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主观上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08 11:42:29 81 人看过

诽谤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进行扩散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

侮辱诽谤罪是以刑事案件加民事案件。针对于民事案件的部分,主要是搜集好明确的证据证明自己因为对方的侮辱,诽谤造成明确的损失即可要求犯罪嫌疑人对自身进行一定数额的赔偿,具体赔偿由双方来进行协商处理。

目前我们国家对于侮辱诽谤这样的一种行为是有非常明确的规定的,如果说构成犯罪的情况之下,将会严格的按照我国《刑法》当中的规定追究侮辱诽谤罪的刑事责任,同时在这种状况之下还需要提醒注意,针对民事赔偿方面的问题的话,是可以提出诉讼。

一、网络诽谤罪如何判刑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本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进行扩散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

二、造谣诽谤罪如何取证

收集口供、录音、书面证据等等,证据之间需要相互印证,排除合理怀疑。

关于诽谤罪需要当事人自己去收集证据,针对这类犯罪的特殊性,往往当事人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难题,证据的收集一般比较困难,如果情况严重,建议聘请律师从专业角度收集诽谤罪证据。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诽谤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进行扩散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9日 14:3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诽谤罪犯罪客观方面
    法律综合知识
    诽谤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必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诽谤罪。(2)必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即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互联网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
    2023-06-11
    121人看过
  • 什么成为诽谤罪的主体
    法律综合知识
    诽谤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只要在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皆可成为本罪的实施者。具体而言,年满十六周岁且具备辨识及控制自身行为能力之人,若蓄意捏造虚假事实,并进行广泛传播,导致被害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其名誉亦遭受严重破坏,情节严重者,便有可能触犯诽谤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7-28
    102人看过
  • 网上合理表达观点不会牵涉诽谤
    共10条的司法解释,发布当日即引发众人“围观”。9月9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惩治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的法律标尺,为网络世界拉起一道法律“高压线”。针对人们普遍关心的司法解释在严厉打击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同时,如何保护表达权和监督权问题,《法制日报》记者9月10日采访了多位刑法学专家。须有主观恶性方构成诽谤罪诽谤信息转发500次以上,或点击、浏览达到5000次以上即入刑。司法解释从诽谤信息被点击、浏览、转发数量,以及诽谤行为造成的实际危害后果,诽谤行为人主观恶性等方面,明确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行为的入罪标准。由于信息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以及网帖内容不易根除等特点,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现实危害。实践中,有的不法分子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恶意散布,短时间内点击量数以万计,流
    2023-05-05
    220人看过
  • 网上诽谤构成诽谤罪吗怎么判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明文规定,诽谤罪是指借助暴力或其他手段在大庭广众之下显著污损他人声誉,或者歪曲事实进而散布诋毁他人言语,情节严重者将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倘若某人在互联网上发表恶意谣言,便存在触犯诽谤罪的风险。然而,要判断其是否构成犯罪须结合实际案情进行深入剖析,其中包括所传播诽谤内容的恶劣程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发布渠道以及传播范围等多方面因素。若诽谤行为达到情节严重的地步,例如导致被诽谤对象的名誉遭受损害、社会评价急剧下滑、甚至对其精神健康产生实质性的伤害,并且所发布的内容具备明显的诽谤特征,那么就有可能被判定为诽谤罪。根据该法条款,一旦被判犯有诽谤罪,当事人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严厉处罚。然而,诽谤罪属于自诉案件,除非其对社会秩序及国家利益构成严重威胁。这就意味着,若受害方未主动提出诉讼请求,通常情况下不会启动刑事追责程序。但若
    2024-07-24
    464人看过
  • 什么是诽谤罪如何能构成诽谤罪
    诽谤罪乃指蓄意捏造和传播虚无夸大之事实真相,其行径对他人的人格尊严与社会声誉造成了严重损害,且情节恶劣者。然而,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须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而对于那些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则必须严格限定在尚未达到刑事处罚程度的范围内。至于民事性质的名誉侵权行为,其违法程度相较于诽谤犯罪行为及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而言,无疑要轻微许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的规定,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应当立案。诽谤罪是情节犯,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诽谤罪,予以立案追究。
    2024-07-28
    332人看过
  • 在业主群里诽谤构成诽谤罪吗
    若在业主群体中蓄意毁谤他人,那么该行为可能触犯诽谤罪责范畴。所谓诽谤罪,即故意捏造并散播虚构的事实,足以贬低、破坏他人尊严与声誉的恶劣行径。在诸如业主群这类公共交流平台上实施此类恶劣行为,其所波及的范围会更加广泛,对于受害人的名誉损害程度也可能更为严重。然而,是否构成诽谤罪,还需全面考量诽谤言论的具体内容、传播范围以及对受害者产生的实际影响等多重因素。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条款规定: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严厉处罚。值得注意的是,前述罪行仅在受害人提出控告时方予追究,但如涉及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况则例外。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上述规定的行为,若受害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因提供证据确有困难,人民法院可依法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必要协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
    2024-08-14
    452人看过
  • 什么情节构成诽谤诽谤罪
    一、什么情节构成诽谤诽谤罪诽谤罪,是指犯罪分子故意捏造事实,并通过各种渠道散播不实信息,以此损害他人的名誉和尊严,情节恶劣严重者带来重大社会影响,使被害人身心遭受极大痛苦,甚至导致其社会声誉和评价大幅度下降。在构成诽谤罪的诸多情节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犯罪分子对某位特定人士进行恶意攻击,这种攻击不仅针对个人,而且可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其次,犯罪分子的行为已经达到一定程度,足以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从而给被害人带来精神上的创伤;最后,犯罪分子在主观上明知道自己所散布的信息是虚假的,但仍然选择将其传播出去,这也是构成诽谤罪的重要因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诽谤罪的成立必须要有明确的被害人,同时还需满足情节严重的条件,通常涉及到公共利益或者众多公众都知晓的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
    2024-07-16
    215人看过
  • 什么叫诽谤罪诽谤罪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一、什么叫诽谤罪?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二、状告他人诽谤罪需要提供什么证据?(一)、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二)、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三)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
    2023-03-19
    463人看过
  • 什么是网络造谣诽谤和网络诽谤罪
    网络造谣诽谤是指借助网络等现代传播信息手段,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网络造谣诽谤与传统诽谤相比,有其更为鲜明的特性,因为对网络诽谤的管制更容易产生公民言论自由和公民名誉权的价值冲突。网络造谣诽谤造成严重后果的会构成网络诽谤罪。网络诽谤罪是指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并且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诽谤事件日益增多,因此网络诽谤罪也因此孕育而生。网络诽谤严重扰乱了正常网络秩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网民的思维习惯。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察院明确网络诽谤入罪标准,即谣言被转发超500次可判刑,明知诽谤仍提供帮助以共同犯罪论处。一、网络诽谤罪的主体认定1、网络诽谤与传统的诽谤罪主体一样,凡是具备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2023-04-03
    322人看过
  • 什么是商业诽谤
    商业诽谤行为是指通过捏造、公开虚伪事实或虚假信息,对特定商事主体的商誉、商品或服务进行贬低和诋毁,造成其商业利益损失的侵权行为。行为主体必须是经营者,即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行为人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其目的是为了削弱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能力,并谋求自己的竞争优势。其侵害客体是特定经营者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行为的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散布虚假事实,对竞争对手进行贬低、诋毁。商业诽谤行为的构成要件有什么商业诽谤的构成要素有:1、行为主体必须是经营者,即从事商品经营或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2、行为人的主观方面是故意的,目的是削弱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力,寻求自己的竞争优势;3、其侵权对象为特定经营者的商业声誉和商品声誉;4、行为的客观方面是捏造、散布虚假事实、贬低和诽谤竞争对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2023-07-28
    398人看过
  • 诽谤罪是自诉主体吗
    法律综合知识
    根据法律规定,诽谤罪通常被视为自诉案件范畴,然而若其对社会秩序及国家利益构成严重危害,则可能会转化成为公诉案件。诽谤罪主要适用于自诉人主张自我权益的情况。然而,若是诽谤行为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例如导致社会秩序紊乱、严重损害国家形象等问题,那么此种情况便应由检察机关依法启动公诉程序进行追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8-04
    492人看过
  • 造谣诽谤罪主体是谁
    法律综合知识
    一、造谣诽谤罪主体是谁在刑法理论上,诽谤罪的主体为一般的自然人,但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相应刑事责任能力者均有可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分子。然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却并不因此而成为本罪的适格主体。倘若行为人的行为情节特别严重,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等严厉处罚。《刑法》第246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造谣诽谤罪主体是什么诽谤罪,意即恶意捏造和传播毫无根据的事实,这些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的人格形象,破坏其名誉,倘若情节严重的话,将会触犯法律。诽谤罪所要求的构成条件如下:
    2024-07-28
    266人看过
  •  毁谤和诽谤的界定是什么?
    诽谤和毁谤的区别主要在于目的和方式。诽谤是指故意捏造事实来诋毁他人,而毁谤则是以夸大事实的方式来诋毁他人。诽谤罪立案标准包括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诽谤和毁谤的区别主要在于,诽谤是指故意捏造事实来诋毁他人,而毁谤则是以夸大事实的方式来诋毁他人。在法律上只有诽谤罪还没有毁谤罪,犯诽谤罪的,情节严重的使他人名誉受损,影响他人生活,对他人精神造成影响的,很有可能坐牢。诽谤是指无中生有,随便说他人坏话,随意毁坏他人名誉;毁谤是指因言语将攻击我的嘲讽话去危害他人名誉。诽谤罪立案标准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 诽 谤 和 毁 谤 的 区 别 : 捏 造 事 实 与
    2023-09-08
    265人看过
  • 网上造谣诽谤有什么罪
    法律综合知识
    一、网上造谣诽谤有什么罪通常情况下,派出所并不负责处理此类事件,除非其行为已经对国家以及公众利益构成实质性损害。在此需要声明的是,诽谤罪属于典型的自诉案件范畴,因此无法前往当地派出所进行报案,而应向法院提起诉讼程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如果行为人采取暴力或其他不当手段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进行诽谤,且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等严厉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网上造谣要承担什么刑事责任在互联网环境中编造谎言,内容涉及虚假的安全风险、疾病疫情、自然灾害及警
    2024-07-28
    317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民法上的诽谤主观要件是哪些呢?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26
      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
    • 主观诽谤罪构成要件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4-29
      诽谤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对一般诽谤行为需要年满16岁,16岁以下是限制民事责任能力人,同时16岁也是刑事责任年龄。16岁以下的人有诽谤行为,其监护人有赔偿责任。 4.诽谤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
    • 诽谤罪在主观上是故意还是构成故意?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4-06
      诽谤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进行扩散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骂人不可以告诽谤罪,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
    • 新闻诽谤的客观条件是什么?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1-13
      (一)侵权行为体现在新闻作品中 这是构成新闻侵权的第一个要件,也是新闻侵权和其他一般侵权的重要区别。侵权行为必须通过新闻作品具体体现,如果加害人不是通过发表新闻作品对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加以侵害,而是通过张贴大小字报,在受害人居住生活区域通过语言文字散布贬损性的内容,即使有损害性事实的存在,也只能认定为普通的民事侵权行为,而不构成新闻侵权。 (二)有侵权内容的新闻作品已公开发表 这是构成新闻侵权的又一
    • 临汾诽谤罪客观依据是什么?
      云南在线咨询 2023-10-02
      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