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诈骗罪的归属类别是什么
诈骗罪属于侵犯财产罪,详见刑法条文第五章侵犯财产罪。
诈骗罪案件具体种类有:普通诈骗罪,招摇撞骗罪,合同诈骗罪及金融诈骗罪。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二、诈骗罪的特征有哪些
诈骗罪包括以下特征: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诈骗行为最突出的特点是,就是行为人设法使被害人产生认识上的错觉,以致“自愿地”将自己所有或者持有的财物交付给行为人或者放弃自己的所有权,或者免除行为人交还财物的义务。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4.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三、销售伪劣产品罪诈骗罪的区别具体是什么
销售伪劣产品罪和诈骗罪的区别:主要是前者的客体是社会主体市场经济秩序,后者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前者的目的是获取非法利润,后者的目的是非法占有的目的;以及前者的行为方式是销售伪劣产品,后者的行为方式是诈骗公私财物。
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
1.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
合同诈骗的特征有哪些合同诈骗犯罪特征
239人看过
-
行贿罪属于什么类型的犯罪,有哪些特征?
500人看过
-
信用卡诈骗属于什么犯罪类型,有哪些特点?
315人看过
-
什么类型的案件属于诈骗类别?
118人看过
-
诈骗罪的严重情形有哪些属于特别严重的?
478人看过
-
电信诈骗的案件类型归属于哪些?
418人看过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
诈骗的类型包括哪些? 诈骗的特征有哪些陕西在线咨询 2022-04-28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由于这种行为完全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加之受害人一般防范意识较差,较易上当受骗。 诈骗的主要形式 1、借熟人关系进行诈骗 此类骗了往往是冒名顶替或以老乡、朋友的身份进行诈骗的。而受害人往往碍于面子或出于“哥们义气”,也只好“束手就擒”,更有甚者,把有人寻访看做一咱荣耀,而“宁可信
-
什么是诈骗罪敲诈勒索罪的主要特征有哪些,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区别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14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主要特征: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2、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骗术,即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方法,使财物所有人、管理人产生错觉,信以为真,从而“自愿地”交出财物。3、主观方面,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直接故意。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
诈骗行为特征有哪些,合同诈骗罪具有哪些特征湖北在线咨询 2022-04-12欺诈是指当事人一方故意制造假相或隐瞒事实真相,欺骗对方,诱使对方形成错误认识而与之订立劳动合同。欺诈的种类很多,包括:在没有履行能力的情况下,签订合同;行为人负有义务向他方如实告知某种真实情况而故意不告知的等等。 合同诈骗罪的诈骗行为表现为下列五种形式: (1)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这里所称的票据,主要指能作为担保凭
-
招摇受骗罪的种类有哪些特征台湾在线咨询 2022-05-25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对社会的正常管理活动。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的行为。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的,不成立本罪,而成立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一般是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4、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其目的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国民对国家机关的信赖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对于招摇撞骗罪的犯罪
-
什么是诈骗罪,n类型有哪些贵州在线咨询 2023-02-13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