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收养协议书,就是由于各种原因,经过双方协议,一方决定收养另一方的子女的协议文书。它同遗赠抚养协议书一样,也属于公民个人之间的协议内容,并具有法律性的效力。收养人与送养人双方必须遵循自愿的原则。收养协议书一般也包括标题、正文、结尾三个部分:
(一)标题:写明“收养协议书”的字样。
(二)正文:一般写明送养人、收养人和被收养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还要写明送养的原由(如因子女众多、家庭条件太差等)和收养的原由(如因没有子女、喜欢孩子等)。
(三)结尾:写明协议书的签订日期,送养人、收养人和证人签名盖章,并注明此协议书一式几份等。
一、收养协议书的内容及格式
收养协议书的内容:
(一)送养人、收养人、被收养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址及相互关系;
(二)收养的原因;
(三)共同送养人、共同收养人的意思表示。
二、收养的特征
(一)收养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收养不仅关系着当事人的利益,也涉及到社会的整体利益,因此,各国法律都对收养行为以及收养关系进行规范和调整。收养的成立、有效,除要求当事人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外,还必须履行法定的程序。
(二)收养是变更亲属身份和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收养行为成立后,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产生父母子女间的身份关系和权利义务关系,被收养人与其生父母之间的身份关系和权利义务随之消灭。但被收养人与生父母及其亲属间的血缘关系依然存在,关于禁止近亲结婚的法规对他们仍有约束力。
(三)收养只能发生在非直系血亲和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收养的目的是为了确立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收养行为只能发生在旁系血亲的长辈和晚辈之间或者发生在不具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之间。
(四)收养关系是一种拟制血亲关系。通过收养使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产生如同亲生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所以也叫“准血亲”,即法律拟制的血亲关系。拟制血亲关系不同于自然血亲,它可以依法产生也可以依法解除。
-
怎样书写涉外收养协议
423人看过
-
小孩抚养协议书去哪里写生效?
494人看过
-
民间收养协议怎么写,民间收养协议书范文?
363人看过
-
收养协议什么时候生效,收养协议书怎么写
332人看过
-
2024收养协议格式,收养协议书是怎样的
390人看过
-
没有结婚证怎样写抚养孩子协议书
281人看过
近亲结婚在法律上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属于无效婚姻。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直系血亲,是指生育自己或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血亲,上溯至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等,下至子女、孙子女、曾孙子女等,皆为直系血亲。 旁系血亲指双方之间无从出关... 更多>
-
怎样收养协议书遗弃孩子香港在线咨询 2022-06-271、被遗弃的小孩需要收养人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并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才算合法收养: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有抚养、教育和保护被收养人的能力;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无不利于被收养人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记录;年满三十周岁。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千零九十八条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 (二)有抚养、教育和保护被收养人的能力; (三)未患
-
离婚财产归小孩协议书怎样写陕西在线咨询 2023-06-07夫妻在离婚的时候,可以协议把财产全部给自己的子女,但不是说你想住原来的房子原来的房子就会判决给你,子女也会判决给你的,子女的抚养权归属参照利于子女成长的原则。要具体分析的。
-
孩子抚养权协议书怎么写,怎么写,怎么写协议书?四川在线咨询 2022-07-29抚养费的数额 《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7条的规定:“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有特
-
协议怎么写收养协议书有效台湾在线咨询 2023-09-03签订合同有效应具备以下条件: 1、签订合同的主体适格; 2、合同是真实意思表示; 3、合同内容合法,没有违背公序良俗; 4、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生效条件已经达到。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
-
怎样办理小孩放弃赡养协议书?山西在线咨询 2023-06-28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判决子女是否履行了赡养父母的责任,可以从子女是否履行了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确定。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三条国家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 老年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有享受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权利,有参与社会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 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 第十三条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