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关于抚养费的支付的规定如下:一般来说,支付孩子抚养费可以由双方协商确定,可以一次性支付也可以定期支付。且如果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四十九条
抚养费的数额,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以依据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离婚抚养费给付,法律规定如下:抚养费的数额,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有特殊情况的,可以适当提高或者降低上述比例。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四十九条抚养费的数额,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以依据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有特殊情况的,可以适当提高或者降低上述比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n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
抚养费有什么法律规定的支付标准吗
241人看过
-
法律规定女方不支付孩子抚养费怎么办?
85人看过
-
离婚要怎样规定法律的抚养费的支付时限
291人看过
-
法律规定孩子抚养费支付的时间规定到几岁
478人看过
-
女方起诉离婚抚养费怎么支付,法律怎样规定
155人看过
-
男方拒绝支付抚养费,法律如何规定?
72人看过
-
支付抚养费的法律规定离婚要支付多少浙江在线咨询 2023-10-16离婚时孩子抚养费的支付标准:其标准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当地生活水平计算的。父母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有多个子女需要抚养的,其比例最高也不能超过月总收入的一半。子女有特殊情形需要增加开销的,也可以适当提高上述比例。
-
法律规定怎样支付双胞胎抚养费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0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
-
对方不给抚养费怎么起诉对方支付抚养费,抚养费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21起诉需要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证明事实存在的证据。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 起诉状、原告的身法复印件、有关证明诉讼请求的证据复印件。带齐这些材料后到具有管辖 权(一般案件被告住所地法院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抚养费应由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组成。在具体实践中,在确定子女抚养 费的要从以下几方面给予考虑: 1、子女实际需要; 2、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 3、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1、有固定
-
法律有什么规定: 不需要支付抚养费新疆在线咨询 2023-11-29如果自己没有支付能力,那就可以暂时不用支付抚养费,因为对方申请强制执行都没有用。如果对方没有索要抚养费,自己可以不给,但是对方事后索要的,还是需要支付。
-
不支付抚养费的金额怎么规定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20没钱支付抚养费的如果只是暂时性的,可以在后期补上,如果是有能力支付却不支付抚养费的,直接抚养人或者孩子可以请求法院起诉判决,仍不支付的法院可以强制执行。或是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涉嫌成立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依法承担刑事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