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接受劳务一方与提供劳务一方之间须有特定的劳务关系。主要表现为:提供劳务一方在受雇期间所实施的行为,直接为接受劳务一方创造经济利益以及其他物质利益,接受劳务一方承受这种利益,提供劳务一方据此得到报酬。
(2)接受劳务一方须处于特定地位。接受劳务一方处于支配性质的地位。
(3)提供劳务一方在造成第三人的损害中应处于特定状态
替代责任中的加害人处于特定状态,是必要条件。个人劳务责任是替代责任,接受劳务一方是提供劳务一方的雇主,提供劳务一方在造成损害的时候是执行劳务活动行为。
(4)接受劳务一方在主观上存在过错
这种主观过错表现在接受劳务一方身上,而提供劳务一方在主观上是否有过错一般不问。只是在确定接受劳务一方对提供劳务一方是否享有求偿权时,才考察提供劳务一方的主观过错。
一、个人劳务责任有哪些特征
(1)接受劳务一方与提供劳务一方之间具有个人劳务关系。
(2)提供劳务一方执行劳务活动所造成的损害等同于是接受劳务一方的行为造成的损害。
(3)个人劳务责任的侵权责任形态是替代责任。
注意:我国的个人劳务责任范围较窄,仅仅限于在个人之间形成的劳务关系中,实际上就是个人雇用个人。在私人企业中,即使也是雇工形式,但属于法律规定的劳动关系,不属于个人劳务关系,因此适用用人单位责任,不适用个人劳务责任。
二、相关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条: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提供劳务一方追偿。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提供劳务期间,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也有权请求接受劳务一方给予补偿。接受劳务一方补偿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
非个人劳务关系中的侵权责任承担方式有哪些
247人看过
-
个人之间的劳务关系判定问题
172人看过
-
侵权责任赔偿与劳务关系
189人看过
-
侵权责任是劳务关系还是雇佣关系?
349人看过
-
个人在劳务关系中要负哪些责任
427人看过
-
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雇工人身损害的责任承担
311人看过
侵权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实施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对于一般的侵权责任,其构成要件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行为人实施了非法行为。 二、存在损害事实,即在客观上造成他人财产损害或者精神损害。 三、非法行为与损害后果... 更多>
-
劳务关系中如何构成侵权责任云南在线咨询 2023-08-10劳务关系中如果提供劳务一方致人损害的,应当由接受劳务一方来进行侵权责任赔偿。该方当事人担责后,如果提供劳务一方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则可以向其追偿。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
-
2022年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发生损害,怎样确定侵权责任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131、应当按照过错确定侵权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条 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提供劳务一方追偿。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提供劳务期间,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也有
-
侵权责任认定中因果关系是如何规定的山东在线咨询 2021-06-28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大致有以下四种方法: 1、时间顺序排除法:即依据行为和损害发生的时间先后来判断。行为于损害之后发生,则不存在因果关系。 2、客观性判定法:即若行为作为损害的原因,它应当是一种客观存在。假如行为只是在脑中想象出来并未实施,那因果关系必然不成立。 3、剔除法:若某一现象(或行为)被剔除时损害结果仍然发生,则认定被剔除的现象(或行为)与损害不构成因果关系。 4、代替法:与剔除法类
-
劳务关系中,提供劳务者受伤的责任如何认定甘肃在线咨询 2021-11-18在劳务关系中,劳务提供者遭受人身伤害,如果损害是在劳务活动中遭受的,雇主应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给员工造成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要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要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
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的认定?重庆在线咨询 2021-06-281、时间顺序排除法:即依据行为和损害发生的时间先后来判断。行为于损害之后发生,则不存在因果关系。 2、客观性判定法:即若行为作为损害的原因,它应当是一种客观存在。假如行为只是在脑中想象出来并未实施,那因果关系必然不成立。 3、剔除法:若某一现象(或行为)被剔除时损害结果仍然发生,则认定被剔除的现象(或行为)与损害不构成因果关系。 4、代替法:与剔除法类似。用合法行为替代原行为,若能是损害被避免,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