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条原文: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按照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相关解读:
一、所谓条件是指未来的不确定事件。对条件的理解,需要掌握如下两点:
1.条件仅仅是法律行为生效的附款,但绝对不是法律行为生效的要件。
2.法律意义上的条件必须是指未来的、不确定事件,现实生活中很多习惯用语,比如支付条件、发货条件,都不是第158条意义上的条件。这也是与期限的区别。如果当事人就已经发生,但双方却不知情的事件作为条件,此时虽然不是第158条所称条件,但却可以类推适用条件的规定。因为条件设置的目的就是用双方不能确定是事件决定法律行为的效力,以便法律行为适应未来的发展,即使该事件已经发生,但双方均不知情,也不违反其真意。
二、法律行为附加条件,主要有两个目的:
1、在缔结法律行为时即考虑到未来可能发生的状况,以便法律行为适应未来发展。
2、将条件纳入法律行为还有助于向通过法律行为收益的人施加影响,使其按照条件的要求行为。
三、除上述内容外,还需要掌握如下两点:
1、法律行为原则上都可以附条件,但有些不可。
(1)从公共利益出发,身份行为(比如结婚)不得附条件,《民法典》第1049条规定“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可见结婚既不得附条件,也不得附期限;
(2)从表示受领人的利益出发,介入他人财产关系的单方法律行为不可附条件,比如形成权(解除权、终止权、抵销权)的行使等。就(2)而言,既然这种行为不得附条件,旨在保护表示受领人,如果表示受领人自愿放弃保护或不值得保护再或者条件成就与否完全取决于表示受领人,那么这类行为也可以附条件,比如代理权授予行为。
2、条件分为停止条件(延缓条件)与解除条件两种类型。就前者,条件成就前,法律行为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直到条件成就后,才能产生法律效力。就后者而言,法律行为一经缔结,即刻发生效力,但是条件成就时法律行为效力停止。
-
详细解读民法典中359条的内容
51人看过
-
人损解释在民法典中的详细解释是什么
189人看过
-
详细解读交通法第22条第1款内容
71人看过
-
详细解释合同变更的内容
320人看过
-
广告合同的详细内容解释
126人看过
-
民法典49条的主要内容和司法解释是什么?
125人看过
结婚证,是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签发的证明婚姻关系有效成立的法律文书。正本一式两份,男女双方各持一份,其式样由民政部统一制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一印制,县、市辖区或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加盖印章,结婚证书须贴男女双方照片,并加盖婚姻登记专... 更多>
-
民法典137条的详细解读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9-23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对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时生效;未指定特定系统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数据电文进入其系统时生效。当事人对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2022的详细内容是什么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8-20依据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请求撤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的原告,应当在起诉时具有公司股东资格。原告请求确认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不成立、无效或者撤销决议的案件,应当列公司为被告。对决议涉及的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依法列为第三人。
-
农村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八条内容详细解释湖南在线咨询 2022-09-10村民委员会会议由村民委员会主任召集并主持。村民委员会主任因故不能召集和主持的,由村民委员会副主任或者由村民委员会推举一名委员召集和主持。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村民小组组长可以列席村民委员会会议。村民委员会决定事项应当经村民委员会全体成员的过半数通过。
-
民诉法解释是什么?详细讲解一下?安徽在线咨询 2023-11-28第五百二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涉外民事案件: 1、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或者组织的。 2、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的经常居所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的。 3、标的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33条内容详细解释天津在线咨询 2022-09-26监察机关依照本法规定收集的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调查人供述和辩解、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监察机关在收集、固定、审查、运用证据时,应当与刑事审判关于证据的要求和标准相一致。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案件处置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