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所是一个法律概念。它是指法律上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法人的居住地。事业单位法人住所是事业单位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是事业单位法人的法定注册地址,经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的住所只能有一处。事业祚位住所应当按照所在市、县、乡(镇)、街道门牌号码等详细地址登记。
住所与场所不同。一是场所可以有多处,而住所只能有一处;二是住所是法律意义上的住址,场所是事业单位开展活动的场地。当只有一处场所时,其住所与场所实际上是同一个“地方”;当有多处场所时,应选择其中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作为法律意义上的住所,其他活动场所在申请表的备注栏标明。
登记事业单位法人住所,主要是为了确定与事业单位有关的法律关系于一个明确的地点,保证事业单位法人依法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承担民事责任;并依法保护事业单位法人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其具体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确定了事业单位法人与有关社会组织和自然人之间,相互进行经济往来、传递信息、通信联络及传递公文信件的地点。
二是便于登记管理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对事业单位法人进行监督管理。
三是便于确定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管辖和事业单位法人诉讼管辖。事业单位发生的民事纠纷的相当一部分,要由事业单位法人所在地人民法院进行裁决。
四是便于追究事业单位法人的民事责任和其他法律责任。事业单位法人如果不登记住所,甚至“居”无定所,当其需要承担有关责任时,就可能出现无“处”追究的情况,从而给违法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
单位违法所得和个人违法所得的概念是什么
282人看过
-
什么是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
175人看过
-
企业法人单位概念的介绍
80人看过
-
询问证人的概念和意义
234人看过
-
为什么要登记企业法人住所?
445人看过
-
金融市场的概念和意义是什么
405人看过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制度是世界各国规范经济秩序以及整个社会秩序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各国法人制度具有共同的特征,但其内容不尽相同。不同的法人形成了不同的法人理论,法人制度理论... 更多>
-
什么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山西在线咨询 2022-05-04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是一种行政执法。 根据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所属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实施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加强对登记管理机关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事业单位实行分级登记管理。分级登记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规定。 法律、行政法规对事业单位的
-
身份证的概念和意义是什么?台湾在线咨询 2021-09-30新技术的出现允许身份证包含生物统计学信息于其中,如照片、面部特征、手掌特征、虹膜扫描识别或指纹识别,其他通常出现在身份证上(或数据库中)的信息包括:全名、父母姓名、住址、职业、民族(在多民族国家中)、血型和凝血因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在1984年前写作“身份证”。1984年4月6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并且开始颁发第一代居民身份证。1989年9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
-
登记托管的概念是什么浙江在线咨询 2022-11-01股权登记托管是指具有公信力的托管机构接受非上市公司的委托,代替公司履行置备股东名册的法定义务,记载并确认股东对股权所有权及其相关权益产生、变更、消失的法律行为。
-
抵押预告登记的概念和法律依据是什么?河南在线咨询 2024-12-27根据《民法典》第二十条,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旨在确保未来实现物权,可以在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后,若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则不会产生物权效力。另外,若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未申请登记,预告登记将失效。
-
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有哪些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15事业单位法人是指依法设立,具备法人条件的,从事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学技术、新闻出版等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如学校、医院、科学院、文艺团体等。事业单位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拥有独立财产或经费,以社会效益为主要存在目的。 事业单位法人的设立,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其设立程序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具备法人条件的事业单位,依法不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从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资格,另一种是具备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