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事故至二人死亡二人伤要怎么样办?
交通事故至二人死亡二人伤将会按照三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进行处罚。交通事故致二人死亡二人伤肇事者会受到刑事处罚,交通事故造成人员受伤的,此时需要根据实际造成的损害情况作出赔偿,就包括一般伤害、伤残以及死亡。其中,自然是造成人员死亡是最严重的,甚至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不过也不会免除赔偿责任。
二、交通事故赔偿是什么?
1、医疗费的赔偿标准
医疗费是指受害人在遭受人身伤害之后接受医学上的检查、治疗与康复训练所必须支出的费用。
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在医药费等具体损失上采取差额赔偿方式,实际支出多少即赔偿多少的原则。对后续治疗费采取定型化赔偿的标准。后续治疗费是指“对损伤经治疗后体征固定而遗留功能障碍确需再次治疗的或伤情尚未恢复需二次所需要的费用”。定型化赔偿不考虑具体受害人个人财产损失的算术差额,而是损害赔偿的社会妥当性和社会公正性出发,为损害确定固定标准的赔偿原则。
2、误工费的赔偿标准
误工费是受害人从遭受伤害到完全治愈这一期间内(即误工时间),因无法从事正常的工作或者劳动而失去或减少的工作、劳动收人的赔偿费用。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人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人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人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有固定收入的当事人的误工损失最高不能超出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三倍,而无固定收人者则按国营同行业的平均收入计算。误工费损失不设最高限额。
-
泰国泼水节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上升至二百二十人
408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至人二级伤没钱赔怎么办?
456人看过
-
交通事故至人伤亡如何保释
296人看过
-
交通事故二次事故造成死亡
51人看过
-
交通事故至二人死亡,同等责任驾驶证可以不降及吗?
120人看过
-
交通至人死亡,死亡者精神病
162人看过
-
怎么判处交通事故至人死亡贵州在线咨询 2022-11-15交通肇事附带民事死亡赔偿起诉状,指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附带民事赔偿的诉讼状,是被交通事故致死的受害人家属要求肇事者承担的民事死亡赔偿,但是交通肇事致人死亡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那么我们的民事赔偿要求就只能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附带要求。程序如下: (一)人民法院受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后,应当告知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或者其他依法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有权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二)在侦查、预审、审查起诉阶段
-
交通事故死亡2人死后伤二人属于重大事故吗云南在线咨询 2022-12-03交通事故死亡2人伤2人的,算重大事故。根据事故等级划分的规定,一次交通事故造成一至二人死亡,或者重伤三人以上十人以下的就可以认定为重大事故。根据不同的事故程度,相应的处理方法和追责程序与是不一样的,具体的以法律规定为准。
-
二次交通事故致人死亡u001e应怎样判刑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注释:“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法定情形,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
-
交通事故二人死亡一伤会如何处罚?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11-20如果出现了交通事故并造成了两人死亡一伤等情况后也是会处以三年有期徒刑的,如果造成交通事故是因为醉驾或者是毒驾也是会加重对当事人的处罚力度,同时在发生了交通事故后一定要及时的通知交警部门,当没有及时报案并出现了逃逸行为后也是属于交通肇事罪的。
-
发生交通事故至一人死亡该怎样外理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24应当按交通肇事罪定罪处刑并予民事赔偿。建议事故责任后出来后,积极和家属沟通、赔偿,争取宽大处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或者:(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