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津生育津贴报销条件有哪些
1、女职工生育保险连续缴费满一年的;
2、男职工,在其配偶生育前生育保险连续缴费满一年的,且配偶必须为农业户口或领取失业金人员。
注:配偶为非业户口者还必须以自由职业者缴纳社会保险方可享受生育报销。
天津生育津贴报销申请材料
(一)产前检查费
1、挂号费收据(生育保险章);
2、门诊收据社保报核联(生育保险章);
3、门诊费用机打明细。
(二)门诊医疗费票据
1、挂号费收据(生育保险章);
2、门诊收据社保报核联(生育保险章);
3、门诊费用机打明细;
4、门诊计划生育术后证明(生育保险章、诊断证明章);
5、处方底联(按项目审核时提供);
6、检查报告复印件(按项目审核时提供);
7、门诊病历复印件(按项目审核时提供)。
(三)住院医疗费票据
1、住院医疗费社保报核联(生育保险章);
2、住院费用清单;
3、生育住院手术证明、计划生育手术住院术后手术证明、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断证明;
4、出院小结(出院记录复印件,加盖病案部门专用章)。
(四)生育津贴申报材料
1、《婴儿出生证明》复印件;
2、《独生子女证》复印件;
3、手术证明(注明手术名称);
4、出院小结(出院记录复印件);
天津生育津贴报销流程
1、申报单位将申报材料准备齐全(按人整理整齐,并要求与申报表一致)交至开发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分中心医疗保险部;
2、医疗保险部做好申报登记(必须由申报人确认签字),开具申报登记回执;
3、申报单位可依据申报登记回执,在医疗费用支付到帐后,可至医疗保险部领取相关明细及退票。
-
医疗保险生育津贴报销条件
411人看过
-
生育津贴怎么报销流程,生育津贴多久内报销有效
399人看过
-
何为生育津贴?享受生育津贴需具备哪些条件
116人看过
-
天津生育津贴报销流程、条件及标准是怎么样的
233人看过
-
天津如何申报生育费用及生育津贴?
175人看过
-
天津生育津贴网上申报流程
356人看过
如何界定独生子女: 1、一对夫妻依法生育一个子女后不再生育; 2、再婚夫妻双方再婚前依法累计只生育(包括收养)一个子女,再婚后符合生育第二个子女条件但不再生育的; 3、夫妻生育的第一个子女死亡后,又生育了一个子女,不再生育的; 4、夫妻依法... 更多>
-
天津生育津贴报销是怎样的?澳门在线咨询 2022-07-29根据《天津市城镇职工生育保险条例》的规定:第十三条参加生育保险实行登记制度。用人单位应当自本规定实施后30日内,办理生育保险登记。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自受理登记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符合规定的给予登记,不符合规定的不予登记,并通知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的生育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变更手续。
-
佛山南海区生育津贴报销条件是哪些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30生育保险报销在各地都会不一样,建议参考当地的生育保险管理办法,或者登录当地的社保局网站,查看生育保险报销相关的办事指南了解。 通常情况下,用人单位持下列材料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领生育保险待遇: 1、本人身份证、结婚证、医疗费用原始凭据; 2、正常生育的,提交《计划生育服务手册》或《生育证》、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 3、进行剖宫产生育的,提交相关医学证明。 现在很多单位都有生育险,所以如果夫妻双方
-
男性生育津贴报销有哪些比例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3-27《社会保险法》规定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目前,“国家规定”的主要政策有: 一是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未就业妇女,其生育医疗费用可以按照规定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妥善解决城镇居民生育医疗费用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97号)规定,各地要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住院分娩发生的符合规定
-
西安生育津贴的报销范围有哪些?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27①《高新区职工生育保险待遇支付申请审批表》; ②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③单位证明(原件);*单位证明须证明以下情况:申请人目前为该单位在职职工;单位已经参加生育保险并按时足额缴费。 ④区、县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出具的属于计划内生育的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⑤定点医疗机构(或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出具的西安市长效节育手术证明或医学证明及医疗资料(原件); ⑥报销票据(原件) ⑦费用清单(原
-
北京生育津贴如何计算?生育津贴如何报销?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8-03它是有公式的,它的计算公式是: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月缴费平均工资/30*产假天数。(职工缴费基数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一年月平均工资计算;低于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照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计算;高于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计算;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无法确定的,按照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