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资诈骗罪众筹怎么判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所作出的相关法律规定,集资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为谋取不法利益,使用欺骗手段进行非法集资活动,涉案金额达到一定程度后即构成该罪名。
根据案件情况的不同,行为人将面临相应的刑罚处罚。此罪行通常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附带罚金刑罚;若涉及犯罪数额巨大或情节严重者,则将被判处更为严厉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乃至无期徒刑,同时还需承担罚金或没收财产的刑事责任。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集资诈骗罪是指哪些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集资诈骗罪乃是一种将非法占有所得作为其主要动机的犯罪活动,它违背了金融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危害到了国家的金融秩序,同时也侵犯了公共财产以及私人财产的合法权益。在此类犯罪中,行为人数额较大者会被判处相应的刑事处罚。值得注意的是,集资诈骗罪并不属于可以判处死刑的范畴。根据相关法律条文的明确规定,对于那些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欺诈手段进行非法集资的犯罪分子,法院通常会给予他们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惩罚,并且还会处以二万元至二十万元之间的罚金;如果犯罪数额巨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况下,则会被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还要处以五万元至五十万元之间的罚金;而在犯罪数额特别巨大或者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情况下,犯罪分子将会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的严厉惩罚,同时还需缴纳五万元至五十万元之间的罚金或者被没收全部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依据我国相关《刑法》条款所定义,集资诈骗犯罪是指具备非法盈利的意图并采用了欺诈手段的行为主体,在其涉案金额达到了国家法定的量刑标准之后,便会被判定为该项罪行。这一罪名主要关注的是行为人的违法意图与欺诈行为,同时也强调了集资活动本身的非法性质以及涉案金额的严重程度。对于任何以欺骗手法进行非法集资、对他人权益造成侵害的行为,都必将面临法律的严厉制裁。
-
汽车众筹诈骗罪判几年
462人看过
-
非法众筹集资诈骗罪量刑标准有几种
217人看过
-
筹集善款诈骗罪怎样判刑
290人看过
-
集资诈骗怎样判定诈骗罪?
117人看过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怎么判刑?
272人看过
-
众筹名义实施诈骗被判缓刑,网络诈骗怎么维权
244人看过
-
-
集资诈骗判死刑吗集资诈骗罪青海在线咨询 2021-10-22根据2015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规定,集资诈骗罪取消死刑处罚,删除刑法第一百九条,不再适用。金额特别巨大,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于无期徒刑或死刑,没收财产。
-
什么是集资诈骗罪, 集资诈骗罪要被判多久, 集资诈骗罪要被判多少年贵州在线咨询 2022-03-14一、什么是集资诈骗罪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且数额较大的行为。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本罪是目的犯、法定犯、数额犯、结果犯。二、集资诈骗罪要被判多久l、犯集资诈骗罪的,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
-
集资诈骗罪怎么判刑集资诈骗法律后果怎么样西藏在线咨询 2021-11-12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诈骗方式非法集资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诈骗方式非法集资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处以罚款,并对直接
-
众筹集资犯罪判多少年?对集资有哪些法律规定?湖北在线咨询 2022-08-19(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三十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百五十户以上的; (3)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五十万元以上的。根据《追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