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这样认定犯罪故意: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触犯刑法、危害社会的后果,仍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故意的成立包含两个因素:
1、认识因素,是指对所有犯罪事实完全知道,如果没有认识到所有犯罪的客观事实事实,就不可能成立故意;
2、意志因素,表明犯罪行为人对法律感召的态度。
善意的认定
1、受让人是否构成善意,认定的时间点为受让时
根据物权编解释一第十七条规定,“受让时”是指依法完成不动产物权转移登记或者动产交付之时。其中,受让人在转让前已经占有动产的,交付之时为转让动产的民事法律行为生效时;转让前第三人占有动产的,转让人与受让人之间有关转让返还原物请求权的协议生效时为动产交付之时。
2、什么是“善意”以及如何证明
“善意”是指受让人受让不动产或动产时,不知道转让人无处分权,且无重大过失。受让人对于其“不知道转让人无处分权”或“无重大过失”,不承担举证责任;由该不动产或动产的原权利人(即真实权利人)就受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转让人无处分权,承担举证责任。原权利人可以通过举证证明在受让人受让不动产时存在以下情形,证明受让人应当知道、故其具有重大过失,从而完成受让人不构成善意的举证责任:
(1)登记簿上存在有效的异议登记;
(2)预告登记有效期内,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
(3)登记簿上已经记载司法机关或者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不动产权利的有关事项;
(4)受让人知道登记簿上记载的权利主体错误;
(5)受让人知道他人已经依法享有不动产物权。
对于受让动产的,原权利人可以通过证明交易的对象、场所或者时间等不符合交易习惯,以证明受让人具有重大过失,从而完成受让人不构成善意的举证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资助恐怖活动罪的认定标准与要求
273人看过
-
诈骗的认定标准与犯罪数额
332人看过
-
什么是共同犯罪中故意伤害罪的认定标准?
206人看过
-
公然侮辱与故意侮辱的认定标准
326人看过
-
累犯要求故意犯罪吗
481人看过
-
八级工伤认定标准的概述与要求
310人看过
故意犯罪是指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希望或放任这一结果,构成故意杀人、抢劫等犯罪的。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犯罪分子故意犯罪并核实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执行死刑。... 更多>
-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量刑标准是怎么规定的陕西在线咨询 2023-06-01故意过失意外对应的都是犯罪人的主观心态。故意是指,犯罪人故意引发犯罪,希望或者放任犯罪结果的发生。比如甲想乙死,提刀砍杀了他,那么这就是个典型的故意。或者放任犯罪结果的发生,比如甲在老婆的茶杯里下毒,但是孩子喝了里面的茶,甲眼睁睁的看着,却不敢讲出来,这也构成故意,尽管他不想孩子被毒死。所以故意是希望或者放任犯罪结果的发生。过失是指,犯罪人并不希望犯罪结果的发生,但是他的行为却引起了危害后果,而他
-
故意犯罪法律规定认定什么标准安徽在线咨询 2023-11-201、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必须是明知的。这种明知既包括明知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也包括明知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行为人必须是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不论行为人明知的是危害结果必然发生,还是可能发生,只要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构成故意犯罪。
-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过失与故意行为的区别是什么,犯罪故意的认定标准河南在线咨询 2022-02-09致人重伤,过失与故意行为,应当按照理论与实际来认定。犯罪故意由两个因素构成:一是认识因素,二是意志因素。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主观心理状态。由此可见,认识因素是事实性认识与违法性认识的统一。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是指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由此可见,意志因素是心理性意志与违法性意志的统一。《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
-
认定故意损毁文物罪的犯罪标准是哪些?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8-03是指违反文物保护法规,明知是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而予以故意损毁的行为。上述就是 认定故意损毁文物罪的标准。
-
诈骗的认定标准与犯罪数额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09-281、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诈骗犯罪数额的认定如下: 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