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是想象竞合犯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2 11:52:23 435 人看过

一、哪些是想象竞合犯

1、想象竞合犯是指基于数个不同的具体罪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侵犯数个犯罪客体,触犯数个异种罪名的情况。

2、对于想象竞合犯,按照从一重罪的原则来进行处罚。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二、想象竞合犯的构成有哪些

1、须出于一个行为。

所谓一个行为,指基于一个犯意所实施的行为,无论是单一的犯罪故意,还是概括的犯罪故意都可以成立。此外,想象竞合犯并不限于故意的犯罪行为,即使是过失的犯罪行为也不影响想象竞合犯的成立。

2、一个行为还须触犯数个罪名。所谓一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就是一个行为在形式上或外观上同时构成刑法规定的数个犯罪。

3、一个行为所触犯的数个罪名之间不存在逻辑上的从属或者交叉关系。这是想象竞合犯与法条竞合的区别。例如盗窃数额较大的通讯设备的行为,同时触犯破坏交通设备罪和盗窃罪,而且这两种犯罪之间不存在逻辑上的从属或者交叉关系。破坏与盗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破坏意在毁灭某种物质或者设施的价值;而盗窃则意在非法占有,使所有权发生非法转移。这两种犯罪在法条上没有任何瓜葛,而是由于犯罪人实施的一个行为,同时触犯了这两个罪名,从而使两者发生关联。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22日 15:5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想象竞合犯相关文章
  • 想象竞合犯名词解释
    想象竞合犯
    一、想象竞合犯名词解释想象竞合犯也称观念的竞合、想象的数罪,是指基于数个不同的具体罪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侵犯数个犯罪客体,触犯数个异种罪名的情况。例如行为人甲欲杀死某乙,开枪后不仅致乙死亡,而且又致乙身旁的丙重伤,就属于想象竞合犯。我国刑法没有明文规定的想象竞合犯,但这一概念在刑法理论上一直是被承认的,并为司法实践所普遍接受。二、想象竞合犯的要件特征1、危害行为特征。关于想象竞合犯的危害特征,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个是数结果说:该说认为想象竞合犯是指由于实施一个行为,在客观上同时发生数个结果而触犯了几个罪名。另一个是数客体说:该说主张想象竞合犯客观上侵犯了数个犯罪客体。想象竞合犯的危害本质在于它侵犯了数个犯罪客体,而不是造成了数个危害结果,犯罪客体是受刑法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2、主观罪过特征。关于想象竞合犯的罪过,我国刑法学界有三种观点:(1)单罪过说:该说认为想象竞合犯
    2023-04-14
    439人看过
  • 想象竞合犯的概念及构成特征,想象竞合犯的处理规则
    一、想象竞合犯的概念及构成特征想象竞合犯的概念及构成特征分别如下:1.想象竞合犯的概念:想象竞合犯也称观念的竞合、想象的数罪,是指基于一个罪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侵犯数个犯罪客体,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况。2.想象竞合犯的构成特征是:(1)行为人实施了一个危害行为;(2)这一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罪名;(3)行为所触犯的各犯罪之间没有重合关系,数个罪名中的任意一个都无法全面评价该行为。二、想象竞合犯的处理规则想象竞合犯的处理规则,根据刑法中提出的对想象竞合犯采取从一重罪的处罚原则处理。从一重罪处罚是指对想象竞合犯的处罚应当选择行为所触犯的重罪名并适当从重或加重的处罚原则。想象竞合犯是指基于数个不同的具体罪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侵犯数个犯罪客体,触犯数个异种罪名的情况。三、想象竞合犯与法条竞合犯的区别想象竞合犯与法条竞合犯有以下几个区别:1.法律性质不同,前者是犯罪行为的竞合,属于罪数形态,后
    2023-06-19
    257人看过
  • 对于想象竞合犯也是吸收犯吗
    1、不是2、想象竞合犯与吸收犯有以下区别:(1)数行为触犯的罪名的性质不同:想象竞合犯是一个行为触犯多个罪名,行为所触犯的数个罪名均无法全面评价该行为,即行为所触犯的各犯罪构成之间应无重合之关系。牵连犯的数行为触犯的是不同的罪名,是罪质不同的犯罪。吸收犯的数行为触犯的是相同的罪名,是罪质相同的犯罪。(2)数行为间关系的含义不同:想象竞合犯是单个行为。牵连犯的数行为之间是牵连关系,具体说来,牵连关系是手段与目的、原因与结果关系。从实质上来说,牵连关系也是一种吸收关系。但这是一种刑的吸收关系,而不是罪的吸收,所吸收之罪仍独立存在。吸收犯数行为间的关系是吸收关系,这种吸收关系是罪的吸收,所吸收之罪不再存在。(3)行为的具体表现不同:牵连犯的数行为表现为手段行为、目的行为和结果行为。吸收犯的数行为表现为预备行为、未遂行为、实行行为、中止行为、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帮助行为等。(4)犯罪故意的性质不同
    2023-03-16
    445人看过
  • 想象竞合犯如何立案的?
    对于想象竞合犯的处断,我国刑法理论界通说主张“从一重处断”原则,即依照行为触犯的数个罪名中法定刑较重的犯罪定罪处刑,而不实行数罪并罚。我国《刑法》关于想象竞合犯“从一重处断”原则的适用显然存在弦外之音。《刑法》第204条便是个例外。该法条第2款规定,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前款规定的欺骗方法(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本法第201条的规定(偷税罪)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此法条的理解要分两部分,一是所骗退税款正好等于缴纳的税款的,这种情况应定为偷税罪;二是所骗退税款超过缴纳税款的,则应分别定为两罪,实行数罪并罚。比如,某外贸公司在缴纳了100万元的税款后,采取虚报出口的手段,骗得税务机关退税180万元。对该案的处理,严格依法定罪处罚,则应该认定其中骗取的100万为偷税罪,其余80万则应定为骗取出口退税罪。对于想象竞合犯,《刑法》
    2023-04-18
    191人看过
  • 想象竞合犯应如何处理
    对于想象竞合犯的处断,我国刑法理论界通说主张“从一重处断”原则,即依照行为触犯的数个罪名中法定刑较重的犯罪定罪处刑,而不实行数罪并罚。我国《刑法》关于想象竞合犯“从一重处断”原则的适用显然存在弦外之音。《刑法》第204条便是个例外。该法条第2款规定,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前款规定的欺骗方法(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本法第201条的规定(偷税罪)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此法条的理解要分两部分,一是所骗退税款正好等于缴纳的税款的,这种情况应定为偷税罪;二是所骗退税款超过缴纳税款的,则应分别定为两罪,实行数罪并罚。比如,某外贸公司在缴纳了100万元的税款后,采取虚报出口的手段,骗得税务机关退税180万元。对该案的处理,严格依法定罪处罚,则应该认定其中骗取的100万为偷税罪,其余80万则应定为骗取出口退税罪。对于想象竞合犯,日本《刑
    2023-05-01
    70人看过
  • 想象竞合犯的详细犯罪描述
    教唆别人自杀是否构成犯罪,要根据被教唆者是否对自杀行为具有完全的认识能力、自杀的方式是否会侵犯到其他法益等情形具体对待。一、如果教唆的是对自杀行为有完全的认识能力的人(成年人和能够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人)、且自杀行为没有侵害或威胁到《刑法》上的国家、集体和他人的法益的情形下,则不构成犯罪。自杀者剥夺的是自己的生命,而成年人和能够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人享有处分自己身体的权利,同时被教唆者对自己的行为具有完全的认识能力,因此教唆行为不构成犯罪。二、如果教唆的是对自杀行为有完全的认识能力的人,但是该自杀行为侵犯了其他法益的情形下,自杀者因为已经死了,对其侵犯其他法医的行为不予追究,但是教唆者则根据侵犯的法益和《刑法》规定承担责任。三、如果教唆的是对自杀行为没有完全认识的人,即精神病人或未成年人的,则教唆者构成间接正犯,按故意杀人罪处理;若该自杀行为又同时侵害了刑法上的其他法益的话,则教唆行为同时构成
    2023-06-26
    288人看过
  • 法律规定什么是想象竞合犯罪?
    法律规定想象竞合犯罪主要指的就是一个犯罪行为触犯多个罪名的情况。想象竞合犯,又称为想象并合犯或想象的数罪,是指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况。也就是以一个故意或过失,实施了一个行为,侵害了数个《刑法》所保护的客体,数次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情况。例如,某甲意图杀害某乙,晚上乘某乙在打谷场上看电影时,向某乙坐的地方开了一枪,结果打死一人,打伤一人。某甲这一杀人行为触犯了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两个罪名。一、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想象竞合怎么判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想象竞合从一重罪进行判决,想象竞合犯的原则,即于犯罪行为所触犯之各罪中,从一重罪处罚,这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例,是十分合理的。之所以“合理”,是因为采用这种处罚原则符合想象竞合犯本身既区别于一罪,又区别于数罪的独特本质这个内在之“理”。首先,想象竞合犯中行为人实施了一个犯罪行为却侵犯了数个客体,因而其社会危害性显然大于单纯一
    2023-03-08
    304人看过
  • 一般如何判断想象竞合犯
    一、一般如何判断想象竞合犯想象竞合犯也称观念的竞合、想象的数罪,是指基于一个罪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侵犯数个犯罪客体,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况。例如行为人甲欲杀死某乙,开枪后不仅致乙死亡,而且又致乙身旁的丙轻伤,就属于想象竞合犯。1、犯罪构成的个数决定想象竞合犯的罪数,具备一个犯罪构成为一罪,具备数个犯罪构成为数罪。我国的犯罪构成是以主客观相统一为原则的,是客体、客观、主体、主观四个方面要件的有机统一。因同一主体可以实施数罪,所以除主体可以为单数外,只有其它三个方面要件为复数,才可能具备数个犯罪构成。想象竞合犯的罪过只能是两个以上的客观上侵犯数个客体。如果不是客观归罪,任何犯罪都应有主观罪过,无罪过即无犯罪,想象竞合犯有罪过而且应有两个以上罪过。想象竞合犯之一行为,必定出于数个犯罪的罪过,客观上必定造成或可能造成侵犯数个客体的情况,这样才能符合数个犯罪构成。所以将想象竞合犯的主观罪过界定为基
    2023-06-18
    170人看过
  •  想象竞合犯的构成特点是什么?
    想象竞合犯的构成特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行为人必须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而实施犯罪行为;二是行为人只实施一个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侵犯数个不同的直接客体;三是行为人实施的一个危害行为,必须同时触犯数个罪名。因此,想象竞合犯是一种特殊的犯罪形态。想象竞合犯的构成特征在于,行为人必须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而实施犯罪行为。(2)客观特征:行为人只实施一个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侵犯数个不同的直接客体。(3)法律特征:行为人实施的一个危害行为,必须同时触犯数个罪名。 想 象 竞 合 犯 的 客 观 特 征 : 行 为 人 仅 实 施 一 次 行 为 , 侵 犯 多 个 直 接 客 体想象竞合犯的客观特征:行为人仅实施一次行为,侵犯多个直接客体。想象竞合犯是指行为人实施一个行为,同时侵犯了数个不同的直接客体,这些直接客体之间不存在整体与部分的包容关系。因此,行为人的行为构成
    2023-09-07
    78人看过
  • 怎么区别结合犯和想象竞合
    一、结合犯结合犯,是指基于刑法明文规定的具有独立构成要件且性质各异的数个犯罪(即原罪或被结合之罪)之间的客观联系,并依据刑事法律的明文规定,将其结合成为另一包含与原罪相对应的且彼此相对独立的数个构成要件的犯罪(即新罪或结合之罪),而行为人以数个性质不同且能单独成罪的危害行为触犯这一新罪名的犯罪形态。由于结合犯是刑法将特定的数罪规定为一个新罪,而原来的数罪失去独立意义的情况,故结合犯就是符合新罪的犯罪构成的行为,而不再是符合几个犯罪的构成要件的行为.因此,不能按原来的数罪认定为数罪,而应按结合后的新罪,认定为一罪.结合犯,是数个各自独立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的明文规定,结合而成为另一个独立的新罪的犯罪形态。例如:日本《刑法》第241条规定的犯强盗罪,而又强奸妇女者,构成强盗强奸罪。即法定的甲罪+法定的乙罪=法定的甲乙罪。结合犯属于法定的一罪,但目前我国刑法中没有结合犯的典型。二、想象竞合(一)
    2023-03-20
    475人看过
  • 什么是想象竞合行为
    想象竞合犯
    一、什么是想象竞合行为想象竞合犯也称观念的竞合、想象的数罪,是指基于一个罪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侵犯数个犯罪客体,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况。例如行为人甲欲杀死某乙,开枪后不仅致乙死亡,而且又致乙身旁的丙轻伤,就属于想象竞合犯。想象竞合犯:也称想象的数罪、观念的竞合、一行为数法,是指一个行为触犯了数个罪名的情况。二、想象竞合处罚对观念的竞合,按其最重之刑处断。其趣旨是,观念的竞合本来是数罪,但是,因为是由一个行为进行的,在科刑上,把它们都包括在数罪中最重的刑之中,以一罪处断。关于日本刑法第54条第1项中最重之刑的意义,大审院的判例认为是指应该适用其数个罪名中规定最重之刑的法条来处断,但是,最高裁判所认为,其中同时也包含着不能轻于其他法条的法定刑的最下限来处断的趣旨。作为对最重之刑的实质意义的考虑,不言而喻,最高裁判所的判例是正确的。三、想象竞合特征(1)须出于一种犯罪行为。这是想象竞合犯区别于
    2023-06-15
    131人看过
  • 想象竞合犯罪的罪数判定
    1、犯罪构成的个数决定想象竞合犯的罪数,具备一个犯罪构成为一罪,具备数个犯罪构成为数罪。我国的犯罪构成是以主客观相统一为原则的,是客体、客观、主体、主观四个方面要件的有机统一。因同一主体可以实施数罪,所以除主体可以为单数外,只有其它三个方面要件为复数,才可能具备数个犯罪构成。想象竞合犯的罪过只能是两个以上的客观上侵犯数个客体。如果不是客观归罪,任何犯罪都应有主观罪过,无罪过即无犯罪,想象竞合犯有罪过而且应有两个以上罪过。想象竞合犯之一行为,必定出于数个犯罪的罪过,客观上必定造成或可能造成侵犯数个客体的情况,这样才能符合数个犯罪构成。所以将想象竞合犯的主观罪过界定为基于一个罪过是不恰当的。2、想象竞合犯的成立,行为人必须对发生其他损害事实,至少主观上有过失。否则,只因一行为而发生基本罪以外的其他损害事实,不考虑行为人对此有无罪过就论以想象竞合犯,无疑是以客观论罪。并合行为构成的想象竞合犯是实
    2023-06-11
    216人看过
  • 想象竞合和牵连犯的关系
    一、想象竞合和牵连犯的关系(一)想象竞合犯基于一个罪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侵犯数个犯罪客体,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况。(二)牵连犯1、概念: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如为招摇撞骗罪而伪造国家机关证件;采用破坏的方法盗窃)或结果行为(盗窃信用卡并使用;假冒注册商标同时销售该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2、处罚原则上择一重罪处罚,但刑法分则或司法解释有特别规定的除外。问:想象竞合犯:实施了一个行为侵犯了数个客体,触犯了数个罪名,牵连犯:以实施某种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其他罪名。其次,想象竞合犯是指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从两种犯罪形态的定义中可看出,想象竞合犯实际上只有一个危害行为,而牵连犯则有数个行为,
    2023-06-11
    64人看过
  • 关于想象竞合犯如何定罪
    实质一罪说想象竞合犯又称想象数罪,该说认为,想象数罪只是形式上构成数个罪名,因其仅有一个犯罪行为与实质数罪性质明显不同。虽形式上造成数个危害结果,触犯数个罪名,形式上符合数个犯罪构成,但行为人只实施了一个行为,故其并非真正的数罪,只是想象的数罪,实则为一罪。实质数罪说该说认为想象数罪虽是一个犯罪行为,但兼有数个犯罪行为的性质,所以对想象数罪与其他数罪一样进行数罪并罚。理由在于行为人出于一个或数个罪过,虽然只实施了一个行为,却造成了数个危害结果,触犯了数个罪名,就其犯罪构成要件而言,除行为仅有一个以外,其余的几个要件都与实质数罪的构成要件相符。而这一危害行为的实施与数个犯罪结果的发生都有因果关系,是数个危害结果发生的共同原因。若将这一危害行为与数个犯罪结果的发生分别联系起来,就能分别构成几个犯罪,所以想象竞合犯的一个危害行为,事实上产生了重复交叉的作用。因此,想象竞合犯已满足数个犯罪构成,其
    2023-04-28
    130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状态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想象竞合犯也称观念的竞合、想象的数罪,是指基于数个不同的具体罪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侵犯数个犯罪客体,触犯数个异种罪名的情况。例如行为人甲欲杀死某乙,开枪后不仅致乙死亡,而且又致乙身旁的丙轻伤,就属于想象竞合犯。我国刑法没有明文规定的想... 更多>

    #想象竞合犯
    相关咨询
    • 竞合犯的想象有哪些
      海南在线咨询 2023-12-14
      想象竞合犯是指基于数个不同的具体罪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侵犯数个犯罪客体,触犯数个异种罪名的情况。对于想象竞合犯,按照从一重罪的原则来进行处罚。关于哪些是想象竞合犯的问题,还可以点击在线律师咨询,我们帮你更快更有效的解答
    • 法律规定想象竞合犯有哪些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9-17
      想象竞合犯是指基于数个不同的具体罪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侵犯数个犯罪客体,触犯数个异种罪名的情况。对于想象竞合犯,按照从一重罪的原则来进行处罚。关于哪些是想象竞合犯的问题,还可以点击在线律师咨询,我们帮你更快更有效的解答
    • 想象竞合犯有哪些罪过形式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6-16
      故意和过失两种。罪过形式,即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所持的主观心理态度。罪过形式包括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犯罪故意是罪过形式之一,是故意犯罪的主观心理态度。犯罪过失是与犯罪故意并列的犯罪主观罪过形式之一,是过失犯罪的主观心理态度。
    • 竞合犯有想象犯吗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8-29
      有。想象竞合犯包含故意犯罪或过失犯罪,又称为想象并合犯或想象的数罪,是指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况。也就是以一个故意或过失,实施了一个行为,侵害了数个《刑法》所保护的客体,数次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情况。
    • 打击想象竞合犯需要哪些手续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5-24
      1.行为人实施了一个危害行为。这是构成想象竞合犯的前提条件,如果是实施了数个行为了,则构不成想象竞合犯。想象竞合犯中,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一个危害行为,无论其行为是作为还是不作为;其犯罪心理是故意还是过失,亦或故意与过失混合,均不影响想象竞合犯的成立。 2.行为人的行为同时触犯数个罪名所代表的数个性质不同的犯罪构成。这是想象竞合犯区别于实质一罪的根本特征。 3.行为所触犯的数个罪名均无法全面评价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