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期,大学生犯罪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天津一大学生因考试多门功课不及格,将亲生父亲、奶奶杀死;中国科学院化学所一研究生因恋爱不成,将其女友杀死(此案已经开庭);北京某高校男生闯入女生宿合,企图绑架2名女生,索要财物犯罪频率之多,手段之惨忍,令人震惊。
从这几起大学生严重违法犯罪的过程分析,都与大学生心理出现问题有着密切的关联。大学生犯罪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不难看出大学生作为心理健康的弱势群体,其心理频频出现问题是诱发大学生暴力行为的重要因素。最近几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大学生中精神行为检出率约为16%,心理不健康的或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约占30%(有的调查为50%)。从目前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其犯罪主要有以下心理问题与动因。
首先是当前大学生心理断乳期延长,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导致其言行失范,诱发出轨行为。
当前,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顺利的成龙成凤,专业读好书,采取过分的保护和关心,自愿地把孩子的生活中所有的琐事都承包下来,造成孩子的生活能力差,对家长依赖性强。过分的溺爱易造成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认为别人的付出是应该的,自己有权利得到父母的关爱和照顾,而无需尽义务。日常生活中不能如常人那样约束自己的行为,行动时不考虑后果,导致孩子的心理断乳期的延长。即生理成熟了,认知能力和心理却未成熟,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他们认为自己的需要应该及时得到满足,否则他们往往采取自认为应该采取的行动来达到目标,不考虑是否会伤害别人、会出现什么后果,从而引发自身的犯罪行为,如清华学生刘海洋用硫酸烧熊就是由于这个因素引发的。
其次是对独生子女的不当教育造成孩子不健康的性格和心理
由于对独生子女的不当教育而造成独生子女的任性、自私、不善交际,已成为家长、老师及教育界人士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源于独生子女从小就享受着家人的小皇帝、小公主般的溺爱,缺乏集体合作环境。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性,而这种习性则成为诱发独生子女心理疾病的病灶,导致他们产生性格孤僻、承挫力差、交际恐惧症、自闭症等心理问题和暴力倾向及行为。调查表明,我国独生子女中约30%有适应能力障碍,这一病灶是一颗定时炸弹,在大学时期,稍遇挫折就会爆炸,引发暴力的过激举动与犯罪行为。
-
心理失衡:大学生犯罪主因
122人看过
-
大学生犯罪之原因及对策分析
142人看过
-
大学生犯罪逐年上升背后:心理问题是关键
51人看过
-
会计职务犯罪的心理学分析
374人看过
-
教师性犯罪的心理因素分析
376人看过
-
犯罪心理学解析,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257人看过
大学生犯罪的处理: 1、一般大学生为年满16周岁的人,应对其犯罪行为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依照法律受到相应的刑罚处罚; 2、量刑时应根据其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更多>
-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成因主要是哪些广西在线咨询 2022-07-291.缺少社会情感。大学生犯罪行为人对人缺乏起码的仁慈和同情心;情绪体验地基、庸俗,不择手段的追求物质享受,沉醉于不良的精神需要。 2.不良倾向的消极情感情绪。大学生犯罪行为人对同伙讲义气、重感情,对正常人则冷漠、界碑,遇有冲突易导致攻击行为。
-
大学生的抚养费问题:法律规定与实际执行情况分析江苏在线咨询 2024-12-01孩子上大学了,如果孩子有独立生活的能力,那么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就不需要支付抚养费。但如果孩子还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那么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就需要继续支付抚养费。抚养费的给付期限一般至子女满18周岁为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四十九条,抚养费的数额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
-
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心理分析与对策具体是哪些呢?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04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社会难题,有人将其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称为“世界三大公害”。有资料显示,我国近10年来的犯罪增长率已过24%(尚不考虑1992年起将立案标准上调的因素)(1),而其中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据官方统计资料表明,在1980—1989年的10年间,14—25岁年龄段的犯罪占全部犯罪人数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0%以上,自1990年以来的近10余年,这一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仍
-
从犯罪心里学分析诈骗者的能力特点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11强大的心理素质,(隐藏肢体漏洞)用胆大心细形容好像有点褒义了,针对自己的猎物能言善道!走老套路的不算,运用新手段的都是心理学中佼佼者!都是聪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