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仲裁委受理的案件的前提是劳动者与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2条规定,本规则适用下列争议的仲裁:(一)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之间,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因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那么问题来了,梁某与餐厅的法律关系不是劳动关系,怎么定义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1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具备下列特征,即可确定双方建立劳动关系: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劳动者退休后继续工作能否维权?
劳务关系双方签订合同时,遵循《民法通则》和《合同法》规定的平等、自愿和公平原则进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第4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餐厅口头承诺劳务报酬,这个合同已经生效。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11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另一方有权要求履行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餐厅没有支付承诺的劳务报酬,就是违约,梁某有权利要求餐厅支付所有报酬,法院应支持梁某的诉讼请求。
其实即使是法律人,也同意诉讼不是最好的解决纠纷的方法,而且谁也不能保证经过诉讼之后就一定能解决问题。但是它这个最后的法宝一定是所有方法中最权威、最有效的。
-
劳动纠纷仲裁受理后可以否不裁
301人看过
-
劳动者在退休前遭受劳动纠纷,能否申请劳动仲裁?
303人看过
-
超过仲裁时效的劳动纠纷劳动仲裁机关不予受理
259人看过
-
仲裁院必须受理劳动纠纷吗
366人看过
-
劳动纠纷案件多久能受理仲裁委员会
85人看过
-
劳务纠纷劳动仲裁是否受理
494人看过
退休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劳动者因年老或因工、因病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工作岗位。 对符合国家规定退休条件的职工,所在单位应在其符合退休条件时即时将职工人事档案,退休审批表,及其它相关资料报当地社保部门进行审批。... 更多>
-
仲裁委员可以受理劳动纠纷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1-12-21劳动纠纷适用仲裁。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
仲裁委不受理民工劳动仲裁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13就本案来说,仲裁委的不予受理的理由是错误的,老涂与皇二(老板)是承包关系,那么民工与老涂是什么关系?难道也是承包关系?现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时机已丧失。 对于18名民工来说,不存在工程承包的问题,民工要的是工资,而不是工程款,工程的承包关系只存在于工程发包方和工程承包方。因此,对于民工讨要拖欠工资来说,只存在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或雇佣关系,而不存在工程承包关系。当然,就现在来讲,就是事实劳动关系。
-
劳动仲裁不予受理应该如何办?我申请劳动仲裁后,仲裁委员会却不予受理四川在线咨询 2022-09-07【】第二十九条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可凭劳动仲裁机构出具的《不予受理通知书》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劳务纠纷劳动仲裁是否受理山东在线咨询 2022-12-04劳务纠纷不属于劳动仲裁受理范围。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
-
劳动仲裁只有劳动纠纷的案件能受理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1-11-19劳动仲裁必须是劳动争议案件。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下列劳动争议:(一)确认劳动关系的争议;(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的纠纷;(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4)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和劳动保护的争议;(五)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纠纷;(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