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肇事后逃逸行为如何分类处理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行为,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做如下处理:
1.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到2000元罚款,可以并处15以下拘留.
2.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没有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3.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并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终生不得重新领取机动车驾驶证。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多长时间属于肇事逃逸
在我国撞车肇事逃逸是不根据撞车超过的时间来界定的,只要有逃逸行为的都算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有三个方面:
1.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
2.客观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
3.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三、交通肇事逃逸后商业险赔吗
交通肇事逃逸的,交强险会赔偿,但是商业险不赔偿。交强险条款中没有肇事逃逸不赔情况,商业险合同中则可以约定肇事逃逸不予赔偿。但是,商业险合同需要看其免责条款是否做了特别提示,未作特别提示,免责条款无效,保险公司应该赔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交通肇事逃逸怎么赔偿如何处理逃逸行为
240人看过
-
酒驾事故逃逸如何处罚,肇事逃逸情况分类有哪些
219人看过
-
肇事逃逸驾照扣12分如何处理
191人看过
-
肇事逃逸情况分类
109人看过
-
公共设施被撞坏后,如何处理肇事者的逃逸行为?
379人看过
-
如何处理肇事逃逸并且导致重伤的行为
344人看过
-
肇事逃逸属于哪类行为辽宁在线咨询 2023-09-23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判断行为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 第一、考察行为人是否明知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不仅要看行为人的供述,还应从肇事当时的时间、地点、路况、行为人具备的知识、经验等方面客观地评判其是否明知,从而确定其是否构成逃逸。 如果行为人
-
如何区分肇事逃逸行为与死亡江苏在线咨询 2022-11-11判断一行为是否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要看这一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如果该行为不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当然谈不上“因逃逸致人死亡”;如果该行为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则需要进一步分析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判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关键所在。 如果死亡结果与逃逸行为无关,即无论行为人逃逸与否、救助与否,均不影响被害人死亡,则不应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只能按一般“交通
-
肇事逃逸具体分类及一般如何分类啊?河北在线咨询 2022-08-04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而对于“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1)死亡二人以上或
-
肇事逃逸后不处理如何办?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30对方逃逸找到后警方迟迟不处理受害者该怎么办 找督察部门投诉。在规定的时间内国家都有规定案件必须调查到哪个步骤,怎么给当事人说法,你可以去咨询下法制科。就算案件最后找不到目击者或证人证据等,无法破案。受害者能在此期间接受国家规定的保障优先治疗。 交通肇事逃逸认定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定性标准,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驶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等8种情况将被认定
-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如何认定,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否构成肇事逃逸罪?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06一、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的,属于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所谓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需要指出的是,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应符合以下条件:1、要求行为人的肇事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否则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只能作为定罪情节在确定其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时加以考虑;2、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已经发生交通肇事行为,如果对肇事不具有明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