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帮信罪金额量刑标准一般会判多久
1、个人触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一般会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
2、单位触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一方面对单位判处罚金,另一方面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
3、若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帮信罪在量刑过程中是需要考虑多方因素判定罪名的,一般情况下的审讯过程中都会根据嫌疑人知识结构,就业经历和个人的社会经验进行判断认定,是不是在知道详情还是不知道的情形下实施犯罪行为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如何认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作为网络犯罪的关联犯罪,根据帮助行为留下的线索,侦查机关往往先抓获帮助者,然后再顺藤摸瓜,追踪背后犯罪集团。
此类犯罪认定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正犯大多尚未落网,在主、从犯分离的情况下,帮助者是否具有帮助他人犯罪的故意决定了案件的走向。
该罪犯罪构成在客观上包括
1.存在违法层面的正犯,即信息网络犯罪活动;
2.存在帮助行为,即为他人的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的行为。
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千万不要认为没有直接参与诈骗行为就不算犯罪,贪图一时之利而成为不法分子的帮凶,让自身陷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泥潭之中。“帮助”一词并不永远都是好意,如果被用在犯罪前面,那可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
帮信罪多少金额会判刑?帮信罪流水量刑标准?帮信罪可以出国吗
72人看过
-
银行卡帮信罪会判多久?帮信罪多少金额不起诉
71人看过
-
一般要多少金额构成帮信罪?
271人看过
-
贪污的量刑标准?一般多少金额?
494人看过
-
重婚罪量刑标准犯重婚罪的判刑一般判多久
180人看过
-
帮信罪初犯自首会判刑吗?帮信罪的定罪量刑标准
136人看过
-
串标多少金额一般会判刑江西在线咨询 2022-11-14串通投标罪的立案标准: 1.损害招标人、投标人或者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3.中标项目金额在二百万元以上的; 4.采取威胁、欺骗或者贿赂等非法手段的。
-
贪污的量刑标准? 一般多少金额?江苏在线咨询 2021-12-04贪污金额的量刑标准为5000元,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轻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行政处分。个人贪污金额在5000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根据情节轻重,分别按照下列规定处罚:(一)个人贪污金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二)个人贪
-
诈骗罪多少金额会判刑啊?一般还能判多久?四川在线咨询 2023-06-09跟据司法解释5000元以上不满5万的认定为数额较大,5万元以上不满50万的认定为数额巨大,50万元以上的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
-
刑法一般金额是多少商业贿赂罪量刑标准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2-15商业贿赂 给付方个人行贿在1万元以上的,单位行贿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商业贿赂的收受方如果将收受的贿赂款归个人所有,数额达到5000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商业贿赂罪是一个类罪名,它包括商业受贿罪、商业行贿罪。 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规定
-
金额大的诈骗一般量刑标准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5-10《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