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拘留最长37天,37天拘留满未被批准逮捕的就应该放人。一般情况下,刑事拘留的期限最长为14日。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期限最长为37日。检察院如果在批捕期间内作出不予批捕决定,公安机关必须当天放人,至于上午、下午还是晚上放人,视公安机关工作时间来安排决定。
看守所所拘留多久放人
看守所所拘留多久放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37天之内被检察院批捕了就要关押几个月等法院判刑,判刑以后送到监狱服刑。
在37天之内没有批捕就会释放。
看守所是对罪犯和犯罪嫌疑分子临时羁押的场所。
看守所在押人员案件由公安机关负责侦办,待其侦查完毕,呈交检察院审核、公诉,如果想了解案件进度,可以聘请律师介入案件。
看守所关押的犯罪嫌疑人,要等待开庭判决后,才能明确案件定性及相关人责任,在押人员也会有进一步的去向。
看守所羁押期间只是等待开庭的一个过程。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八条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对于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执行,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对于不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说明理由,需要补充侦查的,应当同时通知公安机关。
第八十九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
看守所37天多长时间放人
139人看过
-
看守所37天放人一般什么时间放人
294人看过
-
看守所37天放人前兆
380人看过
-
看守所所拘留多长时间放人?
271人看过
-
在看守所37天会放人吗
277人看过
-
在看守所37天会放人吗
290人看过
监视居住期间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可以采取电子监控、不定期检查等监视方法对其遵守监视居住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在侦查期间,可以对... 更多>
-
看守所37天放人江西在线咨询 2021-12-05拘留所释放的具体时间没有具体规定,释放的时间是根据当地规定确定的。派出所37天后,如果不释放,肯定是逮捕了。侦查机关将在24小时内向家属发出《逮捕通知书》,其中规定了涉嫌的罪名和拘留地点。逮捕后,他们仍然可以申请取保候审,但决定权在侦查机关。《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公安机关逮捕人时,必须出示逮捕证。
-
看守所拘留35天会放人吗?进看守所一般多长时间放人?河南在线咨询 2022-08-06看守所执行三个月以下。 看守所(Detentionhose),是羁押依法被逮捕、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的机关。对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 看守所收押犯罪嫌疑人,须凭送押机关持有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签发的逮捕证、刑事拘留证或者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改造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追捕、押解犯罪嫌疑人临时寄押的证明
-
羁押看守所多长时间能放人江苏在线咨询 2022-05-31《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
在看守所37天了在看守所37天后几点放入湖南在线咨询 2022-06-111、拘留所放人的具体时间没有具体规定,根据当地规定而决定放人时间。 2、派出所37天之后,如果不放人,肯定是逮捕了。 3、侦查机关会在24小时内给家属发放《逮捕通知书》,上面载明涉嫌的罪名和羁押的处所,逮捕后,仍然可以申请取保候审,但是决定权在侦查机关。 4、《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公安机关逮捕人的时候,必须出示逮捕证。
-
看守所37天不放人后果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201、如果超过37天未释放,可能已经涉嫌犯罪,已经被批准逮捕了 2、量刑问题:根据是否构成什么犯罪,综合考虑犯罪动机、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是否累犯、有无自首、立功认罪态度、是否具有从轻或者减轻情节,是否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等因素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