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上国家的管辖权与国家主权豁免的区别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7-24 03:02:55 355 人看过

一、国际法上国家的管辖权与国家主权豁免的区别

在国际法体系中,国家的管辖权与国家主权豁免是两个核心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1.国家的管辖权是指国家依据其国内法或国际法,对人、物、事进行管理和处置的权力,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国家主权豁免,则是指国家及其财产免受他国司法、行政或立法管辖的一种特权,是国家主权在国际法上的具体体现。

简而言之,管辖权是国家主动行使的权力,而主权豁免则是国家对抗他国管辖的防御性特权。

二、国家管辖权的具体分类

国家管辖权在理论上可以细分为多种类型,以全面覆盖国家的管理范围。具体而言,包括:

1.域外管辖和域内管辖:这是根据管辖范围的不同进行的划分。

(1)域内管辖即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行使管辖权;

(2)域外管辖则涉及国家对其领土外的人、物、事行使的特定管辖权,如保护性管辖权和普遍性管辖权。

2.对人管辖、对物管辖、对事的管辖:这是根据管辖对象的不同进行的分类。

(1)对人管辖是指国家对其国民或在其领土内的人行使管辖权;

(2)管辖涉及国家对其领土内的物或具有本国国籍的特定物(如船舶、航空器)的管理;

(3)对事的管辖则是针对特定事件或行为行使的管辖权。

3.立法管辖、司法管辖、行政管辖:这是根据管辖职能的不同进行的划分。

(1)立法管辖涉及国家制定法律规范的权力;

(2)司法管辖是国家法院对案件的审判权;

(3)行政管辖则是国家行政机关对行政事务的管理权。

4.属域管辖、属人管辖、保护管辖、普遍管辖:这是更为具体的管辖权类型。

(1)属域管辖即基于领土原则行使的管辖权;

(2)属人管辖是基于国籍原则;

(3)保护管辖是基于保护国家及其公民重大利益的原则;

(4)普遍管辖则是针对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严重罪行(如战争罪、海盗罪等)行使的管辖权。

三、国家主权豁免及放弃情形

国家主权豁免是国家主权在国际法上的重要体现,它确保了国家及其财产免受他国不当管辖的侵扰。

在某些情况下,国家可能会选择放弃其主权豁免权,国家主权豁免的放弃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书面文件表示放弃:国家可以通过签署书面文件明确表示放弃其主权豁免权,这种方式具有明确性和正式性。

2.积极行为表示放弃:如国家主动参加诉讼或仲裁程序,或在其领土内对外国法院的判决或裁决执行不提出异议等,这些积极行为均可被视为国家对其主权豁免权的放弃。

3.执行豁免的放弃:与管辖豁免不同,执行豁免的放弃需要国家做出更为明确的“明示放弃”意思表示,即使国家放弃了管辖豁免权,也并不意味着同时放弃了执行豁免权。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1日 15:0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国家主权豁免—司考真题答案解析
    甲国某公司与乙国驻甲国使馆因办公设备合同产生纠纷,并诉诸甲国法院。根据相关国际法规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如合同中有适用甲国法律的条款,则表明乙国放弃了其管辖的豁免B.如乙国派代表出庭主张豁免,不意味着其默示接受了甲国的管辖C.如乙国在本案中提起了反诉,则是对管辖豁免的默示放弃D.如乙国曾接受过甲国法院的管辖,甲国法院即可管辖本案【正确答案】BC【答案解析】国家主权豁免是指国家的行为及其财产不受或免受他国管辖。乙国驻甲国使馆实施的办公设备买卖行为,可以视为国家的行为。如果一国以下列方式明示同意另一国法院对某一事项或案件行使管辖,构成明示放弃:国际协定、书面合同、在法院发表的声明或在特定诉讼中提出的书面函件。如果一国本身就该事项或案件在他国法院提起诉讼、介入诉讼或提起反诉,不得援引管辖豁免,此即管辖豁免的默示放弃形式。在如下几种情形下,一国之行为不应解释为同意另一国的法院对其行使管
    2023-12-03
    232人看过
  • 国际人权法和国际人道法的区别
    一、形成背景不同国际人道法先于国际人权法而产生,如若以国际条约或公约作为国际人权法的标志的话,则和平时期的人权要从《世界人权宣言》开始,也就是说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开始。而国际人道法的历史则要长得多,因为从历史上看,战争法是国际法中最为悠久的部分。国际人道法适用于国际性武装冲突的主要条约渊源是1949年的《日内瓦公约》及其1977年的《第一附加议定书》。它适用于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主要条约渊源是《日内瓦公约》之共同第3条和1977年的《第二附加议定书》。而国际人权法的主要条约渊源是《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盟约》、《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1966年),《灭种公约》(1948年),《消除种族歧视公约》(1965年),《消除对妇女歧视公约》(1979年),《禁止酷刑公约》(1984年)以及《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主要的地区性条约包括:《欧洲保护人权和基本自由公约》(1950年)、
    2023-04-13
    212人看过
  • 什么叫国家豁免
    公示催告程序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知,国家豁免权指的是在国际社会中民族国家基于自身的主权而享有的不受外国主权干涉和控制的权利。民族国家政治独立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国家豁免权,任何国家作为国际法主体,都不服从其他国家的法律秩序,在平等者之间,没有统治。国家豁免权的种类有哪些1、一国不对他国的国家行为和财产进行管辖。2、一国法院非经外国同意,不受理以外国国家为被告或国家行为作为诉由的诉讼。3、一国法院非经外国同意,不对外国国家代表或国家财产采取司法执行措施。1、绝对豁免:国家的一切行为都享有豁免;2、相对豁免:商业行为不享有豁免,非商业行为享有豁免。国家豁免权国家豁免权是指在国际社会中民族国家基于自身的主权而享有的不受外国主权干涉和控制的权利。民族国家政治独立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国家豁免权,任何国家作为国际法主体,都不服从其他国家的法律秩序,在平等者之间,没有统治。国家豁免权定义国家豁免权是指在国际社会
    2023-07-22
    341人看过
  • 国家税收管辖权的分类
    国家税收管辖权有什么分类税收管辖权是指一国政府在征税方面的主权,主要包括该国政府对哪些人征税、征什么税以及征多少税等内容。一般来说,税收管辖权可以分为三类:①地域管辖权,又称来源地管辖权,也就是一国对于来源于本国的所得有权征收税款。②居民管辖权,也就是一国对于依照税法规定属于本国居民的纳税人有权征收税款。③公民管辖权,也就是一国对拥有本国国籍的纳税人有权征收税款。《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条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各地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分别进行征收管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领导或者协调,支持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依照法定税率计算税额,依法征收税款。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支持、协助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
    2023-06-14
    288人看过
  • 国有企业是否可以成为国家豁免的主体
    1.当然,国有企业完全有资格成为享有国家豁免权的主体。2.毫无疑问,国有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都属于国家所有,它完全可以被视为是国家自身或国家财产的一部分。因此,国有企业完全有可能成为国家豁免主体。在国际法中,关于如何处理国家豁免问题存在着绝对豁免与限制豁免两个关键原则。然而,在我国,我们主要是采取了绝对豁免这种方式来处理这一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此外,我国也非常重视为涉及国有企业的私营当事方提供公正、合理且合法的救济措施。《公司法》第三条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2024-05-16
    399人看过
  • 我国对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的外国人、外国组织或者国际组织可以
    1.享有司法豁免权的人的所属国的主管机关明确宣布放弃司法豁免权的。我国外交特权和豁免条例规定,外交代表的管辖豁免可以由派遣国政府明确表示放弃。外交代表的派遣国既然明确表示放弃外交代表的豁免,外交代表的驻在国当然可以对其行使司法管辖权。2.享有司法豁免权的人,因私事与对方发生纠纷。关于私事,外交特权和豁免条例规定了两点:一是外交代表以私人身份进行的遗产继承诉讼;二是外交代表违反不得在中国境内为私人利益从事任何职业或者商业活动的规定,在中国境内从事公务范围以外的职业或商业活动的诉讼。1961年维也纳外交公约规定了三点:一是外交代表在驻在国因自己的不动产与他人发生的诉讼;二是外交代表以私人身份作为遗嘱的执行人、管理人或继承人因而卷入继承案件的诉讼;三是外交代表在驻在国从事公务范围外的专业或者商务活动。3.外交代表本人向驻在国法院提起诉讼而引起反诉的。我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规定,外交代表如果主动提
    2023-06-11
    395人看过
  • 如何避免国家管辖权发生冲突
    无论是主动发现还是因管辖权异议而发现,首先都要符合三个条件:1.法院已受理了该案件。若尚未受理的,不存在移送管辖,应通知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2.受理案件的法院对案件没有管辖权。3.受移送案件的法院依法应享有管辖权。这是对移送案件的要求,即不得随意移送。当然受移送法院是否确实享有管辖权,是移送法院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自己认为的,且是单方行为,不需要经受移送法院的同意。同时,它是程序上的法律行为,要产生程序上的效力,这种效力就是受移送的法院不得拒收、退回或再自行移送,一经法院移送即生效,管辖被确定。这是为了防止法院之间互相推诿。如果移送确有错误,由受移送法院提出意见,报请与移送法院共同的上级法院决定。上一级法院通过指定管辖最后重新确定,未作出决定之前,该行政案件仍属受移送的法院。
    2023-06-13
    87人看过
  • 国际惯例与国际习惯的区别
    对于“同际惯例”(internationalsage)一词的含义,存各种正式法律文件中的运用以及学者的论著中至今争今尚不统一,国内学者经常将与“国际习惯(internationa1cstom)混淆使用。针对国际习惯,《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第l款第2项对其做了较为明确的定义即国际习惯应是指“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津者。”然而,对于国际惯例却从没达成任何统一的定义,引起了学者的激烈讨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国际惯例与国际习惯相互平行,互不交叉各有所指。英国学者J·G·斯塔克认为“惯例是习惯的发韧阶段,惯例之终乃习惯之始。惯例是尚未达到具有完全法律效力的国际习惯行为。惯例可以是相互矛盾的,而习惯则应是统一和自身一致的。”《布莱克法学辞典》在其习惯与惯例条目中补充说:“惯例辨义是一种重复的行为,它不同于习惯,后者是产生于此种重复行为的法律或一般规则,可以有尚未形成习惯的惯例,但如无惯例
    2023-05-01
    96人看过
  • 国家财产豁免权相关问题解读
    国家财产豁免权是由国家这个所有权主体的特殊地位而享受的一种特殊待遇。它导源于国家主权原则,是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之一。在处理涉外物权关系中,不动产物权以物的所在地法为准据法(即物之所在地法原则),已成为一条普遍公认的原则。但是这一原则不适用于外国国家财产。一国对于外国国家的财产,包括使领馆财产在内,不得采取任何与财产所有国的尊严不相容的措施。就是说,一国的国家财产在任何别的国家,都受特殊保护,未经财产所有国的同意,不能对外国国家财产行使司法管辖权,不能对这种财产实行没收、扣押及采取其他强制手段。国家财产豁免权的具体内容,按照一般国际惯例,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司法管辖豁免,即对任何国家财产除非外国明示自愿接受其司法管辖,不得强制别国受其法院管辖;(二)诉讼保全豁免,即在国家作原告或被告的场合,除非它明示同意,法院地国家不得以参加诉讼国在其境内的财产作诉讼担保为由查封、扣押外国国家财产;(
    2023-06-08
    162人看过
  • 抵押权管辖的国际比较
    实践中多是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的,但理论上这并不是不动产纠纷,而是担保合同引起的担保债权实现牵涉的担保物是不动产,不动产本身的权属是没有任何纠纷的,只要当事人约定的管辖法院在民诉法34条范围内,都应该以约定的法院为管辖法院。抵押权人放弃抵押权顺位会产生哪些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零九条规定,抵押权人可以放弃抵押权或者抵押权的顺位。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可以协议变更抵押权顺位以及被担保的债权数额等内容,但抵押权的变更,未经其他抵押权人书面同意,不得对其他抵押权人产生不利影响。债务人以自己的财产设定抵押,抵押权人放弃该抵押权、抵押权顺位或者变更抵押权的,其他担保人在抵押权人丧失优先受偿权益的范围内免除担保责任,但其他担保人承诺仍然提供担保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七条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十八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一)重大涉
    2023-07-03
    113人看过
  • 国际私法中权力的专属管辖
    专属管辖是地域管辖的一种。法律规定某些案件必须由特定的法院管理,当事人不能以协议的方式加以变更。具有强制性和排他性,与特别管辖不完全相同。世界各国对于专属管辖权的规定,主要表现在家庭、继承和不动产等案件方面。中国民事诉讼的专属管辖有: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港口作业中发生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因登记发生的诉讼,由登记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继承遗产的诉讼,被继承人生前户籍所在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破产诉讼,由破产企业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中国行政诉讼的专属管辖: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国际私法中主权原则的社会历史发展变迁在近代意义的主权观念及主权国家产生以前,正像沃尔夫所指出,西塞罗所处的罗马时代,他们认为,“除了我们的市民法外,所有其他的市民法是怎样的粗制滥造和几乎达到可笑的程度,是难以想象的。”“他
    2023-07-02
    449人看过
  • 避免国际重复征税与单一税收管辖权
    一、现行多种税收管辖权的矛盾从当前所得税收管辖权的行使方面看,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两种税收管辖权,即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和居民(或公民)税收管辖权,更有一些国家如美国和墨西哥实行的是三种(收入来源地、公民、居民)税收管辖权。实行单一税收管辖权的国家是极少数的。多种税收管辖权并存的格局的出现,是有其国际税法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根源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来选择税收管辖权的类型。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能够输出的资本技术水平较低,很少到国外投资,而外国企业大量涌入经营活动频繁,外国资本急剧增加,所以发展中国家多注重对来自本国境内的所得征税,即往往侧重于对收入的来源地征税。相反而言,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较多而引进的外资较少,所以更注重对居民的管辖权。同时因为国际经济的发展,国家间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跨国纳税人的剧增,从一定意义上讲,两种税收管辖权都是国家主权的
    2023-06-07
    148人看过
  • 国际管辖权的种类有哪些?
    国际法院可以解决一些特定的纠纷,包括自愿管辖、协定管辖和任意强制管辖。自愿管辖是指当事人可以自愿将问题提交给国际法院解决;协定管辖是指当事人在现行条约或协定中可以达成协议,将相关争议提交国际法院解决;任意强制管辖是指当事人可以通过发表声明将某些争议提交给国际法院解决,接受同等义务的其他当事人不需要特别协议即可接受法院的管辖。首先,我们可以选择自愿管辖。在任何纠纷产生后,当事人可以达成协议将问题提交给国际法院解决。法院根据当事人的同意进行管辖。二是协定管辖。在现行条约或协定中,规定各方同意将相关争议提交国际法院解决。提交法院的争议和范围可以通过在条约中设置特殊条款,也可以在订立条约的同时订立特殊协议来规定。三是任意强制管辖。《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人可以通过发表声明发生以下性质之一的争议。对于任何接受同等义务的其他当事人,接受法院的管辖当然是强制性的,不需要特别协议。国际法院管辖范围概述国际法
    2023-11-05
    443人看过
  • 国家间刑事管辖权异议
    一、管辖权主体所谓管辖权异议的主体,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有权提出管辖权异议的人。民事诉讼法第127条对管辖权异议主体的表述为“当事人”,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当事人的概念外延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第三人。在民事诉讼实务中,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往往是被告,被告享有管辖权异议之主体地位在法理上和实务中已得到一致肯定,分歧在于原告、参加诉讼的共同原告和第三人是否享有管辖异议权。多数观点认为只有被告才享有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权利,其理由有:(1)民事诉讼法第127条规定,管辖权异议“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交”,而在第一审程序中,有权利提交答辩状的当事人只有被告。(2)民事诉讼法第243条规定:“涉外民事诉讼的被告对人民法院管辖不提异议,并应诉答辩的,视为承认该人民法院为有管辖权的法院。”该条更明确规定异议主体为被告。(3)管辖法院是原告自己选择的,应当推定其认可受诉法院的管辖权,否则,其不应向该法院起诉,
    2023-06-01
    279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什么是国家豁免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2-12
      国家豁免泛指一国的行为和财产不受另一国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管辖,但通常是指一国的国家行为和财产不受另一国的司法管辖,即非经一国同意,该国的行为免受所在国法院的审判,其财产免受所在国法院的扣押和强制执行。国家司法豁免是19世纪逐渐形成的一项习惯法规则,其根据是国家主权平等,即由于国家在国际社会中都是独立的主权者,在国际法律关系中是平等的主体,相互无从属关系,自然也就相互没有管辖和支配的权利。因此,各国
    • 与国内案件的管辖权的区别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8-29
      民商事案件的涉外案件管辖权与国内案件管辖权的区别是互惠原则,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时应当由当事人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外国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条:人民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果被执行人或者其财产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当事人请求执行的,可以由当事人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外国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或
    • 司法权和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区别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17
      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在国际私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是国家主权的体现。根据国际公法上的国家主权原则,国家对其国民及领土内的一切人和物以及发生的行为都拥有管辖权。为了保障国际民商事秩序正常运作,以及维护本国国民的利益,各国立法中都有关于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规定,这也会产生管辖权的冲突,通过国内立法和国际条约合理地解决管辖权冲突问题是国际私法中的重要问题。其次,
    • 国际法中的主权是什么意思国家主权有哪些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08
      国家主权。国家主权或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是指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统治权力。主权具有不可分割、不从属于外来意志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性质。主权不是国际法赋予国家的,而是国家固有的。国际法中的主权原则只是对国家这种最基本属性的一种宣示和确认。 主权首先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内最高权。国家在国内行使最高统治权,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各个方面,也包括国家的属地优越权和属人优越权。第二,对外独立
    • 2022年国有企业成国家豁免主体了吗?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2-06
      1.国有企业可以成为国家豁免的主体。 2.国有企业的资产归国家所有,属国家财产,国有企业可作为国家豁免主体。国际上有绝对豁免和限制豁免两种处理原则,我国基本上采用绝对豁免,并‘’为私方当事人提供公平合理的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