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案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另一类是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即医疗事故诉讼和医疗人身损害诉讼。虽然这两种情况都与医疗行为有关,但前者是以医疗事故为前提,后者是其他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和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在法律适用、鉴定类别、赔偿项目、计算方法和赔偿金额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以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无论从诉讼策略还是利益权衡来看,都更有利于患者。先发生医疗纠纷双方先进行调解,调解方式有三种,可选择其中一种或调解不成功后再用其它方式进行调解。
我国关于医疗纠纷律师费用的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发改委公布的收费标准:国家发改委公布《司法鉴定收费管理办法》及《司法鉴定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基准价》。根据规定,尸体解剖的基准价为2500元至6000元不等;医疗纠纷鉴定每例收费4300元;伤残程度评定每例700元;精神状态鉴定为每例600元;手印鉴定则为每枚800元。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对医疗事故鉴定的收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针对不同的鉴定内容,具体的收费标准不同,有的是2500元-6000元,而有的则是43000元。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四条
医疗事故争议经人民法院调解或者判决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收到生效的人民法院的调解书或者判决书之日起7日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并附具调解书或者判决书。
第四十六条
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
医疗纠纷产生后如何确定相关的案由
93人看过
-
确定医疗纠纷案由的步骤和方法
167人看过
-
医疗纠纷案件案由的确定方法是什么
170人看过
-
医疗纠纷判决书上的案由的确定
99人看过
-
医疗纠纷案由的确定遵循哪些准则
199人看过
-
案由在医疗纠纷中的确定方式是什么
392人看过
医疗纠纷是指发生在医疗服务、医疗诊断、医疗保健、医疗美容、病历书写等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企事业法人或机构与患者之间的纠纷。 对于医疗纠纷的处理,可由医患双方协商进行处理;可以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处理;可以申请行政调解;也可以向法院起诉;还可... 更多>
-
医疗纠纷判决书上的案由的确定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1-15医疗纠纷案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另一类是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即医疗事故诉讼和医疗人身损害诉讼。虽然这两种情况都与医疗行为有关,但前者是以医疗事故为前提,后者是其他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和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在法律适用、鉴定类别、赔偿项目、计算方法和赔偿金额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以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无论从诉讼策略还是利益权衡来
-
医疗纠纷是怎么确认医疗纠纷的案由河南在线咨询 2022-05-12医疗纠纷的案由包括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和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前者是以构成医疗事故为前提,而后者则是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其它医疗过失行为引起的纠纷。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
-
医疗纠纷的案由怎么确定最新的规定是什么?青海在线咨询 2023-08-17医疗纠纷诉讼案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另一类是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即医疗事故之诉与医疗人身损害之诉。虽然这两类案件都与医疗行为有关,但前者是以构成医疗事故为前提,而后者则是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其它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与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无论是法律适用、鉴定类别、赔偿项目,还是计算方法和赔偿数额上,两者都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的说,以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为案由向法院起
-
如何确定借款合同纠纷案由,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案由,如何确定案由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14【借款合同纠纷】如何确定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案由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0月30日以法发[2000]26号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印发试行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明确:第一审法院立案时可根据当事人的起诉确定案由。当事人起诉的法律关系与实际诉争的法律关系不符时,结案时以法庭查明的当事人之间实际存在的法律关系作为确定案由的依据,例如名
-
工伤认定纠纷案由怎么确定,法律上该如何规定辽宁在线咨询 2023-11-14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由规定将工伤事故分别在第一部分“人格权纠纷”中规定为“工伤事故损害赔偿”,同时又在第六部分“劳动争议、人事争议”中规定为工伤保险待遇纠纷。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用人单位不偿还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依照本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追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