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他人院子中的钱院中埋藏的钱是否可认定为埋藏物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3 14:35:55 363 人看过

一、盗窃他人院子中的钱

王某某取款2万元放在家中,准备用于买羊。19日,王某某外出,因为怕现金在家中被盗,便将现金用塑料袋包好,放在自家院中的盖板下,用盖板附近砖垛上的五、六块红砖压在装钱的袋子上把它埋藏起来使别人不能看见。20日,赵某某随其所在村村民孟*生等人来到王某某住处为其盖房子,负责搬砖。下午,赵某某在搬砖过程中发现了装钱的塑料袋,见袋里装着两沓钱,趁周围无人注意,将钱塞进自己的裤筒里继续干活,下工后将钱存放在自己家的衣柜内。次日,王某某发现钱丢失报警,赵某某被抓获归案,讯问过程中交待了偷拿钱的过程。

二、院中埋藏的钱是否可认定为埋藏物

有意见认为,王某某将2万元钱埋在盖板下,该2万元钱应认定为埋藏物,赵某某发现并拿走2万元钱的行为为侵占行为,构成侵占罪。

本文认为,赵某某在王某某家院里发现并将盖板下的2万元钱秘密窃取,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应认定为盗窃罪。

盗窃罪和侵占罪最大的区别是犯罪对象即财物在被盗窃、侵占之前的状态及犯罪行为是否同时切断财物的所有与占有状态。关于盗窃罪,现在理论界通说认为,“控制加失控说”。即被盗财物在被盗之前的状态应该处在被害人的控制范围之内,且盗窃同时切断了被害人的对财物所有权和占有权。而根据侵占罪的特点,被侵占财物范围是特定的,即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侵占行为只是切断了被害人对财物的所有权,而占有权在犯罪行为前已经改变。

如何评价本案中2万元的性质是本案定罪的关键,盗窃罪行为人主观心态是明知他人之物,而不想为行为人所知秘密窃为己有,是主动地占有,一个“窃”字充分体现了行为人的主观心态。而侵占罪主观心态一般为代为保管他人之物,较为公开地占有,并不刻意隐藏,一般为被动地占有。就本案分析,从时间上来看,王某某于2007年11月16日取款2万,19日外出将钱压在自家院中的盖板下,第二天就被赵某某发现并盗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王某某的主观意识不可能对该款存放之处遗忘,也就不可能成为侵占罪犯罪对象之一的遗忘物;从被盗财物所在地点来看,被盗财物放在被害人自家院子里,还没脱离被害人的控制范围,2万元钱应处在王某某的占有;从侵害的财物的所有权与占有权角度分析,王某某将钱放在自家院子之内,本身就是对财物所有权和占有权的宣示,可见,对该笔钱归被害人所有和占有的状态,行为人主观上已经认识到。因此,本案中赵某某的行为应认定为盗窃罪。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9日 07:4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占有相关文章
  • 矿物是埋藏物吗
    法律综合知识
    埋藏物的所有权是一件不可核查的有价值的东西。狭义上是指埋藏在土地上不能证明其所有权的东西。广义上说,不管藏在哪里,只要藏在动产或者不动产中,不知道主人,就埋在地下。(1)一般是动产。(2)一定有隐藏的事实,从外面不容易发现。(3)埋藏物有自己的主人,但主人不清楚,没有主人也不行。所有权在各国立法中有三种确定所有权的方法:一是发现人取得所有权;二是在他人土地上发现埋藏物的,所有权的一半归发现人,一半归土地所有人。法国、德国和日本的民法都采纳了这一规定。(2)它属于发现地的土地或动产所有人,发现人有权要求同等报酬,这是瑞士民法典规定的。(3)属于国家,国家奖励发现者。中国和前苏联都采用了这一规则。埋藏物的发现是事实行为,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也可以是发现人。埋藏物的特征是发现埋藏物的条件之一。所谓埋藏物的发现,是指埋藏在其他物体中的、所有人不明的动产。一般认为,埋藏物有三个特点:一是应
    2023-05-08
    77人看过
  • 隐藏物和埋藏物区别是如何的
    埋藏物和隐藏物两者区别在于存在方式的不同,埋藏物是埋藏于他物之中而难以从外部目睹或感知其客观存在的物;而隐藏物是隐匿于他物之中的物。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的,参照适用拾得遗失物的有关规定。《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九条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的,参照适用拾得遗失物的有关规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024-04-15
    174人看过
  • 儿子偷拿母亲埋藏财物是不是盗窃罪
    儿子偷拿母亲埋藏财物是盗窃罪吗刑满释放人员朱某某,整日游手好闲,沉溺于网吧赌场,因缺钱经常偷出家里的东西变卖,其中包括四轮拖拉机、树木、亲戚的电动车等。2010年5月某日夜,其母张某某将现金2400元、50000元存折一张埋在自家大门东侧地下,恰被当时出来的朱某某发现。次日下午,朱某某趁家中没人将现金及存折挖出。为给孙女交住院费,张某某跪求朱某某,朱某某拒不承认,张某某遂组织召开了被偷亲戚及家庭成员会,后向公安机关举报了朱某某。另据查明,2000年3月6日,朱某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罚金1000元;因犯抢劫罪于2001年3月28日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1000元,并于2003年7月12日刑满释放。河南省尉氏县人民法院审理了此案。盗窃罪如何认定法院经过审理后认为,被告人朱某某对其母亲的存折和2400元现金并没有所有权和处分权,却以非法占有的目的,秘密窃取其母亲的这些财产,属于法律规定的“他
    2023-03-23
    58人看过
  • 埋藏物与隐藏物的归属怎么确定
    对于可以证明埋藏物或隐藏物主人的,归原主人所有。对于不能证明其所有权归属的,通常应上交国家所有,国家会给予一部分物质奖励。同时,如果发现的埋藏物、隐藏物为文物的,归国家所有,如果发现人隐匿不交出的,将会构成犯罪。《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九条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的,参照适用拾得遗失物的有关规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024-04-26
    334人看过
  • 矿产是否属于埋藏物
    法律综合知识
    埋藏物所有权属已无从查考的有价之物。狭义指埋藏于土地中的不能证明其所有权的物。广义则不论藏于何处,只要是它藏于动产或不动产中,并不知其所有人的,都为埋藏物。具备要件(1)一般为动产。(2)须有埋藏事实,以不易被他人从外部发现为必要。(3)埋藏物是有主物,只是所有人不明,而非无主物。所有权关于其所有权的确定,各国立法主要采取三种方式:(1)由发现者取得所有权;或在他人土地内发现埋藏物的,其所有权的一半属于发现人,一半属于土地所有人。法国、德国、日本民法即采此规定。(2)归发现地点的土地或动产所有人所有,发现人有请求相当报酬的权利,瑞士民法典即作此规定。(3)归国家所有,国家对发现者给予奖励。中国和前苏联均采此规定。发现埋藏物是事实行为,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也可为发现人。埋藏物特点埋藏物是成就发现埋藏物的条件之一,所谓发现埋藏物是指隐藏于他物之中,而其所有人不明的动产。通说认为,埋藏物
    2023-06-12
    259人看过
  • 埋藏物是有主物吗
    法律综合知识
    埋藏物所有权属已无从查考的有价之物。狭义指埋藏于土地中的不能证明其所有权的物。广义则不论藏于何处,只要是它藏于动产或不动产中,并不知其所有人的,都为埋藏物。具备要件(1)一般为动产。(2)须有埋藏事实,以不易被他人从外部发现为必要。(3)埋藏物是有主物,只是所有人不明,而非无主物。所有权关于其所有权的确定,各国立法主要采取三种方式:(1)由发现者取得所有权;或在他人土地内发现埋藏物的,其所有权的一半属于发现人,一半属于土地所有人。法国、德国、日本民法即采此规定。(2)归发现地点的土地或动产所有人所有,发现人有请求相当报酬的权利,瑞士民法典即作此规定。(3)归国家所有,国家对发现者给予奖励。中国和前苏联均采此规定。发现埋藏物是事实行为,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也可为发现人。埋藏物的特点埋藏物是成就发现埋藏物的条件之一,所谓发现埋藏物是指隐藏于他物之中,而其所有人不明的动产。通说认为,埋藏
    2023-06-12
    330人看过
  • 埋藏物具备的要件
    长期埋藏于地下或包藏于他物之中,所有权属已从查考的有价之物。狭义指埋藏于土地中的不能证明其所有权的物。广义则不论藏于何处,只要是它藏于动产或不动产中,并不知其所有人的,都为埋藏物。罗马法规定,须为有特别价值的贵重物品,但现今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民法,对埋藏物并不以贵重物品为限。前苏联民法规定,须以贵重物品为必要。并将宝石、珍珠、金银、货币、贵金属、苏联和外国的通货视为贵重物品。中国民法对此未明确规定,一般指被发现的地下之物和金银财宝等有价之物。须具备以下要件:(1)一般为动产。(2)须有埋藏事实,以不易被他人从外部发现为必要。(3)须所有人不明。关于其所有权的确定,各国立法主要采取三种方式:(1)由发现者取得所有权;或在他人土地内发现埋藏物的,其所有权的一半属于发现人,一半属于土地所有人。法国、德国、日本民法即采此规定。(2)归发现地点的土地或动产所有人所有,发现人有请求相当报酬的权利
    2023-06-08
    396人看过
  • 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据为己有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构成犯罪。根据刑法规定,构成侵占遗忘物、埋藏物罪必须符合三个条件: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是故意,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这里所说的非法占有的目的,是指行为人具有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地下的埋藏物据为己有的主观心理。2.行为人实施了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且拒不交出的行为。这里所说的“遗忘物”,是指由于财产的所有人、占有人的疏忽,或者遗忘而失去占有、控制的物品。“埋藏物”,是指所有权不明的埋藏于地下的财物、物品。遗忘物的所有权属于遗忘该财物的公民个人或者单位。埋藏物的所有权,依法属于国家所有,行为人对埋藏物和他人的遗忘物的侵占就是对公私财物所有权的侵犯,其侵犯方式多种多样,留作自用、擅自处理、隐瞒不报等。同时,在被人发现,经所有权人令其交出的情况下,仍拒绝交出。3.行为人所侵占的埋藏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必须达到数额较大,
    2023-06-11
    371人看过
  • 埋藏物隐藏物的所有权规定是什么,怎么去认定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人在土地中发现一些东西,也有许多人会在生活的无意中发现土地中埋藏的东西,这些东西很多人都会选择占为己有,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对于这些埋藏物隐藏物的所有权国家是有相关规定的,如果对此没有明确认知严重的话可能还会导致违法犯罪,那具体来说埋藏物隐藏物的所有权规定是什么呢?埋藏物隐藏物的所有权规定关于其所有权的确定,各国立法主要采取三种方式:(1)由发现者取得所有权;或在他人土地内发现埋藏物的,其所有权的一半属于发现人,一半属于土地所有人。法国、德国、日本民法即采此规定。(2)归发现地点的土地或动产所有人所有,发现人有请求相当报酬的权利,瑞士民法典即作此规定。(3)归国家所有,国家对发现者给予奖励。中国和前苏联均采此规定。发现埋藏物是事实行为,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也可为发现人。埋藏物隐藏物认定程序从各国的法律规定来看,对于认定所有人不明是否应经过特别的程序,存在不同的立法例:
    2023-06-01
    492人看过
  • 埋藏物的归属是怎样的
    埋藏物的归属:1、埋藏物自招领公告发布之日起一年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2、如果埋藏物被别人转让占有,权利人有权要求无处分权人赔偿损害,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两年内要求受让人返还原物;3、但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买埋藏物的,权利人要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支付的费用。各国对于埋藏物的法律规定1、《法国民法典》对发现埋藏物规定于该法第716条第2款规定:“一切埋藏或隐藏的物品,任何人不能证明其所有权,且发现纯为偶然者,埋藏物”法国民法采取发现人取得所有权主义。即在自己土地上发现的埋藏物归自己所有;在他人土地上发现的埋藏物,一半属于发现人,一半属于土地所有权人。2、《德国民法典》将发现埋藏物在第984条规定,埋藏物以隐藏于他物中经过较长时期为成立要件,未经过较长的时期的不构成埋藏物构成发现埋藏物,不仅仅要求找到埋藏物。在发现埋藏物的效力上采取发现人取得所有权
    2023-07-21
    291人看过
  • 什么是漂流物、埋藏物和隐藏物
    一、什么是漂流物、埋藏物和隐藏物漂流物、埋藏物和隐藏物是民法典中规定的特定物品类型。1.漂流物是指因水流、风力等自然力作用而漂流至某处的物品;2.埋藏物则是指被人为埋藏于地下或其他地方的物品;3.隐藏物则是指被人为隐藏于某处的物品。当拾得这些物品时,应参照拾得遗失物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如果法律有特别规定,则需按照特别规定执行。二、埋藏物与遗失物的辨析埋藏物与遗失物在性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1.遗失物的失主丧失对物品的占有并非出于自己的意愿,这可能导致物品的所有人构成抛弃行为。相反,埋藏物通常是出于埋藏人的本意而被埋藏的。2.遗失物并不一定需要隐藏于他物之中,即使物品遗失在繁华的公共场所,只要失去了占有,即可构成遗失物。埋藏物则必须包藏于他物之中,难以被人发现,否则就不称其为埋藏物。3.遗失物的所有人可能是明确的,即使知道所有人是谁,也不影响物品属于遗失物的性质。而对于埋藏物来说,其所有人必须
    2024-03-30
    451人看过
  • 埋藏物的善意取得是否适用?
    一、埋藏物的善意取得是否适用?不适用。在我国,埋藏物归国家所有,其交易不满足善意取得制度中的转让人基于真权利人意思表示合法占有标的物条件。二、善意取得善意取得又称为即时取得,无权处分人在不法将其受托占有的他人的财物(动产或者不动产)转让给第三人的,如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系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原权利人丧失所有权。善意取得又称为即时取得,无权处分人在不法将其受托占有的他人的财物(动产或者不动产)转让给第三人的,如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系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原权利人丧失所有权。善意取得制度是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项法律制度。在广泛的商品交换中,从事交换的当事人往往并不知道对方是否有权处分财产,也很难对市场出售的商品逐一调查。如果受让人善意取得财产后,根据转让人的无权处分行为而使交易无效,并让受让人返还财产,则不仅要推翻已经形成的财产关系,而且使当事人在从事交易
    2023-06-01
    269人看过
  • 刑法埋藏物包括隐藏物吗
    一、刑法埋藏物包括隐藏物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第二百七十条【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二、侵占罪构成要件(一)、客体要件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此处所称“公司”职务侵占罪,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设立的非国有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所称“企业”,是指除上述公司以外的非国有的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设立的有一定数量的注册资金及一定数量的从业人员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如商店、工厂、饭店、宾馆及各种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等经济组织;其他单位,是指除上述公司、企业以外的非国有的社会团体或经济组织,包括集体
    2023-04-27
    116人看过
  • 埋藏物是否取得所有权
    根据法律规定,隐藏物与埋藏物有同一法律地位。所谓隐藏物,是指放置于隐蔽的场所,不易被发现的物。如天花板上搁置的物、屏风中夹带的物,都是隐藏物。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与隐藏物的归属,根据该条的规定,归国家所有。但这并不是说埋藏物或隐藏物一经发现,都毫无例外的归国家所有。有埋藏物或隐藏无被发现后,如果埋藏物或者隐藏该物的人或者其继承人能够证明其合法的所有权或者其继承权时,应当将发现的埋藏物或者隐藏物交还给埋藏或者隐藏该物的人或者其继承人,以保护合法财产权利。只有确实查证发现埋藏物或隐藏物的所有人不明时,才归国家所有。如果可以证明埋藏物主人的身份,则该物品属于该继承人,否则归国家所有。埋藏物的特点埋藏物是成就发现埋藏物的条件之一,所谓发现埋藏物是指隐藏于他物之中,而其所有人不明的动产。通说认为,埋藏物具备三个特点:其一,埋藏物应为动产。埋藏物公限于动产,如金银财宝、珍奇古玩等。古代房屋或城市因地震、
    2023-08-12
    95人看过
换一批
#物权
北京
律师推荐
    #物权 知识导航
    展开
    #占有
    词条

    占有指占有人对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实际控制。占有人可以是依法有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如根据租赁合同在租期内占有对方交付的租赁物。 占有人也可能是无权占有他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如借他人的物品,过期不还。占有人不知道自己是无权占有的,为善意占有;明... 更多>

    #占有
    相关咨询
    • 侵占罪侵占他人埋藏物的
      贵州在线咨询 2023-12-08
      从事实意义上讲,埋藏物必须是埋藏于地下或他物之中,不易从外部窥视或目睹其实际存在的状态,从法律意义上讲,只有行为人由于偶然的发现埋藏物进而去非法占为己有的,才可能成立侵占罪。而如果行为人明知某地有埋藏物,并加以挖掘的,则应成立盗窃罪。
    • 不明原因埋藏物中隐藏物归谁所有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8-14
      埋藏物与隐藏物都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无主物。所谓隐藏物,是指放置于隐蔽的场所,不易被发现的物。 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与隐藏物的归属,根据该条的规定,归国家所有。但这并不是说埋藏物或隐藏物一经发现,都毫无例外的归国家所有。 有埋藏物或隐藏无被发现后,如果埋藏物或者隐藏该物的人或者其继承人能够证明其合法的所有权或者其继承权时; 应当将发现的埋藏物或者隐藏物交还给埋藏或者隐藏该物的人或者其继承人,以保护合法财
    • 法律对埋藏物的界定?
      北京在线咨询 2023-11-22
      发现的埋藏物不可以归自己所有。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的,参照适用拾得遗失物的有关规定。而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 埋藏物与隐藏物的归属如何确定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9-16
      1、埋藏物与隐藏物的归属:公民、法人对于挖掘、发现的埋藏物、隐藏物,如果能够证明属其所有,而且根据现行的法律、政策又可能归其所有的,应当予以保护。 2、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的,参照拾得遗失物的有关规定。 3、有埋藏物或隐藏无被发现后,如果埋藏物或者隐藏该物的人或者其继承人能够证明其合法的所有权或者其继承权时,应当将发现的埋藏物或者隐藏物交还给埋藏或者隐藏该物的人或者其继承人,以保护合法
    • 中国地下埋藏物侵权问题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12
      中国地下埋藏物的所有权属与国家的。由于埋藏物的价值是很高的,若放任发现埋藏物的人自主处理,不仅会造成邻里纠纷; 而且容易导致国家财产的流逝,所以在发下意识物后,一般不需要经过公告程序,直接规定属于国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