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以来,全国多个省份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浙江新昌的温度甚至达到43℃,中国三分之一国土进入了烧烤模式。
高温假的标准为什么不好界定?
第一,在什么条件下放高温假则很难界定。究竟多少度算作高温?40度算高温,39度算不算?是以天气预报为准,还是以街头取样为准?
第二,地域不好界定。在全国高温时期,长江流域算作高温,北京算不算?即使在同一个省份,不同地区温度也不同。比如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算高温,那阿尔泰算不算高温呢?
资深媒体人认为对于带薪高温假的动议,不建议作为一项广泛政策在全国实行,但一些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实施。北京市对于那些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行业,实行了在特定时段内不得露天作业的规定,就很具人文关怀,亦极具可操作性。
延伸阅读:
高温补贴相关规定
劳动保障部门提醒,高温下工作应发放高温补贴。高温补贴不得列入最低工资中。
按照国家劳动保障部门的相关规定,当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时,企业应依据劳动合同中签订的内容,视工种和工作环境的不同,向职工发放高温补贴。但目前有个别企业在发工资时虽然名义上发放了高温补贴,但却将高温补贴金额计入最低工资中,侵害了职工利益。
根据国家人社部门所下发的高温补贴通知里可以了解到,能够领取高温津贴者必须是在高温下工作的岗位职工,包括建筑工人、无空调的公交车司机、露天环卫工人等。室外露天作业人员高温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在33℃(含33℃)以上室内工作场所作业的人员,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高温补贴并非每个劳动者都有,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才能获得高温津贴。
-
难产假怎么界定
332人看过
-
假货的界定标准
244人看过
-
高温高湿试验标准
188人看过
-
如何界定难产假问题
404人看过
-
非高温补贴与高温补贴的界限
241人看过
-
高温津贴政策规定标准
82人看过
劳动者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 更多>
-
深圳市高温补贴标准中的温度界限和规定?贵州在线咨询 2022-08-18具体的发放标准和发放时长,各省的标准不一。在这28个省份中,有13个省份发放标准为按月发放,另有15个省份按天发放。 按月发放的地区中,如发放高温津贴排名靠前的浙江、山西、江西等省份,津贴金额最高的为山西和江西,为240元每月,浙江省为225元;最低的为广东省,为150元每人每月。 按天发放的地区中,标准最高的为天津,24元每天,最低的为贵州、河北,8元每人每天,与天津相差2倍。
-
如何界定难产假?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07-21难产假泛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出现分娩过慢,甚至停止的状况。后由医院开具难产证明,经本人提出就可以向所在单位申请难产假进行休养。孕妇生孩子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阵痛到宫颈全开算第一阶段、子宫全开到胎儿出生算第二阶段、孩子出生到胎盘娩出算第三个阶段。一般第一个阶段的平均时间为12个小时,第二个阶段平均用时2小时,第三个阶段为五至三十分钟。只要三个阶段中有任何一个阶段生产时间过长,都可以判
-
杭州高温费标准界定具体是哪些呢?新疆在线咨询 2023-04-06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可申请认定工伤 市人力社保局提醒,高温天气用人单位需按照高温津贴的标准和发放办法,及时做好发放高温津贴等工作,加强高温天气劳动保护。 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在工作场所因高温作业或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职业病种叫“热射病”),可申请认定工伤。认定工伤需要县级以上医院出具中暑(热射病)诊断证明。经认定为工伤的,可享受工伤保险相关待遇。
-
高温费高于标准,我国家规定的高温费标准是什么广西在线咨询 2022-07-14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从事室外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的高温补贴。用人单位每年6月至8月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按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的标准发放高温津贴;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室内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按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的标准发放。(常见高温
-
高温补贴,高温补贴,高温补贴发放标准台湾在线咨询 2021-11-11山东省户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津贴从每人每月120元增加到200元;非高温作业人员每月80元增加到140元。这也是该省自2006年以来首次提高这一标准。陕西省高温津贴标准从每人每天10元提高到25元。2015年,河北省还制定了夏季高温津贴试行标准。按照这个标准,从事户外露天作业的工人每小时(含加班加点)1、5元;没有防暑降温设备或防暑降温设备但达不到降低工作场所温度效果的室内工人每小时(含加班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