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重复侵害的行为能否适用正当防卫问题研究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9 09:15:10 107 人看过

一、问题的提出

正当防卫权,从目前世界各国刑事立法对正当防卫的普遍规定来看,它确实是一种权利行为,是国家为保护合法权益免受紧迫不正的侵害,通过法律授予公民的一种权利。作为权利的行使,必定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对于正当防卫权的行使也就受到了诸多因素的限制,其中,时间因素就是一个主要的因素之一。到底要如何正确理解刑法规定的正当防卫中的“正在进行”之涵义呢?让我们先来看这样一则案例:甲与乙系父子关系,乙从小娇生惯养,长大后仍然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每次都回家要钱到外面花天酒地,如果甲(系乙的父亲)稍有异议,乙即拳脚相加,如此反复持续很久。甲整日以泪洗面,却有无可奈何。某天,乙又一次回家向甲要钱未遂,照例对甲又打又骂,当乙的姐姐(已结婚,回娘家探亲)上前劝说时,也遭到了一顿毒打。是夜,甲越想越害怕,这种如此反复的毒打(不法侵害——作者注)何日能够休止?于是,甲趁乙熟睡之际将其杀死,案发后,甲投案自首。在这个案件里,甲如果不给钱,就将遭到毒打,这二者之间有着一种必然的因果联系。对于乙的这种侵害(重复侵害)能否当成是一种整体的行为?作为受害人对于这种整体的行为(重复侵害行为)的反击能否放在正当防卫当中来考虑呢?

二、正当防卫的缘起及其历史变迁

正当防卫制度和它从属的法律一样,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蜕变于私刑,萌生于复仇。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在中国,关于正当防卫的记载莫过于《尚书舜典》中的“眚灾肆赦”一语。随后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夫为寄,杀之无罪的记载”。《汉律》中也规定:“无故入人室宅庐者,上人船,牵引人欲犯法者,其时格杀之,无罪”。作为中华法系之代表的《唐律疏议》可以说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法典。其中规定:“诸-夜无故入人家,笞四十,主人登时杀者,勿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古代,虽然没有明确正当防卫的概念,但是已经初步具备了正当防卫的内容。在西方国家最早提出正当防卫这一法律概念的,应当是中世纪后期的《卡洛林纳刑法典》(1522年)在这部刑法典中的第134—144条规定:为了防卫生命、身体、名誉、贞操等人身权利不受侵害,可以实施正当防卫,直至把人杀死。总之,正当防卫作为刑法中的一项独立的法律制度,是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纵观中外正当防卫制度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正当防卫是行为人有益于社会的主观意识和防卫活动的有机结合。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5日 09:2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正当防卫相关文章
  •  研究正当防卫的基准要素
    该段内容解释了正当防卫的定义,即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防卫人的防卫行为刚好能够防止不法侵害行为,且没有给不法侵害人带来超出合理范围的严重损害。防卫人的防卫行为刚好能够防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而且没有给不法侵害人带来超出合理范围的严重损害。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防 卫 限 度 : 何 为 正 当 防 卫 的 合 理 范 围 ?防卫限度是指在面临非法侵害时,为保护他人或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所采取的防卫行为所应达到的限度。防卫限度不仅是正当防卫制度的核心,也是判断防卫是否成立的重要依据。防卫限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防卫的必要性,即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侵害而采取防卫行为的必要性;二是防卫的合理性,即防卫行为
    2023-09-03
    342人看过
  • 正当防卫成立条件的研究
    一、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认识正当防卫的条件必须以法律的规定为根据,脱离刑法的具体规定,正当防卫的条件便无从谈起。当然,刑法的规定是简练概括的,并不能确切地指明正当防卫成立的全部条件,这要求我们以刑法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在刑法理论上加以补充和完善。我们只有正确认识正当防卫的合法条件,才能全面理解正当防卫制度:首先,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正当防卫的基本特征;其次,有助于实现刑法的任务,打击犯罪行为,保护合法权益;再次,有助于划清正当防卫与非正当防卫的界限;最后,有助于指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行使正当防卫权。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有五个:(一)须有不法侵害行为,且不法侵害必须是实际存在的,这是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所谓不法侵害行为,是指客观上发生的社会危害行为。而社会危害行为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在客观上又有社会危害性的违法犯罪行为。但是,再一定条件下,某种侵害行为,在客观上具有社会危害性,而行为人
    2023-05-31
    96人看过
  • 正当防卫制度法律研究
    一、正当防卫的历史渊源从习俗到法律、从观念到学说,正当防卫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它萌生于复仇,蜕变于私刑,历史渊源一直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正当防卫在人类社会的早期表现为充满恐怖的自然复仇,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古老格言在广为流传的同时,将复仇形态的正当性防卫凝化成一种习惯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予以保留。随着奴隶社会阶级统治的出现,稳定的统治秩序需要行为规范披上法律的外衣被普遍的遵从,因此,复仇形态的正当防卫经过庄严的仪式以社会理性的形式得以肯定,正当防卫行为从原始社会的行为习惯到奴隶社会以成文法的面目出现,历经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完成了从个人本位到社会本位的嬗变。(一)中国古代正当防卫的法律制度。正当防卫作为法律制度在我国自古有之,《周礼#8226;地官#8226;调人》中说:凡杀人而义者,不同国,勿令雠(仇),雠(仇)之则死。”其中,杀人而义者,即今日之所谓正当防
    2023-06-01
    302人看过
  • 正当防卫在精神病人暴力侵害行为中的适用性?
    对精神病人的暴力侵害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针对不法侵害的,“不法”与“违法”是同义语,必须是主客观相统一的行为。仅仅客观上造成损害而主观上没有罪过或过错的,不能称之为不法侵害,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或者精神病人的行为是没有罪过和过错的行为,因而对其不能进行正当防卫。无责任能力人,是指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所以,无责任能力人不能成为正当防卫的对象。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不法侵害的认定标准应以客观说为宜。不过,从人道主义出发,考虑到无责任能力人是社会的弱者,因而对他们实行防卫时,不能像对一般的违法犯罪人那样,在可以采取其他方式避免不法侵害时却不采用,而是仍可进行正当防卫。相反,对无责任能力人的侵害要尽可能地采用其他方法避免,只有在不得己的即用其他方法,但不能避免不法侵害
    2023-08-05
    221人看过
  • 正当防卫中侵害行为范围的探析
    目前,有关正当防卫的著述颇多,但正当防卫中侵害行为范围这一关乎正当防卫是否成立的问题却被忽视。本文就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内涵、一般防卫和特别防卫侵害行为的不同范围以及特别防卫侵害行为的判断主体和时机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一般正当防卫;特别正当防卫;侵害行为范围;紧迫侵害;暴力犯罪中图分类号:DF6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83(2003)02-0073-04现代大多数国家均以立法形式设立了正当防卫制度,旨在赋予公民在某些紧急情况下可以实施私力救助权。我国亦于1979年在《刑法》第17条中规定了正当防卫制度,现行《刑法》第20条第3款又增设了正当防卫中特别防卫制度,其目的是为了鼓励公民同违法犯罪尤其是同暴力犯罪作斗争,从而更好地保护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但我国刑法在设立这一制度时,对正当防卫侵害行为范围没有明确界定,同时,又没有具体的司法解释可以适用,从而造成了理论上的
    2023-06-11
    301人看过
  • 附件:关于正当防卫制度适用问题的指导意见
    准确把握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正当防卫的前提是存在不法侵害。不法侵害既包括侵犯生命、健康权利的行为,也包括侵犯人身自由、公私财产等权利的行为;既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违法行为。不应将不法侵害不当限缩为暴力侵害或者犯罪行为。对于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等不法侵害,可以实行防卫。不法侵害既包括针对本人的不法侵害,也包括危害国家、公共利益或者针对他人的不法侵害。对于正在进行的拉拽方向盘、殴打司机等妨害安全驾驶、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可以实行防卫。成年人对于未成年人正在实施的针对其他未成年人的不法侵害,应当劝阻、制止;劝阻、制止无效的,可以实行防卫。准确把握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正当防卫必须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于不法侵害已经形成现实、紧迫危险的,应当认定为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对于不法侵害虽然暂时中断或者被暂时制止,但不法侵害人仍有继续实施侵害的现实可能性的,应当认定为不法侵害仍
    2023-07-12
    274人看过
  • 对正当防卫一些问题的理解
    结合我国97刑法第20条关于正当防卫内容的规定,对正当防卫的概念以及其构成条件、防卫过当和无过当防卫作了阐述,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如:不法侵害的理解、防卫过当的条件、无过当防卫的适用条件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关键词:正当防卫防卫过当不法侵害无过当防卫二、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构成条件:关于正当防卫,我国新刑法第二十条分三款进行了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新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较旧刑法有可了以下变动:1、增加了保护利益的内容,扩大了
    2023-05-05
    340人看过
  • 对抗精神病人侵害应否认定为正当防卫?
    对抗精神病人侵害的行为应认定为正当防卫。一、正当防卫有哪些认定条件正当防卫要同时具备以下五个认定条件:1、原因条件。非法侵权现实存在,正当防卫的原因必须是客观存在的非法侵权。违法是指法令不允许的,其侵权行为构成犯罪。对精神病人的侵害行为,一般认为可以实施正当防卫;2、时间条件。正在进行非法侵权。当非法侵权正在进行时,可以对合法权益构成威胁和紧迫,从而使防卫行为合法。非法侵权的开始时间一般认为从非法侵权人开始实施侵权开始,但非法侵权的现实威胁非常明显和紧迫,当实施后造成不可弥补的危害时,可以认为侵权已经开始;3、主观条件。具有防卫意识。正当防卫要求防卫人员具备防卫意识和意志。前者是指辩护人意识到非法侵权正在进行中;后者是指辩护人保护合法权益的动机。防卫挑拨、相互斗殴、偶然防卫等都是没有防卫意识的行为;4、对象条件。防卫侵权人。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侵权人本人。因为侵权是侵权人本人造成的,只有防卫自
    2023-03-09
    273人看过
  • 行政处罚是否适用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在刑法上有解释: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一、正当防卫符合条件它应该符合下列条件:有不法侵害发生;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正当防卫不能超越一定限度;正当防卫必须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目的;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者本人、正当防卫(又称自我防卫,简称自卫),是大陆法系刑法上的一种概念。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
    2023-02-20
    132人看过
  •  正当防卫是否适用于相互斗殴?
    相互攻击的行为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因为它不是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相互攻击的行为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因为它不是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正 当 防 卫 与 相 互 攻 击 的 界 限 在 哪 里 ?正当防卫与相互攻击的界限在哪里?在法律上,正当防卫与相互攻击的界限有时模糊,但总体而言,正当防卫是指在他人受到非法侵害或面临非法侵害的危险时,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采取的制止侵害或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而相互攻击则是指两个或多个主
    2023-09-06
    147人看过
  • 刑事责任是否适用于正当防卫?
    当事人进行正当防卫不承担刑事责任。正当防卫的设立应当符合四个条件:1、正当防卫的目标必须是非法侵权;2、正当防卫必须进行非法侵权;3、正当防卫的目标必须是非法侵权人;4、正当防卫不能超过一定限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互殴与正当防卫区别正当防卫简称自卫。和互殴的区别如下:1、目的不同,正当防卫目的是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中的不法侵害。相互斗殴是以对他人产生身体造成伤害为目的的一种主观意识行为。2.法律责任不同,正当防卫不需要负刑事责任,互殴情节严重需要负刑事责任。3、对象不同,正当防卫是针对不法侵害
    2023-07-03
    420人看过
  •  正当防卫是否适用于过失犯罪
    该段内容讲述了不适用于正当防卫的过失犯罪的概念。这种行为是指疏忽或大意导致的行为,不预见其可能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危害,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最终导致危害结果发生。因为过失犯罪属于结果犯,只有当危害结果已经出现时,过失犯罪才成立。而在危害结果已经出现的情况下,不存在实施正当防卫来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因此对过失犯罪实际上是不适用正当防卫的。不适用于正当防卫的过失犯罪是指当一个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危害,但由于疏忽或大意而未能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最终导致这种结果的行为。因为过失犯罪属于结果犯,只有当危害结果已经出现时,过失犯罪才成立。而在危害结果已经出现的情况下,自然不存在实施正当防卫来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因而对过失犯罪实际上是不适用正当防卫的。抱歉,我需要更多的信息来生成法律分析。请提供有关法律标题、正文内容或者相关背景的信息。这段话阐述了不适用于正
    2023-08-27
    289人看过
  • 正当防卫是否适用于对抗非法强拆的情况?
    如果违法强拆的行为已经对自己或他人人身安全造成不法侵害的,采取对抗是属于正当防卫的。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其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若正当防卫是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就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对抗拒查封、扣押的处罚抗拒查封、扣押的行为,是指在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部门依法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生产者、销售者的违法产品的实施查封、扣押行政行为之后,生产者、销售者无视法律的规定,将被依法查封、扣押的产品隐匿、转移、变卖、损毁的行为。对这种公然藐视法律、抗拒行政执法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六十三条规定:隐匿、转移、变卖、损毁被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封、扣押的物品的,处被隐匿、转移、变卖、损毁物品的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2023-07-01
    181人看过
  • 对不作为的不法侵害的正当防卫可以吗
    一、对不作为的不法侵害能否实行正当防卫(一)不作为与作为在法律上的等价性决定了对不作为的不法侵害可以实行正当防卫。不作为是与作为相对而言的一种行为方式,作为是不当为而为”,而不作为是当为而不为”。与作为相比,由于不作为不存在作为那样的身体外部动作,因此不作为行为性的论证成为行为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有学者提出,对于不作为的行为性,应当采取一种综合的解释,作为是一种公然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不履行自己应当并且能够履行的义务的不作为同样是一种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不作为与作为具有等价性,两者都受到法律规范否定性的评价,都是不法侵害行为。因此,在讨论正当防卫起因条件的不法侵害时,不能人为地将不作为排除在外,即由于不作为与作为的等价性,刑法中规定的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不法侵害当然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二)正当防卫的制度价值决定了对不作为的不法侵害可以实行正当防卫。随着法律由个人本位向社会
    2023-04-16
    247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更多>

    #正当防卫
    相关咨询
    • 对正当防卫的行为,为了使不法侵害人造成伤亡,是否属于正当防卫?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04
      根据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
    • 对于非暴力犯罪以及作为一般违法行为的正当防卫是否适用于防卫过当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1-24
      (1)对于非暴力犯罪以及作为一般违法行为的暴力行为,不适用上述规定。(2)对于轻微暴力犯罪或者一般暴力犯罪,不适用上述规定。只有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进行正当防卫,才没有防卫过当的问题,其中的“行凶”一般是指杀人与重伤的界限不清的暴力犯罪。(3)并非对于任何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犯罪进行防卫都适用上述规定。只有当暴力犯罪严重危及人身安全时,才适用上述规定。例如,对于采取不会造成他
    • 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侵害人防卫吗
      江西在线咨询 2021-10-15
      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侵害人本人进行防卫。如果侵害的行为是侵害人本人造成的话,那么被侵害人只能针对其本身进行正当防卫,这种行为才能属于保护合法权益。即使在共同犯罪的情况下,被侵害人也只能对正在实施不法侵害的人进行防卫,但是绝对不可以对没有实行侵害行为的同伙进行防卫。如果被侵害人对第三人进行了防卫,那么很有可能构成了故意犯罪的行为或者假想防卫也可以称作是紧急避难。
    • 对不法侵害的行为,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教育?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04
      为了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它应该符合五个条件: 1、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 2、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 3、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人; 4、正当防卫不能超越一定限度。 5、对不法侵害行为人,在采取
    • 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者对于防卫行为有容忍义务吗还是防卫行为更严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2-23
      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者对于防卫行为没有容忍义务。但如果继续犯罪,处罚会更严重。只要对方没有超过必要的限度,就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