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犯罪的心理问题与动因分析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1 16:40:13 269 人看过

近一段时期,大学生犯罪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天津一大学生因考试多门功课不及格,将亲生父亲、奶奶杀死;中国科学院化学所一研究生因恋爱不成,将其女友杀死(此案已经开庭);北京某高校男生闯入女生宿合,企图绑架2名女生,索要财物犯罪频率之多,手段之惨忍,令人震惊。

从这几起大学生严重违法犯罪的过程分析,都与大学生心理出现问题有着密切的关联。大学生犯罪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不难看出大学生作为心理健康的弱势群体,其心理频频出现问题是诱发大学生暴力行为的重要因素。最近几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大学生中精神行为检出率约为16%,心理不健康的或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约占30%(有的调查为50%)。从目前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其犯罪主要有以下心理问题与动因。

首先是当前大学生心理断乳期延长,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导致其言行失范,诱发出轨行为。

当前,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顺利的成龙成凤,专业读好书,采取过分的保护和关心,自愿地把孩子的生活中所有的琐事都承包下来,造成孩子的生活能力差,对家长依赖性强。过分的溺爱易造成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认为别人的付出是应该的,自己有权利得到父母的关爱和照顾,而无需尽义务。日常生活中不能如常人那样约束自己的行为,行动时不考虑后果,导致孩子的心理断乳期的延长。即生理成熟了,认知能力和心理却未成熟,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他们认为自己的需要应该及时得到满足,否则他们往往采取自认为应该采取的行动来达到目标,不考虑是否会伤害别人、会出现什么后果,从而引发自身的犯罪行为,如清华学生刘海洋用硫酸烧熊就是由于这个因素引发的。

其次是对独生子女的不当教育造成孩子不健康的性格和心理

由于对独生子女的不当教育而造成独生子女的任性、自私、不善交际,已成为家长、老师及教育界人士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源于独生子女从小就享受着家人的小皇帝、小公主般的溺爱,缺乏集体合作环境。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性,而这种习性则成为诱发独生子女心理疾病的病灶,导致他们产生性格孤僻、承挫力差、交际恐惧症、自闭症等心理问题和暴力倾向及行为。调查表明,我国独生子女中约30%有适应能力障碍,这一病灶是一颗定时炸弹,在大学时期,稍遇挫折就会爆炸,引发暴力的过激举动与犯罪行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2日 06:5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大学生犯罪相关文章
  • 女大学生犯罪的心理探因及防范对策
    [摘要]由于女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特殊性,其犯罪已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其负面影响也已引起了司法部门和社会各部门的注意。文章主要从女大学生的犯罪心理着手,以此探寻防预防女大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期达到遏制和减少女大学生犯罪的目的。[关键词]女大学生,犯罪心理,对策近年来,不时有在校女大学生犯罪的报道。虽然,女生只占犯罪大学生的极少数,但其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能小看。研究其犯罪心理,进行有针对性地矫正工作,对于降低女大学生犯罪率,不无益处。一、女大学生犯罪心理种种犯罪心理是指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故意或过失的特殊心理状态。从近几年所报道的女大学生犯罪情况来看,女大学生犯罪多是出于故意。既有因贪图享受而去盗窃或坐台的,也有因感情受挫而无法承受而走上犯罪道路的,还有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心理失衡而触犯法律的。(一)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的心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部分女大学
    2023-06-11
    132人看过
  • 大学生犯罪现象调查分析
    近两年受理的刑事案件中,出现了一个本不该出现的犯罪群体:大学生。这些生活在象牙塔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天之骄子们为何走上犯罪的道路,承办人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减少大学生犯罪现象?带着这些问号,笔者对我院受理的大学生犯罪案件进行了调查分析。一、大学生犯罪特点(一)犯罪类型:大学生犯罪涉及的罪名十分单一,从目前统计情况看,仅涉及盗窃和故意伤害这两种罪名,笔者在调查前主观认为应存在的高智商犯罪没有一例;涉案大学生男女比例为7:1,男大学生主要涉嫌故意伤害罪,女大学生无一例外全部是涉嫌盗窃罪;(二)涉案金额(后果):涉嫌盗窃罪的大学生们下手的目标都是移动性强的个人物品,如移动电话、信用卡、随身听等,且涉案金额都比较小,多数都在千元左右,仅有一例涉案金额为七千元(审查结果为不起诉);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情节最高是轻伤偏重,绝大多数为轻伤;(三)侵害客体:大学生犯罪侵害的客体多是同学,越
    2023-06-11
    119人看过
  • 累犯心理特点的成因分析
    所谓累犯,是指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被判处一定的刑罚之罪的罪犯。累犯心理特点的成因分析如下:(一)法律地位的不平等性。这主要表现在累犯与干警不是平等的同志式的关系,也不是一般人与领导之间的上下级关系。一个是社会的罪人,被剥夺其人身自由,被强制地关押在监狱这一特定场所,接受改造。另一个是代表国家刑罚执行机关行使刑罚惩罚职能,对罪犯依法惩罚和改造。二者的关系是被管理者与管理者,被改造与改造的关系。在这个矛盾之下,作为累犯,易产生敌意心理。(二)在罪犯的改造生活中,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和自己一样受到法律惩罚的罪犯个体和群体,而这样的个体和群体具有共同的消极心理因素,因此,在累犯的矫治过程中,累犯不可能不受到同类的消极心理因素的影响。而我们在改造罪犯的过程中,必须限制罪犯的生活环境,制定罪犯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对罪犯施加良性的影响,这样导致罪犯总是处在被动地
    2023-06-11
    75人看过
  • 学生打架受伤的赔偿问题分析与建议
    学生打架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侵权行为,应当由其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相应责任。若还造成一方精神损害的,有权请求对方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金。此外赔偿的内容还包括:医疗费、交通费、营养费,若造成伤残的还可以请求伤残赔偿金。有财产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打架受伤怎么赔偿打架受伤应当赔偿受害人为此支付的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误工费。上述费用可以由当事人之间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注意,即使打人者被刑事处罚了,也不能免除其民事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
    2023-07-01
    310人看过
  • 触目惊心的大学生犯罪
    不久前,在石家庄某高校就读的我省怀化籍学生杨亮(化名)在向同班女生求爱遭拒后,持菜刀向对方连砍40余刀;湘潭某大学化工学院2002级学生刘忆为了摆脱谢某对自己私生活的干涉,于去年纠集数人将谢某杀死;岳阳某学院大三学生黄某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他为筹集赌资,仅去年一年就盗窃20余起,偷得同学的笔记本电脑等物品价值3万多元近年来大学生犯罪呈不断增多的趋势。在校大学生们为何频频触犯法律?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应该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部分高校学生工作处以及省犯罪学研究会的相关专家。令人惋惜的大学生犯罪在湖南省女子监狱,记者见到面容清秀的李爱娟时,很难想象她就是砍了室友62刀的杀人犯。现年20岁的李爱娟原本是长沙医学院临床四班大一学生,性格温和的曾海燕是李爱娟唯一的同室好友。2006年4月,李爱娟多次偷偷使用曾海燕的小灵通给男友打电话,由于是长途电话,话费自然不低。当月月底
    2023-06-11
    345人看过
  • 精神病人犯罪的心理分析与应对
    精神病人犯罪在不能识别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情况下,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当责令担刑事责任,但应当责令其家属或者监护人严格照顾和治疗;必要时,政府应当强制治疗。就刑法规定而言,只有对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犯罪,才能责令其家属和监护人履行刑法总则规定的法定责任。这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精神病人家属,监护人没有附带民事责任,但有法定责任;另一种是追究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家属。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监护人应当在精神病人没有赔偿能力的情况下,承担垫付或者代为赔偿的义务。间歇性精神病人犯罪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是指一个人的精神并非一直处于错乱状态而完全丧失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这种精神病人表现的特点是:精神时而正常,时而不正常,在精神正常的情况下,头脑是清醒的,具有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在发病的时候,就丧失了辨认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即其精神病是处于间断性发作的状态。基于间歇性精
    2023-07-07
    112人看过
  • 普通累犯的犯罪心理分析
    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一般累犯的构成要件是:1.前后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2.前后都是故意犯罪;3.前罪实施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再犯新罪;4.前罪实施时已满18周岁。特殊累犯和普通累犯的区别1、一般累犯要求犯罪分子所实施的前罪和后罪都是故意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要求犯罪分子所犯的前罪和后罪,必须都是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其中有一罪不是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就不能构成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累犯。2、一般累犯要求犯罪分子所犯的前罪和后罪,必须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包括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犯罪分子。而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累犯不受是否判处有期徒
    2023-07-06
    187人看过
  • 针对大学生关心的网贷逾期问题,的建议与解答
    大学生借网贷逾期不还,将会承担高额逾期费用,承受平台各种方式的催收,金额较大的还可能被起诉。对于逾期费用,不同网贷平台的名称不同,收费标准也不同。不管是叫逾期罚息、逾期管理费还是其他名字,收费标准都非常高。大学生当兵政策大学生当兵政策如下:1、国家资助学费。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享受最高不超过8000元的学费减免(本科生享受4年,专科生享受3年);2、大学毕业生2年义务兵期间享受的津贴、国防服役费、退役费、自主就业一次性经济补助、家庭优待金等总计约60000元,家庭享受军属待遇;3、选取士官。首次选取为士官的授予士官军衔和确定工资起点标准,在高校学习时间视同服役时间;4、士兵提干。本科以上学历,入伍1年半以上,可以列为提干对象;符合一定条件的,优先列为提干对象;5、保送入学。参加优秀士兵保送入学对象选拔年龄放宽1岁,按有关规定保送入军队院校培训,本科的6个月任职培训;专科的2年本科层次学历培训
    2023-07-08
    442人看过
  • 值得痛心的大学生:在校大学生犯罪一览
    据中国犯罪学研究会调查显示:1965年,我国在校大学生犯罪仅占青少年犯罪的1?;文革期间,在校大学生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2.5?;而近几年,这一比例约为17?。这些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为什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家庭、学校、社会、大学生自身,谁更应该对此负责任?致公党北京市委课题组驿在校大学生的犯罪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此类犯罪有几个特点:在校大学生犯罪人数呈大规模上升趋势,犯罪类型以盗窃罪和故意伤害罪为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犯罪类型,如非法组织卖血和非法传销等。恶性杀人罪增多,高智能犯罪率升高。重点院校大学生犯罪明显增多。看到这一段,心里是一阵抽怵。国家辛苦培养的天之骄子,却在退化。大学生犯罪的现象越来越多,他们毁了自己的前途,剥夺了家长的期望,破坏了社会的稳定。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大学生自身难辞其咎。他们缺乏远大理想,精神空虚颓废,虚心强,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心理不健康,自控能力差,依赖心理
    2023-06-11
    240人看过
  • 大学生犯罪心理有哪些特点
    一、情绪具有不稳定性现在的大学生犯罪大多数都表现为激情犯罪,即情绪不稳定,易冲动,感情用事,自控力较差。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并且他们对于一些认识比较偏激,不能用正常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换言之,即是缺乏理智,具有明显的一时冲动等特点。人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是非常复杂的,但是由于缺乏理智,那么对于行为的控制力就会减弱,于是,感情用事,易冲动等特点就表现出来。而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是否会触犯法律,会造成什么后果缺乏考虑,加之心理只感到愤怒、怨恨、嫉妒和恐惧,从而就向引起这些情绪的客体进行发泄或者是向与之无关的当事人进行发泄,只有这样才能减轻紧张不稳定的心理,从而导致了犯罪行为的产生。二、具有不良情绪这里说的不良情绪主要是以性格孤僻、焦虑不安、抑郁情绪、敏感多疑、强迫自我、内在心理压力和自卑等为主。当这些不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行为人就会出现情绪发作,进而产生犯
    2023-04-13
    312人看过
  • 大学生签订就业协议时需注意的问题分析
    【典型案例】小张在大四时到一家广告公司实习。由于实习表现突出,小张与该公司达成就业意向,并签订了就业协议。双方约定,服务期为3年,如果小张提前解约必须赔偿公司1万元。至于协议中的待遇、福利等条款暂为空白,公司人事部门让他先签名,具体条款过几天再补上。小张觉得自己是经熟人介绍来的,不好意思提待遇的事儿。“找个工作不容易,不敢要求太多。反正别人有啥咱有啥呗,差不了事儿。”小张便在协议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正式上班后,公司与他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的有效期仅1年,而且也没有提前解除合同的赔偿条款。由于待遇与其他员工相差较大,小张在工作第二年便向公司提出。公司提出,必须按就业协议的规定赔偿1万元。小张不服,准备通过法律手段维权,那么小张是否需要向公司赔偿这1万元费用吗?【案例评析】(一)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有什么区别1.法律适用不同及争议处理方式不同毕业生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在校时,由学校参与见证的,与用人
    2023-05-05
    314人看过
  • 未成年人犯罪与累犯:法律问题分析
    不会。根据法律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也就是说,如果犯第一个罪的时候未满十八周岁,即使犯第二个罪时已满十八周岁,也不构成累犯。未成年人构成累犯说法是否成立未成年人构成累犯的说法目前还不成立。1、未成年人犯罪不构成一般累犯,但可以构成特殊累犯。一般累犯和特殊累犯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特殊累犯比一般累犯有更高的水平,因为未成年人甚至不能构成一般累犯,未成年人自然不应构成特殊累犯;2、没有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是否构成累犯,可以通过分析条款内容和比较特殊累犯得出结论。从目前的法律来看,未成年人构成累犯的说法是不成立的,但公安部门仍将严厉打击未成年人多次犯罪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
    2023-08-17
    249人看过
  • 犯罪心理学的行为因素
    法律综合知识
    犯罪心理通常是指犯罪主体在犯罪活动中的心理,犯罪心理学就是研究在犯罪发生的自始至终,犯罪人的心理是如何发展变化的,有何规律。行为因素,指犯罪人原有的不良行为特点。不良行为是在不良的心理支配下发生的。根据反馈原理,不良行为如果得逞,会反作用于不良心理,使不良心理得到强化和发展。恶性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形成犯罪心理。下列不良行为与犯罪心理的形成有关:1)错误的活动。指参加不符合社会要求、为社会所禁止的活动。如看淫秽书刊和录像,违反纪律,扰乱公共秩序等。这些活动对行为人的心理产生各种不良影响,减弱他对不良诱因的抵抗力,增强不良的心理因素,进而诱发犯罪心理。2)不良的行为方式及其结果。不良的行为方式很多,如欺骗、赌博、欺凌弱小和报复等。如果通过不良的行为方式满足了需要,就会在心理上肯定这种行为方式,今后用以再次满足需要。因此,这种错误经验是形成犯罪心理的基础之一。3)有害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是由于重
    2023-04-22
    125人看过
  • 盗窃犯罪的心理特征分析
    主要表现:1.强烈而贪婪地非法占有金钱、物质的欲望。这是盗窃犯罪活动的内驱力。对钱物的刺激敏感。2.侥幸冒险心理。这是盗窃犯敢于挺而走险的精神支柱。3.熟练的盗窃技能和盗窃犯罪成功的心理体验,使盗窃犯的自信心和侥幸心理不断得到强化。4.多次使用同一盗窃手段获得犯罪成功,逐渐形成专门化、自动化的犯罪行为定型。商业贿赂犯罪的主要心理特征商业贿赂的心理根源是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但心理不是机械地由现实的社会消极因素剌激直接引起的,而是要经过其大脑思想,受其业已形成的心理意识所发动、调节和控制的。由于各个商业贿赂犯罪主体的社会经历和个性特点不同,因而其犯罪心理轨迹存在个体差异。主要心理特征有以下表现:1.错误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生观、世界观是个体心理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和动力结构,又是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决定其心理结构的发展,它可以影响认识的正确性,制约情绪情感的变化,决定主体的意志品质,
    2023-07-05
    474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大学生犯罪的处理: 1、一般大学生为年满16周岁的人,应对其犯罪行为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依照法律受到相应的刑罚处罚; 2、量刑时应根据其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更多>

    #大学生犯罪
    相关咨询
    •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成因主要是哪些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7-29
      1.缺少社会情感。大学生犯罪行为人对人缺乏起码的仁慈和同情心;情绪体验地基、庸俗,不择手段的追求物质享受,沉醉于不良的精神需要。 2.不良倾向的消极情感情绪。大学生犯罪行为人对同伙讲义气、重感情,对正常人则冷漠、界碑,遇有冲突易导致攻击行为。
    • 大学生的抚养费问题:法律规定与实际执行情况分析
      江苏在线咨询 2024-12-01
      孩子上大学了,如果孩子有独立生活的能力,那么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就不需要支付抚养费。但如果孩子还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那么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就需要继续支付抚养费。抚养费的给付期限一般至子女满18周岁为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四十九条,抚养费的数额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
    • 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心理分析与对策具体是哪些呢?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04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社会难题,有人将其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称为“世界三大公害”。有资料显示,我国近10年来的犯罪增长率已过24%(尚不考虑1992年起将立案标准上调的因素)(1),而其中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据官方统计资料表明,在1980—1989年的10年间,14—25岁年龄段的犯罪占全部犯罪人数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0%以上,自1990年以来的近10余年,这一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仍
    • 从犯罪心里学分析诈骗者的能力特点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11
      强大的心理素质,(隐藏肢体漏洞)用胆大心细形容好像有点褒义了,针对自己的猎物能言善道!走老套路的不算,运用新手段的都是心理学中佼佼者!都是聪明人
    • 在校大学生问题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1-01
      需要分析具体原因,如果是私自外出溺水死亡的话,学校没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