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不适合继续在本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开除是用人单位依法脱离本单位的最严厉的行政处罚。退市是用人单位对旷工15天以上或者一年内旷工30天以上的劳动者给予终止劳动关系的行政处罚。辞退是用人单位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规章制度或者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劳动者,给予解除劳动关系的行政处罚,但不符合开除或者除名条件的,经教育或者行政处罚仍然无效。辞职是劳动者辞去原工作,离开原用人单位的一种行为。自愿离职是劳动者离开原工作岗位和原工作单位的一种行为。上述情况都会导致劳动关系的终止,这也是引发劳动争议的一个重要因素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规定而产生的劳动争议
工资是劳动者工作后应得到的劳动报酬。保险主要是指工伤、生育、失业、抚恤金、病假待遇、死亡抚恤金和丧葬抚恤金等社会保险。福利,是指用人单位用于补贴职工及其家属和组织集体福利事业的支出。培训是指对职工在任职期间进行的职业技术培训。劳动保护是指为保证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获得适当的劳动条件而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由于上述规定比较复杂,涉及职工切身利益,不仅容易发生纠纷,劳动合同引起的劳动争议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建立劳动权利义务关系的协商一致协议。劳动合同在签订、履行、变更、解除过程中可能发生劳动合同纠纷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根据劳动争议当事人是否占多数,争议内容是否普遍,劳动争议可分为集体劳动争议和人的劳动争议。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应当在十五日内向法院起诉。逾期,法院不再受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九条精神,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劳动争议案件是提起诉讼的必要程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逾期不作出仲裁裁决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当事人不服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1950年,劳动部颁布了《劳动争议解决程序规定》,采用协商、调解、仲裁和人民法院审理程序处理劳动争议。1956年至1986年,信访制度用于处理劳动争议。这就带来了许多问题:人力物力的浪费和纠纷的拖延。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劳动争议不断增多。1987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有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恢复了国有企业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后,劳动关系发生了变化,劳动争议大大增加。1993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已扩展到各类企业,解决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争议性问题进行直接协商,寻找解决争议的具体办法。与其他纠纷不同的是,劳动争议的一方是单位,另一方是单位的职工。因为双方都有一定的劳动关系,所以相互理解。双方最好先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隔阂。实践中,职工与单位通过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案例很多,效果很好。但是,协商程序并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要程序。双方可以谈判,也可以不谈判。申请调解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劳动争议的程序。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进行调解。调解委员会成员由单位代表、职工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一般来说,具备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了解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有利于纠纷的解决。除因签订、履行集体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外,可以由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但与协商程序一样,调解程序也是当事人自愿选择的,调解协议没有强制执行力。当事人一方反悔的,也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仲裁程序
仲裁程序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将争议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解决的程序。该程序具有劳动争议调解灵活快捷的特点,具有强制执行的效果。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手段。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国家授权依法独立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专门机构。申请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可选程序之一,也是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提起劳动诉讼,你必须通过仲裁程序,而不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诉讼程序
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三条,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诉讼程序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诉讼。提起诉讼程序,是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程序。诉讼程序具有很强的法律性和程序性,作出的判决也具有执行力
-
劳动争议有哪些种类,如何处理劳动争议
356人看过
-
劳动纠纷的四种类型和四种处理方式是怎样的
387人看过
-
什么是劳动争议?哪些劳动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处
257人看过
-
各种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受理劳动争议的范围
78人看过
-
哪种类型的劳动争议法院应该受理
99人看过
-
劳动纠纷的四种主要类型是什么
264人看过
调解委员会是指由用人单位或工会组织派代表组成,负责调解本单位劳动争议的机构。调解委员会通常在劳动争议发生后,组织调解和协商过程,以帮助双方达成和解,解决争议。 在调解过程中,律师可以提供法律帮助和指导,协助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工作,促进当事人... 更多>
-
什么是合同争议,劳动争议解决的方式有几种,劳动争议的种类有哪些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08合同争议,又称合同纠纷,是指合同当事人之间对合同履行的情况和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的后果产生的各种纠纷。 解决合同争议的方式有四种,即:当事人自行协商;第三人调解;法院诉讼。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因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纠纷,又称劳动纠纷,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实现或履行《劳动法》确定的劳动权利义务产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 劳动合同争议解决方式有下列四种:(1)协商程序;
-
劳动争议纠纷的五种形式和四种处理方法贵州在线咨询 2022-11-051、因执行国家的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等规定而产生的劳动纠纷;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而产生的劳动纠纷;因劳动合同而产生的劳动纠纷;其他。 处理方式: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
-
劳动争议仲裁的管辖形式有哪几种,什么是本地劳动争议广东在线咨询 2022-04-06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江苏省的一些规定,本地劳动争议仲裁的管辖形式有以下4种。一、地域管辖又称地区管辖,以行政区域作为确定劳动仲裁管辖范围的标准。地域管辖又分为三种: 1、一般地域管辖。指按照发生劳动争议的行政区域确定案件的管辖,这是最常见的方式。《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7号)第17条规定:“县、市、市辖区仲裁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设区的市的仲裁委员会和市辖
-
劳动争议分为哪些种类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类型有哪些甘肃在线咨询 2022-05-05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纠纷,即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义务而发生的纠纷。根据争议涉及的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
-
什么是劳动争议哪些劳动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处新疆在线咨询 2022-06-13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有法律意义的劳动纠纷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