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届生五险一金怎么交
养老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21%,你自己缴纳8%;
医疗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9%,你自己缴纳2%外加10块钱的大病统筹(大病统筹主要管住院这块);
失业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2%,你自己缴纳1%;
工伤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5%,你自己一分钱也不要缴;
生育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8%,你自己一分钱也不要缴;
住房公积金: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8%,你自己缴纳8%
以上,这么算下来,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的社保比例应该是21%+9%+2%+0.5%+0.8%+8%=41.3%
你自己每个月为你缴纳的社保比例应该是8%+2%+10块+1%+8%=19%+10块
暂时去掉你交的10块钱不谈,单位缴纳的比例和你缴纳的比例应该为413:190,这就是说如果你每个月为自己的社保缴纳了190块钱,那么单位会往你的社保帐户上打进去413块钱,每个月你的社保帐户上增加的钱就应该是413+190=603块钱
所以说在你看不见的情况下,单位交的社保费用其实是你的2倍还多,所以你每个月交社保费的时候千万别心疼呀~你要知道单位比你交的多得多了呢,心疼的其实是单位。
话说回到那三险一金和五险一金,这里大家应该已经看出来了,其实江湖上所说的三险一金完全就等于五险一金,只是三险一金是从你个人交的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公积金)来说的,五险一金是从你单位交的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公积金)来说的。把三险一金说成五险一金其实只是说起来好听而已。
除了单位能为你交社保,其实没工作但有收入的人员或者有单位但单位不交社保的人员也可以自己交社保,不过个人只能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呀生育呀失业呀公积金呀,你个人都交不起来的。
二、基数怎么确定
五险一金缴纳基数计算公式:月缴费额=月缴基数×缴费系数(
注:月缴费额为当月缴纳保险金额,月缴基数为缴纳人税前工资,缴费系数根据每年国家规定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相应缴费系数。)
【例】2008年上海市月缴费金额基数,其上下限分别按2008年上海市全职工月平均工资(2892元)的300%和60%确定,上限为8676元,下限为1735元。税前工资1500元→月缴费基数为1735元,税前工资4000元→月缴费基数为4000元。
-
未交五险一金,是否适合应届生?
343人看过
-
五险一金交齐后是否还算应届生?
225人看过
-
合同规定应届生不交五险一金可行吗?
334人看过
-
作为应届生,是否需要缴纳五险一金?
88人看过
-
五险交了,我还是不是应届生?
387人看过
-
应届生签订劳务合同需缴纳五险一金吗?
165人看过
五险一金是指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的几种保障性待遇的合称,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企业不按时足额为员工缴纳社保的,将被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甚至是处以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逾期不缴... 更多>
-
五险一金会影响应届毕业生身份吗贵州在线咨询 2024-03-09交了五险一金是否影响应届生身份需要根据情况而定:1、应届生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当年度毕业的应届生,缴纳五险一金是不影响应届生身份的;2、另一种是两年内未择业的高校毕业生,缴纳五险一金会失去应届生身份。主要指大学毕业生,应届毕业生是指在应该毕业的年份毕业的毕业生。在一些企业(校园招聘)及公务员考试中限招收应届毕业生,同时应届毕业生在另一方面意味着经验欠缺。
-
应届毕业生的三方协议书里面有没有五险一金呢?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01三方就业协议书不同于劳动合同。首先,三方就业协议书是国家教育部统一印制的,主要是明确三方的基本情况及要求。三方就业协议书制定的依据是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法规和规定,有效期为:自签约日起至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止的这一段时间。而劳动合同是受《劳动法》和《合同法》的限定和保护,有些用人单位如许多外企在确定录用时(注:在到用人单位报到前),就同时要求和毕业生签订一份类似劳动合同的协议;而更多的用人单位
-
缴纳五险一金是否属于应届毕业生范畴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4-11-28在缴纳五险一金后,并不属于应届毕业生的范畴。这是因为五险一金的缴纳条件建立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之上。用人单位在使用劳动力之日起,即需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并应于一个月内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如果超过规定期限仍未能签订劳动合同,那么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支付两倍的工资作为补偿。 用人单位还需自劳动者开始工作之日起的第三十天内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申请,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手续;同时到住
-
-
员工交了五险还算应届毕业生吗?山东在线咨询 2021-07-17不算应届生。五险一般由用人单位和个人按照一定的比例,逐月缴纳,也就说明缴纳五险的前提是开始工作且已落实了工作单位。而应届生是指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两年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