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都公积金贷款额度计算
成都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单笔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为符合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条件的两人及以上的职工家庭,单笔最高贷款额度为70万元,单职工单笔最高贷款额度为40万元。
单笔可贷额度计算公式为:
符合住房公积金贷款条件的两人及以上的职工家庭,贷款额度=(借款人公积金缴存余额+共同借款人公积金缴存余额)×20倍×缴存时间系数(上限70万元);单职工家庭贷款额度=借款人公积金缴存余额×20倍×缴存时间系数(上限40万元)。连续正常缴存时间小于12个月的,时间系数为0.5;连续正常缴存时间在12个月至24个月的,时间系数为0.9;连续正常缴存时间在24个月以上的时间系数为1;异地贷款缴存时间系数统一为0.5。符合住房公积金贷款条件的两人及以上的职工家庭,可按缴存时间较长的一方确定时间系数。
二、需要的条件
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spanstyle="font-size:
9.5pt">一)贷款成数最高不超过7成。
(<spanstyle="font-size:
9.5pt">二)不高于按借款申请人及共同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所确定的贷款额度。
(<spanstyle="font-size:
9.5pt">三)借款人住房公积金上月正常缴存余额以成都公积金中心的认定为准,违规汇缴、补缴的住房公积金不计入正常缴存余额。
符合上述条件的贷款申请,由成都公积金中心结合借款申请人信用状况、收入等因素综合评估确定最终贷款额度。成都公积金贷款额度怎么计算?对于成都的公积金贷款,其额度个人单笔最高贷款额度为40万元;家庭单笔最高贷款额度为70万元。当然也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才能达到最高额度的要求。
三、成都房贷政策执行标准
1<spanstyle="font-size:
9.5pt">、首套房首付30%;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40%,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1.1倍。
2<spanstyle="font-size:
9.5pt">、停止受理第三套及以上住房按揭贷款。
3<spanstyle="font-size:
9.5pt">,在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范围内购房:居民家庭有1套住房未结清相应贷款,再次申请贷款购房,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70%;居民家庭购买第三套及以上的,暂不提供贷款支持。
-
2024四川成都最新年新社保比例规定是什么
149人看过
-
2024四川成都市最新公积金缴费比例是怎样的
437人看过
-
住房公积金最低标准是多少,2024最新规定是什么广西在线咨询 2024-10-01住房公积金最低标准为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我国法律规定,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有条件的城市,可以适当提高缴存比例。
-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产假最新规定是什么广东在线咨询 2023-03-21正常产假98天,最多可休158天。 法律规定: 《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六条: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除法律、法规规定外,延长女方生育假60天,给予男方护理假20天。生育假、护理假视为出勤,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
-
成都公积金贷款条件是什么?公积金贷款有什么要求云南在线咨询 2021-10-30政策规定:《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1。二代身份证或军官证原件及6份复印件。二、户口本原件及6份复印件(首页及申请人本页)。三、婚姻证明原件及6份复印件(结婚证、离婚证、单身现场申明)。四、开发商加盖鲜章的备案表原件2份(郊县楼盘需3份)及3份。五、购房合同原件2份,复印件2份。6、购房合同附件或补充协议原件2份和2份。7、首付收据、POS单或现金收据原件及3份复印件。8、借款人家庭住房登记记录信息
-
公务员缴纳公积金最新比例天津在线咨询 2021-12-221、一般来说,事业单位公积金缴存比例为12%,单位和个人按此比例缴纳。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不同,存款比例也会有所不同。部分地区规定了5%至12%的存款范围,具体比例由各公司自行确定,即部分地区可能无法达到12%的存款比例,部分地区可能超过此比例。具体情况可咨询当地有关部门。2、个人缴纳公积金的方式如下:单位聘用职工的,应当自聘用之日起30日内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存款登记,并持住房公积金
-
2024四川成都社保缴费最低标准香港在线咨询 2024-08-31第一条为了规范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下简称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公民享有依法生育的权利,同时应当依法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其生育行为应当符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采取综合措施,做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