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记立案的规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5-07 18:38:00
482 人看过
1.法院对当事人的起诉不进行实质审查,仅仅对形式要件进行核对。除了意见规定不予登记立案的情形外,当事人提交的诉状一律接收,并出具书面凭证。
2.登记立案针对的是初始案件,包括民事起诉、行政起诉、刑事自诉、强制执行和国家赔偿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法律如何规定立案登记
287人看过
-
立案登记制的法律规定与解读
72人看过
-
立案登记:不是所有案件都能登记立案
87人看过
-
法律对行政案件立案登记是如何规定的
469人看过
-
辽宁高院出台规定规范立案登记工作
498人看过
-
婚姻登记与成立规定
347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立案登记制是什么意思,登记立案的案件范围有哪些江苏在线咨询 2023-03-10立案登记制是指案件受理制度。 立案登记制是指,法院对当事人的起诉不进行实质审查,仅仅对形式要件进行核对。除了意见规定不予登记立案的情形外,当事人提交的诉状一律接收,并出具书面凭证;登记立案针对的是初始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登记立案: 1.违法起诉或者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2.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3.危害国家安全的; 4
-
被法院立案登记的案件可以立案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2-08-18违法起诉或者不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 诉讼已经终结的; 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的; 其他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所诉事项。
-
立案登记制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立案审查制度是怎样的北京在线咨询 2022-01-27立案登记制:当事人只要提供符合形式要件的诉状,法院应当一律接收,并在规定的期限内依法处理。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行政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需要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在补齐相关材料后,应当在七日内做出决定是否立案登记。立案审查制:法院要对诉讼要件进行实质审查后再决定
-
立案登记制背景下,那些情形不能进行登记立案?广西在线咨询 2023-06-11根据2015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北京法院登记立案实施办法》第三条规定: 对下列起诉、自诉不予登记立案: (一)违反起诉或者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二)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三)危害国家安全的; (四)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的; (六)所诉事项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
-
最高人民法院立案登记规定的具体情况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23根据相关法律,对于最高人民法院立案登记规定如下立案登记制是指案件受理制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提出的要求,改革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加大立案信息的网上公开力度。推动完善诉讼收费制度。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行政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