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视居住作为一种非羁押性刑事强制措施,由于不像羁押性强制措施那样直观地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因而在学术研究上长期以来受不到应有的重视。目前,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已列入本届人大五年立法规划,和人权保障紧密相联的强制措施制度是刑诉法再修改的重要内容,而其中颇具争议的监视居住制度无疑成为此次修改的重中之重。
关于监视居住的取舍问题,早在1996年刑诉法修订时就曾存在着较大分歧,最终立法机关采纳了保留监视居住的观点,将监视居住制度写进了刑事诉讼法。当前在刑诉法再修改过程中,学界对监视居住问题仍然争论不休,达不成共识,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应保留监视居住;第二种观点是在第一种观点基础之上形成的,认为应保留监视居住同时对其进行修改;第三种观点认为应取消监视居住。
笔者同意上述第三种观点,即认为监视居住应当予以取消。
自1996年现行刑诉法实施以来长期司法实践表明,监视居住在执行中确实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监视居住成为变相拘禁、变相羁押。这是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刑事诉讼法第57条规定,被监视居住人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无固定住所的,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在司法实践当中,绝大多数的监视居住,无论犯罪嫌疑人是否有固定住所,一律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即在办案单位内部设立的办案点或指定的宾馆、招待所执行,犯罪嫌疑人24小时有人看守,一举一动全在办案人员的监视之下,基本上失去了人身自由,这时监视居住的严厉程度犹甚于拘留和逮捕。
二、执行机关错误。刑事诉讼法第51条规定: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这一规定表明监视居住的唯一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但实践当中人民检察院在办理自侦案件时往往没有按规定将犯罪嫌疑人交由公安机关执行,而是自己对其执行监视居住。
三、执行期限较为混乱。刑事诉讼法第58条规定: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这条规定比较模糊,到底是指公、检、法三机关各自适用监视居住的期限是六个月,还是指公、检、法适用监视居住的总和期限是六个月,不清楚,如按各自适用的期限计算则监视居住的期限最长可达到18个月,如按总和期限计算则很难具体分配每一机关适用的时间。因立法上的不完善,导致司法实践中理解上出现了较大偏差,从而造成了执行期限上的混乱局面。
如果说上述后两个问题可以通过立法途径来加以解决和完善的话,那么对于上述第一个问题,则根本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实践中公安司法机关极易限入两难境地:一方面,如果公安司法机关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规定,在犯罪嫌疑人住所执行监视居住,则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办案人员吃住问题、是否需要对犯罪嫌疑人家属进行监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难以解决的,特别是在通信行业高度发达的今天,可供被监视居住者选择的串供手段很多,只要其想串供,就容易成功,且不容易暴露,有鉴于此,在固定住所执行监视居住已毫无意义;另一方面,如果在指定的居所执行监视居住,则可能对犯罪嫌疑人造成了事实上的变相羁押、变相拘禁,办案人员则会有非法取证之嫌,这和立法本意亦是相违背的。可见,监视居住在司法实践中已不具有可操作性,应当予以取缔。
-
监视居住不取消怎么办
160人看过
-
哪些人适用监视居住制度?
446人看过
-
取消监视居住还要起诉吗
83人看过
-
监视居住期间起诉到法院会不会取消监视居住吗
119人看过
-
监视居住是否适用缓刑制度
169人看过
-
监视居住制度改革的新思路
294人看过
监视居住期间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可以采取电子监控、不定期检查等监视方法对其遵守监视居住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在侦查期间,可以对... 更多>
-
监视居住取消了解除监视居住了意味着什么?陕西在线咨询 2022-08-04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解除监视居住一般意味着当事人不应
-
监视居住被起诉了会取消监视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3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七十五条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 (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六)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款规定,情
-
取消监视居住多久撤案河南在线咨询 2023-06-10监视居住只是一种强制措施,解除监视居住不代表撤案,只是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
-
公民被监视居住被取消监视后能申请取消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3-11-09公民被监视居住是可以取消的,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期满后可以撤销。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规定,解除或者撤销监视居住,应当由办案人员提出意见,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决定。解除或者撤销监视居住的决定应当通知执行。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
监视居住办法后被判刑的会被取消监视居住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3-03-12公民被监视居住是可以取消的,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期满后可以撤销。 1、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规定,解除或者撤销监视居住,应当由办案人员提出意见,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决定。解除或者撤销监视居住的决定应当通知执行。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