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诋毁他人名誉传播谣言怎么办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25 14:21:18 426 人看过

诋毁他人名誉,散播谣言,可以起诉。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造谣诋毁他人可以报警吗

有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各种网络造谣行为,但是在网络上造谣或者传播谣言构成何种犯罪,需要根据造谣所侵犯的法益或者说犯罪客体及行为方式等予以确定。若在网络上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构成诽谤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可能涉嫌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另外,编造恐怖信息在网络上发布的,可能涉嫌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5月22日 13:4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恶意诋毁他人传播照片的法律
    恶意诽谤,破坏他人的个人名声算犯罪,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要求,构成侮辱罪、诽谤罪。有关法律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一、诽谤侮辱的立案标准诽谤侮辱的立案标准: 诽谤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二、侵犯名誉是会受刑罚吗侵犯名誉情节严重的可判刑。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023-03-21
    268人看过
  • 散播谣言损害名誉怎么处罚
    一、散播谣言损害名誉怎么处罚在评价诽谤和毁损名誉行为的法律责任时,需考虑具体案件中的多种因素:首先,若该类行为尚未达到刑事犯罪标准,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相应惩罚:A.对于轻微程度的毁损名誉行为,处以5日以下的行政拘留或者罚款500元以下;B.如涉及情节严重的情况,则可能被处以5日至10日的行政拘留以及相应的罚款。其次,若经调查取证,相关言论构成了侮辱或诽谤罪行,将以刑法规定的相关罪名进行裁决,包括但不限于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等刑罚。最后,对于散播谣言、虚报险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式故意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相关条款进行惩处,最高可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
    2024-07-13
    60人看过
  • 诋毁别人名誉能告他吗
    一、诋毁别人名誉能告他吗可以告他,侮辱诽谤他人要负法律责任,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二、恶意诋毁他人名誉可以报警吗可以报警,由于情节和后果不同,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三、诽谤罪的立案标准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关于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侮辱诽谤司法解释做了具体的规定:《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
    2023-05-03
    153人看过
  • 恶意诋毁他人名誉怎么赔精神损失费
    一、恶意诋毁他人名誉怎么赔精神损失费(一)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方面:1、在名誉侵权案件中,虽然常常难以直接给受害者带来经济上的实际损失,但是这种情形无疑会给受害者的心理层面带来极大冲击。2、针对这一问题,法律规定受害者可依据诉讼程序要求侵权方采纳相应措施来平息事态、修复其名誉影响力。如果仅仅依靠上述措施仍然无法完全恢复受害者的名誉声望时,那么我们便需要将名誉损失纳入到精神损害赔偿的体系之中。3、依照相关司法解释,只有当侵犯他人名誉权益的行为已经导致受害者出现精神创伤且引发了严重后果时候,受害者才具有相应资格请求获得精神抚慰金的赔偿。至于具体的赔偿数额应当结合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如侵权者的主观过错程度、侵权事件的具体经过、侵权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侵权者从违法行为中所获取的利益情况、侵权者承担责任的财务状况以及案件所在地区的平均居民生活水平等等。4、根据目前中国现行的司法解释规定,倘若法人的名
    2024-07-20
    447人看过
  • 有人散播谣言毁坏我的名誉,是否应该报警
    一、有人散播谣言毁坏我的名誉,是否应该报警可以报警,由于情节和后果不同,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二、造谣中伤可以报警吗造谣中伤可以报警,造谣者需要承担行政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第二十四条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第二十五条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
    2023-03-27
    260人看过
  • 怎么举报谣言传播的人
    法律综合知识
    一、怎么举报谣言传播的人面对谣言传播者,受害人应当积极采取行动进行举报,具体如下:1.受害人可以直接向发布谣言的网络平台进行举报,要求平台迅速采取措施删除不实信息,防止谣言进一步扩散。2.举报时,应详细说明谣言的内容、发布者信息以及谣言造成的负面影响,以便平台能够迅速定位并处理。3.受害人还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依法追究传播谣言者的法律责任。二、如何收集网络谣言的证据在收集网络谣言证据时,受害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及时保存谣言内容,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的证据,以防谣言被删除或修改。2.通过截图、录像等方式记录谣言发布的时间、地点、发布者信息等关键信息。3.尽量收集多方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以增强证据的说服力。4.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受害人应当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确保所收集的证据真实、合法、有效。三、网络诽谤维权的措施有哪些针对网络诽谤行为,受害人可以采取以下维权措施:1
    2024-07-29
    69人看过
  • 谣言损坏他人的名誉法律怎么判
    一、谣言损坏他人的名誉法律怎么判谣言损坏他人名誉的法律判决,主要依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1.若造谣行为导致严重后果,如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且情节严重,法院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2.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此类案件,除非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否则需要被害人亲自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才会受理。3.若造谣行为未构成犯罪,法院在审理案件后,若认定罪名不成立,则会作出无罪判决。这主要依据案件事实、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确保判决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二、协助收集证明侮辱诽谤罪证据在收集证明他人犯了侮辱罪、诽谤罪的证据时,若存在困难,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期间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1.这种协助主要针对的是侮辱、诽谤案件属于自诉案件的情况。如果案件属于公诉案件,则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负责收集相关犯罪证据。2.在收集证据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2024-07-21
    261人看过
  • 造谣毁坏他人名誉的人怎么对付
    一、造谣毁坏他人名誉的人怎么对付他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或者可以报警,侮辱他人情节不严重的,可以由公安机关进行治安处罚。比较严重的,涉嫌犯罪的,公安机关会依据刑法刑事诉讼法侦查完要移送检察院起诉。二、名誉侵权行为的特征名誉侵权行为的特征:1.名誉侵权的被侵害人是特定的人,当然不一定必须要指名道姓,但如果侵害的指向对象是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的具体的人,让别人立马就可以分辨出来的特定的人,那么都属于特定的人,都构成了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2.名誉侵权的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这种过错包括故意或者过失,因为不论是故意的行为或者是过失的行为,只要加害人有过错,并在客观上确定造成了对他人名誉的毁损,那么加害人就应承担名誉侵权的法律责任。3.名誉侵权在客观方面具有明显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所谓所谓名誉侵权的事实,是指行为人从事了法律所禁止的有损他人人格、名誉的行为而
    2023-10-13
    369人看过
  • 传播谣言侵犯了他人的什么权利
    一、传播谣言侵犯了他人的什么权利传播谣言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或是法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散播诋毁他人的谣言可能导致公民个人或法人的社会评价降低,从而导致他人名誉受损。可根据我国民法典要求当事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或恢复名誉。《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二、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有哪些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1.在侵害对象上,被侵害人是特定人。2.在侵害方式上,主要是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3.在主观过错上,侵害人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过失。4.在客观上,具有非法侵害他人名誉权的事实。5.在后果上,对被侵害人的名誉造成较严重的损害。三、造谣和传谣有区别吗造谣和传谣是有区别的,造谣是指制造谣言的行为,而传谣是指对谣言进行传播的行为,造
    2023-06-15
    204人看过
  • 恶意诋毁他人名誉法律第几条规定
    一、恶意诋毁他人名誉法律第几条规定恶意诋毁他人名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的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名誉权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二、恶意诋毁他人名誉怎么起诉1.原告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副本及相关的证据;2.人民法院接受原告提交的文件、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立案;3.法院将原告的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4.被告作出书面答辩;5.开庭审理;6.法院
    2024-02-20
    191人看过
  • 制造谣言传播怎么判
    法律综合知识
    制造谣言传播,若构成犯罪的,会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若还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罚。制造谣言传播怎么判的法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2-06-30
    326人看过
  • 捏造谣言毁坏他人名誉是否造成犯罪行为
    一、捏造谣言毁坏他人名誉是否造成犯罪行为可以构成。《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二、诽谤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诽谤罪的构成要件是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在主观为故意。1.诽谤罪客体要件诽谤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2.诽谤罪客观要件诽谤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
    2023-07-22
    226人看过
  • 恶意传播谣言可能涉及哪些罪名?
    恶意造谣属侮辱罪、诽谤罪。通过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1、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2、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属于计算机犯罪的相关罪名我国刑法中关于计算机犯罪的罪名有两个,分别是:1.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刑法285条)所谓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侵入
    2023-08-15
    95人看过
  • 诋毁他人商誉行为
    诋毁商誉行为
    诋毁他人商誉行为,是指经营者为了获得竞争利益,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商誉、侵犯他人商誉权的行为。诋毁他人商誉行为的构成要件是司法考试对此的关注点,而且也是我们在学习中的难点,请全面把握以下内容:1.行为人是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关键把握是否为竞争对手。如果营业员甲因乙厂不向其支付销售推广劳务费,在顾客向其询问乙厂的产品时说乙厂的产品不好,这不是不正当竞争行为,而是典型的民事侵权行为。经营者通过两种途径实施此行为:一是经营者亲自实施,二是经营者通过他人或者利用他人实施。但需要注意,其他非经营者实施的侵害他人商誉的行为,不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但可构成共同侵权人。例如,新闻单位被利用和唆使侵害他人商誉,仅构成一般的侵害他人名誉权行为,而非不正当竞争行为。在这里,注意与虚假宣传行为在主体上的区别,前者绝对强调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而后者即使广告经营者也构成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2.行为手段
    2023-06-08
    107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诋毁他人名誉,散播谣言可以起诉吗?
      青海在线咨询 2024-08-23
      可以起诉,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及声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如因此给您造成其他损失,可以主张进行赔偿。根据具体情况及侵权人过错程度也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建议来电咨询,为您进一步分析。
    • 散播谣言诋毁个人声誉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8-27
      散播谣言者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尤其是在当今发达的信息时代,以网络为平台的新传播媒介上,发表言论同现实生活中承担法律责任是一致的,原因是在网络上散布谣言轻则侵犯公民或法人等的个体权利,重则危害社会管理秩序。
    • 散播谣言,抵毁他人名誉该怎么办?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22
      很高兴为您解答。我猜想您应该是受害方对吧如果对方的言行情节严重,符合刑法关于侮辱、诽谤罪的犯罪构成,您可以到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民事方面,对方的行为是对您的名誉侵权,您可以以此为由到法院起诉,要求对方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以及赔偿等。如有其他问题需要咨询,欢迎拨打我的咨询电话,我将为您详尽解答。
    • 是否可以起诉诋毁他人名誉,散播谣言的行为?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2-27
      诋毁他人名誉,散播谣言可以起诉。对于这种行为,可以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 a一直四处散播谣言诋毁我名誉我该怎么办?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21
      根据具体严重情况你可以选择提前民事诉讼还是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