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法律法规遏制零售商不正当竞争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9 17:33:31 368 人看过

作为来自商业战线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兴B沈阳商业大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XX对市场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深恶痛绝。他呼吁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零售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依法惩处力度。

刘XX代表在调研中发现,一些零售商为保证自己的销售地位及销售优势,禁止或限制供应商向相邻零售商提供商品或服务。一些具有一定渠道优势和市场规模的零售商滥用其优势地位,以种种不正当手段和违背商业道德的行为打压竞争对手,垄断市场。这种垄断市场的行为,违背了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背离了公认的商业道德,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理应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范围,但是由于该法对于上述行为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给不法经营者可乘之机。

为此,刘XX议修改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及《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将零售商为保证自己的销售地位及销售优势,禁止或限制供应商向相邻零售商提供商品或服务的垄断市场行为,列入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规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另外,要加大处罚力度。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0日 11:4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正当竞争相关文章
  • 日本将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查处商业间谍
    据日本报道,日本政府汇总了加强企业机密保护各项举措。政府将研究修改作为查处商业间谍或职员泄密案件法律依据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加重处罚措施。为进一步打击犯罪,政府将把此类犯罪改为非亲告罪,即使受损企业不举报,警方也可以立案。据报道,相关举措将反映在政府的经济增长战略里,最快在明年的例行国会上提交审议。此举旨在保护作为日企竞争力源泉的尖端技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报道称,相关企业机密包括产品设计图、制造方法、销售手段等。目前的《反不正当竞争法》针对个人的最高罚金为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1万元),针对法人单位则是3亿日元。政府将讨论提高该两项金额。此外,据报道,目前此类犯罪属于需要受损企业举报才能立案的亲告罪,今后拟改为非亲告罪。即便受损企业未发觉泄密,或是担忧与客户关系恶化而不举报,也可以加以查处。同时,据介绍,在日本,针对通过非正当渠道获取的企业机密所生产的产品,新举措将降低叫停销售
    2023-04-24
    54人看过
  •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改共审议亮点解读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改审议亮点解读是:1.反不正当竞争的管辖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一般管辖权,相关部门也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监督检查;2.执法机关查封扣押权等行政强制措施,完善了执法机关的监督检查权限和职责,赋予执法机关查封扣押权等行政强制措施;3.还增加了当事人配合调查的义务以及对拒不配合的当事人的责任追究。一、商标侵权扣押按哪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二条,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对涉嫌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一)询问有关当事人,调查与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有关的情况;(二)查阅、复制当事人与侵权活动有关的合同、发票、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三)对当事人涉嫌从事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活动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四)检查与侵权活动有关的物品;对有证据证明是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物品,可
    2023-03-31
    386人看过
  • 《反不正当竞争法》面临“大修”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张穹日前在上海举行的市场准入与公平竞争2005上海国际研讨会上透露,《反不正当竞争法》将进行修订,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已经将其列入明年的日程。张穹全程参与了《公司法》的修订,他表示,新修订的《公司法》在市场准入制度上降低了门槛,而《公司法》的修订在完善我国市场准入制度上的效果,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市场主体准入把关部门,也就是工商部门的工作落实和体现,这就给工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认为,一方面,《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公司登记法规要作相应的修改,另一方面,要在贯彻实施《公司法》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也要加强新《公司法》的培训。张穹透露,和市场准入相关的另外几部法律也将有重大变化,其中,受人关注的《反垄断法》加快了立法步伐,争取今年年底提交国务院讨论,广受关注的《破产法》也已经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审议。在研讨会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刘玉亭透露,我国将总结企业登记实践经验,借
    2023-06-08
    331人看过
  • 《商标法实施条例》解答:从源头上遏制商标领域不正当竞争
    《商标法实施条例》解答四:充分保障当事人合法权利从源头上遏制商标领域不正当竞争臧宝清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法规处商标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有关商标评审内容的修改,紧紧围绕商标法在方便当事人注册申请、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等方面的要求,把商标法简化和优化授权确权程序、加大打击恶意注册力度等要求进一步落到实处,对保障商标评审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规范商标授权确权具体行政行为,维护公正高效的商标授权确权秩序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一、对“商标评审”作了定义性规定商标法第二条规定了商标评审委员会处理商标争议事宜,并在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以多个法条作了具体规定。条例第五十一条首次对“商标评审”作了定义性规定,明确规定了商标评审委员会处理“商标争议事宜”的范围,列举了商标法具体条款,更加清晰界定了商标评审确权的法律依据。二、细化了商标法有关异议程序调整的规定针对商标法对异议程序的调整,条例对不予注册
    2023-06-01
    224人看过
  • 修法规范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
    2004年至今的十年间,共有79件互联网行业内涉及不正当竞争的案件。其中,数量排在第一的是涉及安全产品(包括安全软件、安全插件等)的案件,涉及网站经营和搜索服务的案件排在第二位和第叁位。近日,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维权工作委员会发布《互联网不正当竞争案件观察报告》,对自2004年以来发生于互联网行业内的不正当竞争案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在互联网迅勐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上演着一场又一场互联网大战,3Q大战、3B大战、3狗大战,从口水战直到诉讼战,但最终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埋单的是数以万计的消费者,他们因为互联网企业的恶性竞争而受到波及。如何让互联网领域有序健康发展,企业实现良性竞争达到共赢局面,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却是一个至今还未得到有效解决的老难题。四类互联网不正当竞争案高发随着我国互联网产业不断发展,互联网公司竞相加速业务扩张,扩大市场份额。而随着竞争的激烈化,互联网市场不正当竞争问题日益突出
    2023-04-24
    162人看过
  • 不正当竞争搭便车法律规定
    最近互联网业界的诉讼战争此起彼伏,商场上硝烟弥漫得非常,而其中关于“搭便车”不正当竞争更是引人侧目。不管是传统互联网业态O2O领域,还是2021年商业风口下的直播领域,均出现了“搭便车”案例,足以说明这种畸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生命力”之强,就宛如毒品般令同业竞品经营者欲罢不能,以期望坐享其成。“搭便车”从来都不是一个法律专用名词,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以及司法机关喜欢用这类白话用词,来表达对类似行为的不屑,本文中选取的案例中,少数除转化用词外,基本都现出现了“搭便车”的用词。个人认为,“搭便车”顾名思义,就是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政治策略在商业领域的经典烂用,至于为何它令人唾弃,其实已没有花费力气再行论证的必要。从粗略分类来看,其搭便车行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抢对方内容,如用爬虫抓取网站内容为已用;二、夺对方用户、流量,如用技术软件从对方网站攫取流量,滥用占用对手
    2023-02-20
    250人看过
  • 【不正当竞争】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不正当竞争的界定
    德国于1896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反不正当竞争单行法,并于1909年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了修改,其中最重要的修改内容便是加入第1条“一般条款”(所谓一般条款,是指规定执法机关在法律具体列举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外认定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要件的抽象或者概括的规定,该条款对什么是不正当竞争进行了界定:“在商业交易中以竞争为目的而违背善良风俗者,可向其请求停止侵害和损害赔偿。”从德国《反不正当竟争法》第1条的内容来看,构成不正当竞争须具备以下4项构成要件:(1)行为主体从事的行为必须发生在:“商业交易”中。“商业交易”的概念应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理解,任何一项以任何方式旨在促进任何一种商业目的的活动,都属于发生在商业交易领域的活动。这种商业目的,既可以是行为人自己的商业目的,也可以是行为人以外的其他人的商业目的。在商业交易领域的活动,不仅包括一切商业营业,而且包括律师、医生、艺术家、建筑师,科学家等自
    2023-06-08
    205人看过
  • 反法修改后反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变化吗
    不正当竞争行为侵犯的是具体、各别生产经营者的财产权和人身权,是商事领域的竞争超出正常竞争所允许限度的一种表现,这种限度由某一社会的一般商业道德和法律规范所决定。因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要旨是静态地保障各别主体的财产权和人身权,它是传统民事侵权法在经济市场化和社会化程度提升以后,向商事及公法领域的一种自然延伸。这种延伸表现为从法律上具体确认市场竞争中的特殊侵权形式,以及不同程度地令行为人承担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在法律适用上,《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是事后救济、不告不理。它的作用是通过将市场竞争中的反伦理行为定为侵权行为,并予以具体调整,而不若民商法仅止于依诚实信用原则宣告其为不法,以防止及消除竞争过度、恶性竞争的影响,藉此维护微观的竞争秩序。垄断行为则是限制竞争,它会导致某时、某地、某一经济领域甚至整个国民经济陷于某种缺乏竞争的状态,而这种限制竞争或缺乏竞争的状态可能对经济有害、也可能有利,要
    2023-03-02
    475人看过
  • 企业法律顾问复习指导:《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以下是企业法律顾问复习指导:《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一)采取假冒或混淆等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的行为;(二)商业贿赂行为;(三)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四)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五)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六)损害他人商业信誉或商品声誉行为;(七)公用企业或者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强制交易行为;(八)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九)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十)搭售和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行为;(十一)串通投标行为。
    2023-06-08
    313人看过
  • 代表建议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稿已提交国务院法制办
    媒体近日从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了解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已向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提交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稿。在去年3月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郑某、李某某等61位代表提出两件议案,建议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代表们在议案中认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部分规定与现实脱节,部分条款与其他法律冲突,存在基层执法机关滥用执法权的问题。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为,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以来,对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已滞后于经济发展需要,存在着管理体制不统一、法律适用主体单一、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缺少规范等问题,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是必要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及地方立法也为修法提供了有益借鉴。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已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建议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抓紧工作,争取尽快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23-04-24
    423人看过
  • 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商业秘密侵权条款的修改
    第一,增加了侵犯商业秘密的方式。增加了“以电子侵入手段获取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同时规定教唆、引诱、帮助他人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第二,扩大了侵犯商业秘密的侵权主体,以往商业秘密的侵权主体仅限于经营者,现在扩大到经营者以外的其他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第三,大大增加了民事赔偿的力度。首先,增加了惩罚性赔偿,以往商业秘密侵权的判赔金额基于被侵权方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所获利益。现在经营者如果被查实恶意实施侵权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按照上述金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金额。其次,以往被侵权方损失难以确定的,法院可以酌定判决给予权利人三百万金额以下的赔偿,现在,法院酌情判决的金额从三百万元增加为五百万元。第四,增加行政处罚的力度。首先,针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将处罚对象从经营者扩大到“经营者以及其他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其次,增加处罚金额,针对
    2023-04-30
    219人看过
  •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
    目前,反不正当竞争法与《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的相关法条已不适应市场形势,对违法行为的表述也不是很详尽,比如:没有将零售商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明确规定为违法行为,仅定性为违章行为,且处罚金额过低,既不能有效制止不法行为,也不能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应予修改完善,全国人大代表刘某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刘某某代表介绍,当前,在商业领域,一些具有一定渠道优势和市场规模的零售商滥用其优势地位,以种种不正当手段和违背商业道德的行为打压竞争对手,垄断市场。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侵害了供应商自主经营、自由经营的权利,侵害了消费者自主消费并获取优惠价格的选择权,而且侵害了其他零售商正常参与市场竞争、获得公平竞争机会的权利。为此,他建议,将零售商为保证自己的销售地位及销售优势、禁止或限制供应商向相邻零售商提供商品或服务的垄断市场行为,列入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规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参照国际
    2023-04-24
    100人看过
  • 刑法规定不正当竞争吗
    一、刑法规定不正当竞争吗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给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受损害人可以依相关规定请求民事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特征1、违法性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违法性,主要表现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既包括违反了第二章关于禁止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具体规定,也包括违反了该法第2条的原则规定。经营者的某些行为虽然表面上难以确认为该法明确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但是只要违反了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或违反了公认的商业道德,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也应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2、侵权性所谓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侵权性,是指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了或者可能损害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不正当竞争行为采用不正当的手段破坏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使守法的经营者蒙受物质上与精神上的双重损害。其他经营者应当做广义的理解,既包括实
    2023-04-12
    233人看过
  • 【不正当竞争】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行为制度的缺陷与不足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于1993年12月1日实施起,已历经10余年。其行为制度基本满足了当时的需要,基本涵摄了当时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特别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各种市场要素及其体系架构日趋完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领域的诸多不正当竞争行为日渐充分地显现出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行为制度与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尚存在巨大差距,因此也限制了该法对市场经济的调控力度。明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行为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逐步对其加以完善,是竞争法法治面临的急迫任务。《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行为制度目前比较突出问题是:1.综合调整的立法模式日益显露出其局限性。我国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行为调整模式是综合式,即是指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调整狭义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同时,针对受传统体制影响和包干体制的制约,我国存在着严重的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以及某些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比较
    2023-06-08
    139人看过
换一批
#反不正当竞争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采用符合国家法律、遵守社会公认的商业道德、信守诚实信用原则的商业正当手段进行竞争的行为。正当竞争主要靠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提高信誉来取得竞争的胜利。 正当竞争具有保护国家,集体和消费者利益,提高劳动生产... 更多>

    #正当竞争
    相关咨询
    • 不正当竞争法修改有奖销售处理是怎样的?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03
      本规定所称有奖销售,是指经营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不正当竞争法修改有奖销售附带性地向购买者提供物品、金钱或 者其他经济上的利益的行为。包括:奖励所有购买者的附赠式有奖销售和奖励部分购买者的抽奖式有奖销售。 凡以抽签、摇号等带有偶然性的方法决定购买者是否中奖的,均属于抽奖方式。 经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的有奖募捐及其他彩票发售活动,不适用本规定。
    •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规制不正当竞争行为,它是规制市场的基本法律吗?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4-01
      根据你所说的情况,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规制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和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法律。不同的法律,其规制的角度或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例如,产品质量法重在管理和规范产品质量,它是从客体的角度进行调整的法律,又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旨在保护为生活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而制定的法律,它是从确立主体的地位、确认和赋予主体合法权益的角度进行的立法。与上述法律不同,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从
    •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修改工商规章的有什么作用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7-30
      在日常执法中,基层工商干部有时会遇到一些看似属于工商管辖范围,可是法律上却没有赋予执法权的尴尬局面,有时还会引起群众的误解,认为行政不作为,其实不然,这其中有法律规定不够严密的问题。征求意见稿中修改的内容为基层执法人员的执法明确了权利的范围,为工商执法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的支撑。您对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十分关注,又注意读报用报,我们对您表示钦佩。
    • 反不正当竞争法历经了几次修改呢?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8-09
      根据司法实践中涌现的不同问题,最高法院可能会出台相应司法解释以指导各级法院的司法实践,有些重大案件的判决结果,恐怕要受到司法人员对新法的不同理解,请法务人员重视,切勿在细节上大意。 2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在总则部分就突出了对于“消费者”这一重要市场参与力量的尊重和保护。 新《反不正当竞争法》将不正当竞争的行为认定修订为: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
    •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改审议亮点解读
      北京在线咨询 2023-02-24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改审议亮点解读是: 1.反不正当竞争的管辖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一般管辖权,相关部门也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监督检查; 2.执法机关查封扣押权等行政强制措施,完善了执法机关的监督检查权限和职责,赋予执法机关查封扣押权等行政强制措施; 3.还增加了当事人配合调查的义务以及对拒不配合的当事人的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