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扣。《职工带薪年休假条理》规定:
“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不过,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可以更明确的看出如何计薪。
根据《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十一条,计算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日工资收入按照职工本人的月工资除以月计薪天数(21.75天)进行折算。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了实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以下称用人单位)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
第四条年休假天数根据职工累计工作时间确定。职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视同工作期间,应当计为累计工作时间。
第五条职工新进用人单位且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按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
前款规定的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
第六条职工依法享受的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以及因工伤停工留薪期间不计入年休假假期。
第七条职工享受寒暑假天数多于其年休假天数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确因工作需要,职工享受的寒暑假天数少于其年休假天数的,用人单位应当安排补足年休假天数。
第八条职工已享受当年的年休假,年度内又出现条例第四条第(二)、(三)、(四)、(五)项规定情形之一的,不享受下一年度的年休假。
第九条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年休假。用人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年休假或者跨1个年度安排年休假的,应征得职工本人同意。
第十条用人单位经职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职工年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年休假天数,应当在本年度内对职工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按照其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其中包含用人单位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用人单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是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单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第十一条计算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日工资收入按照职工本人的月工资除以月计薪天数(21.75天)进行折算。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绩效工资的认定是基于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来处理的,对于经济效益好的公司企业,其绩效的工资标准也就越高,但对于带薪休假的情况,是属于可以领取规定工资待遇的情况,所以用人单位是无权扣除绩效工资的。
-
带薪休假扣绩效扣高温费中夜班补贴吗
327人看过
-
休人流假会扣工资和绩效吗
359人看过
-
员工带薪年休假由老板扣工资吗
299人看过
-
休婚假扣绩效工资吗,婚假期间工资怎么发放
283人看过
-
员工退休后绩效工资扣吗
259人看过
-
多休的带薪年休假能扣回吗
141人看过
休假从汉代起就有,源于为了让朝中官员可每五天返家沐浴。休假日又称“公休日”。指法律规定或者依法订立的协议规定的每工作一定时间必须休息的时间。 2019年,人社部发布《我国法定年节假日等休假相关标准》,明确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年休假、探亲假、... 更多>
-
-
请病假扣绩效工资扣绩效工资条例天津在线咨询 2022-08-27这种请病假扣绩效工资规定是用人单位自主权。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七条、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59条规定,职工患病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具体支付标准由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因此,绩效工资如何扣法是用人单位自主权,由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或者分配方案规定。
-
员工老是不干了年休假还扣绩效工资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2-07-25首先你和单位提出辞职是否有书面文件是否有相关领导同意辞职的签字这个最好你能拿到原件或者复印件或者有证明人 如果你能提供以上证据说明你与公司已经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双方无任何违约金一说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扣你的钱属于违法你可以仲裁 关于更改合同那么必须要有员工亲笔签字才可以你可以对合同提出鉴定 总之看来你们单位够缺德了你协商估计可能不行那就去你单位坐落地的劳动仲裁部门提起劳动仲裁吧但是会很漫长的
-
员工带薪年休假由老板扣工资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1-11-02带薪年假不扣工资。工人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假,员工在年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员工累计工作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20年的,年休假15天。
-
带薪休假工资诉讼时效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20关于带薪休假工资诉讼时效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第4款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2、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劳动争议的诉讼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