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敲诈勒索罪对方怎么起诉
在针对敲诈勒索罪的刑事案件中,被害者往往选择并非自行起诉,而是向公安部门进行举报。在此之后,倘若公安部门经过深入调查之后认定确有犯罪行为存在,便会依法予以立案,对该案件展开详细的侦查工作,随后,他们可能会把案件转交至检察院进行进一步的审查和起诉。而当检察院经审查后认为证据充足时,他们将会向法院提出公诉请求。在这个过程中,被告人将会在法院接受审判。
值得注意的是,刑事诉讼程序主要由国家机关主导,个人无法直接启动刑事诉讼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二、敲诈勒索罪对方能减刑吗
在通常情况下,符合适当减刑条件者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减刑申请。
然而,最终是否能够获得减刑,则需根据犯罪分子的日常行为表现及其悔过心理以及他们所展现出的立功行为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决定。
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而言,减刑幅度最低不得低于其原定刑罚期限的一半。
《刑法》第七十八条: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
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法律是一种普遍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敲诈勒索罪对方怎么起诉”,法律的学习和理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过程,把它看作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
被人勒索敲诈怎么起诉
353人看过
-
起诉离婚对方无理虚构敲诈勒索怎么办
139人看过
-
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罪犯罪预备怎么处罚
240人看过
-
敲诈勒索罪拘留多久,怎么判定敲诈勒索罪
250人看过
-
起诉敲诈勒索罪会逮捕吗
439人看过
-
敲诈勒索罪起诉不成立会怎样
481人看过
-
起诉女方是敲诈勒索罪吗山东在线咨询 2022-01-29首先要明确的是敲诈勒索是规定在我国《刑法》中的内容,一旦定性为敲诈勒索罪就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敲诈勒索罪将面临最高十年有期徒刑的刑罚。因此,是否要控告女方是敲诈勒索是一件非常严肃而且严重的事情,请男方三思而后行。 其次,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女方的此种行为并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
可以反诉对方敲诈勒索罪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3-11-03可以的。如果对方对自己提起了不合理的诉讼,可以向法院提出反诉,状告对方敲诈勒索罪。如果符合规定或者相关条件的诉讼请求,法院是会受理的,这是合理的行为,并且对法院做出的处罚决定需要严格的执行。
-
敲诈勒索罪如何判刑,敲诈勒索罪怎么判,敲诈勒索罪判多少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15敲诈勒索罪一般是根据数额或者次数来进行判决的,如果是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根据《刑法》 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罪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
-
勒索敲诈勒索敲诈怎么定性安徽在线咨询 2023-01-29勒索敲诈存在非法占有目的的,并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构成敲诈勒索罪。行为人使用了威胁或要挟手段,非法取得了他人的财物,就构成了敲诈勒索罪的既遂。如果行为人仅仅使用了威胁或要挟手段,被害人并未产生恐惧情绪,因而没有交出财物;或者被害人虽然产生了恐俱,但并未交出财物,均属于敲诈勒索罪的未遂。
-
怎样起诉上诉敲诈勒索江西在线咨询 2023-11-19法律分析 敲诈勒索需要起诉的,不是由受害人提起诉讼,而是由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敲诈勒索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属于公诉案件。受害人应该去公安机关进行报案,由公安机关进行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行为人使用了威胁或要挟手段,非法取得了他人的财物,就构成了敲诈勒索罪的既遂。如果行为人仅仅使用了威胁或要挟手段,被害人并未产生恐惧情绪,因而没有交出财物;或者被害人虽然产生了恐俱,但并未交出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