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放借名贷款违反了什么规定
通过“借名借款”取得的款项,事实上是由实际借款人使用,而名义借款人为申请贷款必须向银行隐瞒真实的借款用途,涉嫌“采取欺诈手段”,其违反借款合同约定将所借款项交由实际借款人使用,又属于“未按借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由此,“借名借款”行为显然违反了《贷款通则》的规定。
《贷款通则》第19条规定:“(借款人)应当按借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第20条规定:“(借款人)不得采取欺诈手段骗取贷款。”通过“借名借款”取得的款项,事实上是由实际借款人使用,而名义借款人为申请贷款必须向银行隐瞒真实的借款用途,涉嫌“采取欺诈手段”,其违反借款合同约定将所借款项交由实际借款人使用,又属于“未按借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
二、借名贷款违法吗
借名贷款排查出来的案件,一般来说,会视金额及情节而定进行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而对于情节特别严重的会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相关的罪责有违法发放贷款罪。
三、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构成要件
1、本罪侵犯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具体是国家的贷款管理制度。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对象是贷款,即贷款人对借款人提供的并按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的货币资金。贷款既可以是人民币,也可以是外币。发放的如果不是贷款,不能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
2、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违法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3、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于其非法发放贷款行为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是出于过失,这种过失一般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至于行为人实施的发放贷款行为本身,则是出于故意,但违法发放贷款罪是结果犯,行为人对行为的故意并不影响其对结果的过失,因此违法发放贷款罪仍属于过失犯罪。
4、本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由中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服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城乡信用合作社及其他经营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以及上述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构成,其他任何单位包括外资金融机构(含外资、中外合资、外资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等)和个人都不能成为本罪主体。
-
借名贷款属违法放贷吗
351人看过
-
借名贷款违反哪条法律
62人看过
-
违规借贷违反什么纪律
300人看过
-
银行工作人员违规发放借名贷款,算是犯罪吗
186人看过
-
银行明知借名贷款是否属于违规放贷
253人看过
-
法律规定行贿违反了什么罪名?
369人看过
借款指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借入的资金,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信托贷款等。借款也可以指当事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借入的资金,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信托贷款等。借款合同也是一般的民事合同,应当适用民事诉讼法律以及相... 更多>
-
违规发放津补贴违反了什么湖南在线咨询 2022-05-26津贴补贴包括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和工作性津贴、生活性补贴、离退休人员补贴、改革性补贴以及奖金、实物、有价证券等。违规发放津补贴涉嫌无预算支出,或者是违反中纪委等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制止乱发放津补贴的通知》,涉嫌私分公款。
-
发放借名贷款是否违法犯罪,法律有哪些规定香港在线咨询 2023-10-17如果明知是借名贷款仍然进行发放,则属于违法放贷,违规放贷数额巨大的还可能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如果放款方主观不明知,并且在严格履行审核程序情形下仍未发现借名贷款的情形,该情形下进行放贷只能说放款方审核不力,而非违法犯罪。什么是违法发放贷款罪,违法发放贷款罪罪与非罪之间的界限是什么,还可以点击在线律师咨询,我们帮你更快更有效的解答。
-
借名贷款属违法放贷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1-12-15如果在借名贷款中,放款方知道是借名贷款的情况下仍然放款,那么放款方就存在违法放贷的情况。而放款方严格履行了审核,但是并未察觉存在借名贷款的情况,这时候放款了,就不属于违法放贷,只能说放款方审核不力。实际上,放款方只要按照流程严格审查,借名贷款是很容易审查出来的,因此在实际的案例中,放款给借名贷款,就属于违法放贷。
-
发放借名贷款就是一种违法现象吗?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12如果在借名贷款中,放款方知道是借名贷款的情况下仍然放款,那么放款方就存在违法放贷的情况。而放款方严格履行了审核,但是并未察觉存在借名贷款的情况,这时候放款了,就不属于违法放贷,只能说放款方审核不力。实际上,放款方只要按照流程严格审查,借名贷款是很容易审查出来的,因此在实际的案例中,放款给借名贷款,就属于违法放贷。
-
违反宅基地使用证发放违反了什么法律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22至少违反了宪法、土地法、城乡规划法。一、违反了《宪法》,土地属于国有或者集体所有,未经批准不能擅自占用。《宪法》第十条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二、违反了《土地法》。《土地法》第三十一条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第六十二条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