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第347条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规定了死刑,且没有对毒品种类作出限制。据此,严重的新型毒品犯罪也有可能面临适用死刑的情况。司法实践中,也存在对新型毒品犯罪适用死刑的案例,例如,被告人王丹俊贩卖、制造氯胺酮15580余克,被告人李昭均运输氯胺酮16161克,该两宗案件均被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立即执行。但笔者认为,治理新型毒品犯罪是一项社会综合工程,不能寄希望于对新型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率上。在我国刑法还没有禁止对新型毒品犯罪适用死刑的情况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型毒品犯罪严格限制适用死刑:
(一)从新型毒品犯罪的行为形式上进行限制。对单纯实施运输新型毒品犯罪的行为人应严格限制适用死刑。运输新型毒品只是加速了新型毒品在不同控制者之间或者不同区域之间的流通,而走私、制造新型毒品是产生新型毒品的源头,贩卖新型毒品则是直接将新型毒品扩散于社会,运输新型毒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相对走私、贩卖、制造新型毒品犯罪而言更小,不可同日而语,后者才是打击的重点。而且,单纯实施运输新型毒品犯罪的行为人往往不是新型毒品的所有人,只是帮助他人走私、贩卖、制造新型毒品犯罪的受指使者或者受雇佣者,他们往往处于社会的底层,被幕后的毒枭、毒贩等利诱而为获取并不高的所谓运费铤而走险走上运输新型毒品的犯罪道路,其主观恶性不属于极大。因为运输新型毒品犯罪占新型毒品犯罪案件的大多数,运输新型毒品犯罪被适用死刑的人数在新型毒品犯罪被适用死刑的人数中比例也是很高的,所以,如果对单纯实施运输新型毒品犯罪的行为人严格限制适用死刑,就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对新型毒品犯罪适用死刑的人数。
(二)从新型毒品的种类上进行限制。对于刑法、司法解释等尚未明确规定定罪量刑的数量标准的新型毒品,如笔者前述,地方法院应请示最高法院,最高法院经研究认为该种新型毒品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其他毒品从而可以对之进行定罪的,即使数量再大,原则上也不应对之适用死刑,因为该种新型毒品的滥用程度、依赖性、戒断性、对人体的危害程度等所表现的社会危害性还有待进一步认识。只有在立法或者司法解释对某种新型毒品明确规定了其定罪量刑的数量标准之后,才表明对该种新型毒品的社会危害性有了比较成熟的认识。
(三)从新型毒品的含量上进行限制。毒品的社会危害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纯度即含量。《2007年意见》、《2008年纪要》均明确规定,可能判处死刑的毒品犯罪案件,毒品鉴定结论中应有含量鉴定的结论。据此,未做毒品含量鉴定的新型毒品犯罪案件,一般不能判处被告人死刑立即执行。《最高法院关于适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4年)》第十九条规定,海洛因的含量在25%以上的,可视为《决定》所指的海洛因;含量不够25%的,应当折合成含量为25%的海洛因计算数量。从此,司法实践中,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毒品含量掌握在25%以上;对于毒品含量低于25%的案件,按照25%的含量折算数量,折算后的数量仍然达到死刑立即执行的标准的,可以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但笔者认为,25%的含量标准主要是针对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定的,鉴于新型毒品的毒性等社会危害性本身一般比传统毒品小,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新型毒品含量一般应掌握在50%以上;而且,对于新型毒品含量低于50%的案件,一般不允许对其按照50%的含量折算数量后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事实上,从最高法院已经核准死刑立即执行的新型毒品犯罪案件来看,新型毒品含量基本上掌握在50%以上,例如,前述的被告人王丹俊贩卖、制造毒品案中的涉案氯胺酮含量分别为91.2%-99.0%,前述的被告人李昭均运输毒品案中的涉案氯胺酮含量分别为52.03%、66.58%、53.64%、52.52%、46.36%。
(四)从新型毒品犯罪的其他情节上进行限制。毒品数量是判处死刑的重要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是否判处死刑,还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节,综合考虑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对于新型毒品犯罪案件更应如此。例如,存在以下从宽情节时,一般不对新型毒品犯罪的行为人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受人指使、雇佣且非新型毒品所有人;因特情介入,犯罪行为在公安机关的控制下,没有造成新型毒品流向社会等严重危害后果的;查证属实的新型毒品数量未达到死刑数量标准,但加上坦白交待的毒品数量后,才达到死刑数量标准的;因特情引诱新型毒品数量才达到死刑数量标准的;认定主要犯罪事实的证据有瑕疵,量刑上需要留有余地的;共同犯罪的新型毒品数量刚达到死刑数量标准,但各共同犯罪人的罪责相当或者难以区分大小的;行为人有立功、自首等法定从宽情节的等。
相关法律知识:
毒品犯罪的相关刑罚
毒品犯罪是指涉及毒品的犯罪,我国刑法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均为犯罪行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
(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
(三)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四)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
(五)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毒品犯罪死刑标准
针对近年来毒品犯罪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最高人民法院在继续加大对毒品犯罪惩处力度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毒品犯罪审判工作的指导,通过制定司法解释、召开工作座谈会、加强案例指导等方式不断规范、统一司法标准。
继2007年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办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之后,最高人民法院深入总结毒品犯罪案件的审判经验,逐步统一死刑裁判标准,其中包括5种可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具体情形。
毒品犯罪死刑标准-具体情形,这5种情形分别是:
1、具有毒品犯罪集团首要分子、武装掩护毒品犯罪、暴力抗拒检查、拘留或者逮捕、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等严重情节的;
2、毒品数量达到实际掌握的死刑数量标准,并具有毒品再犯、累犯,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等法定从重处罚情节的;》》》查看全文
-
【毒品量刑】新型毒品犯罪:惩治的困境
147人看过
-
对毒品犯罪适用死刑的探索和完善
276人看过
-
传统毒品犯罪和新型毒品犯罪
182人看过
-
生命刑和死刑不适用于毒品犯罪
59人看过
-
毒品犯罪是否适用死刑?死刑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404人看过
-
快递开箱验货截毒,运输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
76人看过
死刑也称为极刑、处决、生命刑。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执行死刑的方式采用枪决和注射等方法执行。 采用枪决方法执行死刑,人民法院有条件执行的,应交付司法警察执行;没有条件执行的;可交付武装警察执行。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 更多>
-
毒品新型的量刑广西在线咨询 2023-09-02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 (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 (三)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四)以暴力抗拒检查、
-
怎么预防新型毒品犯罪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10(一)个人如何防范新型毒品 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要设法寻找正确的途径去解决,绝不能借毒解愁。要有警觉戒备意识,对诱惑采取坚决拒绝的态度,如不轻易和陌生人搭讪,不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香烟和饮料;在公共场所不随便离开座位,离开座位时最好有人看守饮料、食物等。 不要盲目追求刺激、与他人攀比;不要认为“吸毒是有钱人的标志”;不要把吸毒与享受划等号。不能贪图眼前的小恩小惠,谨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千万莫尝第
-
新型毒品犯罪如何处罚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151、根据我国《刑法》规定: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2、《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
-
即将发生的新型毒品犯罪如何定罪量刑云南在线咨询 2021-10-31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追究刑事责任,并给予刑事处罚。走私、出售、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走私、出售、运输、制造鸦片1公斤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50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二)走私、出售、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主要分子;(三)武装掩护走私、出售、运输、制造毒品;(四)以暴力抗拒检查、
-
新类型、混合型毒品犯罪案件处理湖北在线咨询 2023-06-04新类型、混合型毒品犯罪案件处理为最高人民法院法[2015]129号文件《全国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首次规定。包括以下几点: 1、麻古的死刑适用数量标准可以按照冰毒的2-3倍掌握。甲基苯丙胺片剂(俗称“麻古”等)是以甲基苯丙胺为主要毒品成分的混合型毒品,其甲基苯丙胺含量相对较低,危害性亦有所不同。为体现罪当其罚,甲基苯丙胺片剂的死刑数量标准可以按照甲基苯丙胺(冰毒)的2-3倍掌握,具体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