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牌产品标志、免检标志等质量标志和许可证标志的;
(二)伪造或者使用的虚假的产地的;
(三)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的;
(四)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
(五)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
(六)失效、变质的;
(七)存在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的
(八)所标明的指标与实际不符的;
(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
一、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有什么
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
(二)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
(三)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以上的。《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的行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犯罪行为是生产、销售行为。
二、假冒伪劣商品的罚金是多少?
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罚款是会按照销售金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来进行处罚罚金,出售假冒伪劣产品是属于严重的违反了法律规定,只要售出的产品使他人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胁,那么就会进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且处相应的罚金。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有以下五种证据即可认定假冒伪劣商品。
370人看过
-
假冒伪劣法律条文以及假冒伪劣产品的认定
312人看过
-
推销的假冒伪劣产品主要责任
476人看过
-
快递新规假冒伪劣产品
282人看过
-
假冒伪劣产品罚款多少,假冒伪劣产品如何举报
127人看过
-
工商局如何管制假冒伪劣产品
147人看过
产品是指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基本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潜在产品。 产品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 更多>
-
伪劣产品以次充好,不知情的情况下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怎样判?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7-17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行为,在销售金额或者查处金额达到一定数额标准的时候,可能涉嫌构成犯罪。如果达不到刑法设定的数额标准,则不构成本罪。对于经济犯罪而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定的数额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或者查处额在15万元以上的行为。生产、
-
购买假冒伪劣商品时有哪些情形会被认定为假冒伪劣产品广东在线咨询 2022-04-081、哪些商品属于假冒伪劣商品?(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商标的;(2)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商品认证标志、名优标志、批准文号、原产地、企业名称、字号、地址或者代码标识的;(3)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4)不符合有关保障人体健康、人身安全或者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者存在危及人体健康、人身安全或财产安全的
-
假冒伪劣产品所得的认定假冒伪劣产品所得的认定上海在线咨询 2021-12-22假冒伪劣产品非法所得的认定,是指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利润金额。法律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假、掺假、伪劣、不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
假冒伪劣商品和假冒伪劣产品移送标准湖南在线咨询 2023-12-23假冒伪劣产品移送标准为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 2、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 3、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以上的。
-
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定罪为制造伪劣产品罪?海南在线咨询 2024-12-29构成制造伪劣产品罪的条件包括: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普通产品质量的管理制度。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生产者违反国家的产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生产伪劣产品的行为。犯罪主体可以是个人或单位,通常是产品的生产者。在主观方面,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心存故意,通常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