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在商品房买卖合同签订过程中发生纠纷时,该如何适用定金罚则呢?对此,实践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不管什么原因,只要买受人不与开发商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就应当认定是买受人违反了认购书的约定,开发商就可以没收定金。
第二种观点认为,只要买受人按照认购书确定的时间,前往签约地点与开发商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买受人即履行了认购书中的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义务,如果开发商不同意买受人提出的签约条件,最终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无法签订,即应当认定是开发商违反认购书的约定,开发商就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第三种观点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根据第一种观点,由于认购书的内容不可能包含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全部内容,因此,如果开发商因各种原因不愿意与买受人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时,即可以随意提出各种不利于买受人的合同条款,迫使买受人不愿意接受,而开发商就可堂而皇之地没收定金,这也是实践中开发商随意没收买受人定金的主要原因。同样,根据第二种观点,则会出现只要买受人按照认购书约定的时间前往约定地点签约,即使买受人毫无理由地提出一些不合理的、不公平的合同条款,开发商也必须与买受人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否则就必须承担双倍返还定金的不利后果。这同样有违公平和诚实信用的民法典基本原则,也不利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定金罚则的适用应当符合公平、诚信的基本原则。具体地说,如果因为合同一方无故不在认购书约定的时间到约定的地点去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或者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过程中擅自改变在认购书中双方已经确认同意的合同条款,比如房屋的基本状况、价款、面积等条款从而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无法签订的,则可以认定是因当事人一方原因造成本约无法签订,即应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该方适用定金罚则;如果商品房买卖合同未能签订是因为双方就认购书中没有确定的其他合同条款经过双方协商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所造成,则应当认定是非一方原因而是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事由所造成本约无法签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双方不构成违约,双方均不应承担违约责任,即开发商应将定金原额返还,而不适用定金罚则。
-
商品房买卖过程中如何适用定金罚则?
314人看过
-
商品房买卖定金适用情况
260人看过
-
房产纠纷怎么适用定金罚则
199人看过
-
商品房买卖有哪些常见的纠纷,如何避免商品房买卖纠纷
192人看过
-
如何在买卖合同纠纷中证明商品为假货?
157人看过
-
如何在保险纠纷中适用近因原则
429人看过
定金罚则是指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更多>
-
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定金罚则的适用是什么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24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定金罚则的适用 (1)如果购房者无正当理由不按《认购书》中约定的时间、地点去签约,开发商有权不予返还定金。 (2)如果是开发商过错导致双方不能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开发商应双倍返还定金。 (3)双方对不能签订预售合同均无过错的,不适用定金条款,所交纳的定金应当原数退还。比如对于认购书中未确认的其他购房合同条款,双方经协商无法达成一致,这对于买卖双方都不视为违约,此时导致购房合同无法签
-
在商品房买卖过程中,如何适用“一赔一”原则?安徽在线咨询 2024-11-28在商品房买卖过程中,只有在以下特定情况下,买受人才可以要求退一赔一: 1. 如果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目的无法实现,买受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2. 如果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出卖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时具有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
-
房产买卖订金罚则如何适用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05《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定金罚则】借款人执行负债的,订金理应抵作合同款或是取回。给预付定金的一方不执行负债或是执行负债不符承诺,导致不可以完成合同书目地的,没有权利要求退还订金;私收订金的一方不执行负债或是执行负债不符承诺,导致不可以完成合同书目地的,理应二倍退还订金。
-
商品房卖方方面的商品房买卖纠纷适用法律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8-28商品房买卖中面积纠纷的处理如下: 1、未超出3%时据实结算房价款; 2、超出3%时买方解除合同的,卖方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 3、超出3%时买方继续履行合同的,按照面积误差比例和约定的价格由买方补足、卖方承担、卖方返还或者双倍返还。
-
商品房买卖纠纷能否适用消法?青海在线咨询 2024-12-05如果商品房存在纠纷,可以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解决。如果需要投诉,可以咨询消费者协会。在这里,买方和卖方都符合消费者的定义条件。因此,双方都应根据认购协议承担各自的责任。如果一方违约导致对方人身或财产受损,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 如果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1.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