(化名)慌不择路,跳入水塘,结果溺死。王龙死后,其父母状告同伙高某、张某见死不救,要求赔偿20万元。昨天,该案二审在一中院开庭。王龙的母亲肖艳(化名)称,儿子离家时才20岁,虽然成绩不好,初中未毕业,但孝顺、懂事。就是他们害了我儿子!她说,王龙回来后不久,在上网时认识了高某、张某等人。2007年11月22日,王龙和张某、高某、李某一起去高新区大竹林一新建变电站盗窃通讯电缆线。正在割线的时候,被人发现。李某被当场抓获,其余3人慌忙逃走。眼见无路,3人一起跳进一个宽约10米、深2米多的水塘。高某和张某成功逃离,王龙却沉下水底。肖艳说,张某和高某看见王龙挣扎,不施救反而逃跑,造成王龙死亡。事后又没及时通知他们,遂将两人告上法庭,索赔20万元。庭上,张、高二人辩称,是王龙提议下水,还先跳下去。游到对岸后,他们看到王龙要沉了,便找来竹竿想救他,但没来得及
    2023-07-07
    486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夫妻一方溺水另一方见死不救是否违法
      陕西在线咨询 2023-12-08
      夫妻一方溺水另一方有施救的能力而不救的,是违法的。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相互扶养,相互救助的法律义务。夫妻一方陷入危难时,另一方有义务对其进行救助,此救助义务不是道德义务,而是法律义务。另一方不予救助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夫妻之间,具有法定的相互扶助义务。作为夫妻的一方,对另一方负有特定的救助义务,如果置这种义务于不顾,对另一方可能死亡的结果放任不管,
    • 溺水没有救人员会判刑吗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2-03
      1、如果救生员在一旁,有能力施救却没有施救,导致受害人死亡的,要追究其责任。但只要他履行了职责,没有救起来,也就是说只要不是故意不施救造成人员死亡的就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2、凡是以经营为目的的游泳场所必须要有合格的救生员。救生员的要求是水性好、懂得水中救护方法、懂得对溺水者的急救措施等,按要求是应该持上岗证的。
    • 甲喊乙游泳,乙溺水,甲不救助,乙死亡,甲是否犯罪?
      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25
      结合法律关系、具体案情(细节)和证据综合考虑,不能一概而论。
    • 见死不救 是否违反刑法?是否承担责任?
      湖北在线咨询 2023-12-03
      没有法定义务的人,即使见死不救的,法律也无权进行干涉。但负有法定义务的特定主体,应当救人且能救人而不救,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争鸣:“见死不救”,是否有罪
      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21
      看是否有救助的义务和救助的能力,对于前者如父母面对孩子受到生命威胁,负有救助的义务,又如成年人带孩子出门游玩导致孩子陷入陷阱,也有救助义务,还有保姆对婴儿的合同义务等等。而后者指法律不强人所难。还要看有没有本事救,还能不能救,有的人直接遇险身亡,根本救不了的。总的来说还得结合实际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