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区道路允许社会车辆通行的,在社区发生交通事故后,事故后逃逸的,应当承担全部法律责任。2、如果小区是全封闭的小区,不允许非小区居民的车辆通行,车辆碰撞属于侵权纠纷。事故发生后,离开现场不能算是交通事故逃逸。
小区内交通事故怎样处理
小区内的道路虽然不属于法定道路范围,但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非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有了明确规定,在非法定道路上发生的事故的,交管部门只要接到报案,可参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划分事故当事人的责任,进行处理。因此,小区内发生车辆交通事故,车主应按照普通交通事故的处理流程操作,即事故发生后应打电话报警,让交警到现场进行处理并开具《事故责任认定书》。接下来的处理方式有三种:1、事故双方可自行协商解决。2、可请求社区邀请已参加勘察现场的公安干警到场,比照有关道路交通法规配合社区管委会进行处理。3、如果确实无法协商解决,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二)“车辆”,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三)“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四)“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五)“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
我第二天自首跑了交通事故,算肇事逃逸吗?
461人看过
-
小区内交通事故怎样处理,算交通逃逸吗
221人看过
-
交通事故发生小区内算违章吗
128人看过
-
肇事逃逸,跑不了的!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形有哪些?
62人看过
-
小区内为何不算肇事逃逸
374人看过
-
内车启动挂档跑了算肇事逃逸吗
214人看过
机动车是指使用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的车辆,通常包括汽车、摩托车、拖拉机、农用车等各种车辆。机动车具有速度快、操作灵活、舒适性高等优点,但同时也需要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驾驶。 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和排放标准,并取得相应的行驶证和... 更多>
-
交通肇事逃逸后能私了吗?发生交通事故逃逸行为与交通肇事逃逸的区别是什么呢?台湾在线咨询 2022-05-06交通肇事逃逸能私了吗?(1)“私了”中逃逸行为的表现形式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发生事故后驾车逃逸;二、发生事故后当事人弃车逃逸。虽然说可以“私了”的交通事故后果均不严重,但是这两种逃逸行为在“私了”事故中也时有发生。通常表现为: 1)当双方在对事故事实的确认、或对如何赔偿的问题产生了争议,未进行友善的协商,发生了口角时,于是,一方当事人“拂袖而去”,驾车离开现场。 2)双方在核实
-
发生交通事故逃逸在二小时内就算是逃逸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24只能视为自首情节,不过需要分实际情况去认定。现你的情况描述不够全面,如需具体咨询或帮助,可与我联系面洽。以上意见供你参考。
-
跑到一边发生交通事故会构成肇事逃逸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17赔说来回答不构成肇事逃逸罪的,不会判刑的,放心吧。主责以上,1人死亡的重大事故,才构成交通肇事罪。同时,你已经当时报警了,也去了医院,并不是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而离开现场,所以不构成逃逸。请采纳~
-
在小区门口发生了事故,交通肇事逃逸如何取消河北在线咨询 2023-03-26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一种性质十分恶劣、情节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为此当事人要承担对自己不利的严重后果。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终生禁驾。因逃逸致使受害人死亡的,依据刑法规定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新法加大了对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力度。 1,一般来说,交通肇事时需要至少一人死亡或三人以上重伤才可能构成交通肇
-
交通事故中逃跑的肇事逃逸如何计算?贵州在线咨询 2024-11-19在研究道路交通事故中肇事逃逸这一违法犯罪行为时,需要明确其基本特征和判断标准。所谓的“肇事逃逸”指的是在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行为人为了逃避法律责任,故意驾车或丢弃车辆逃离事故现场,甚至选择隐姓埋名以躲避法律追责。为了准确判断某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首先,需要评估行为人是否意识到自己已经引起了交通事故的程度;其次,需要着重考虑行为人是否有故意规避法律制裁的主观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