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期不是法律概念,是用人单位为规避法律而造出的词。
试用期即是考察期,是指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是否合格进行考核,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是否符合自己要求也进行考核的期限,这是一种双方双向选择的表现。
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往往与劳动者约定超长的试用期或将试用期独立于劳动合同期限之外,目的是为了规避法律规定,最大限度侵占劳动者的利益;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上述做法为法律所禁止,部分企业便改变说法以规避法律。
一、劳动局规定试用期是几个月
如果劳动合同的期限不满三个月,双方不得约定试用期;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其他。试用期是指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是否合格进行考核,而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是否符合本人的要求也进行考核的期限。
二、工作试用期一般是多长时间
工作试用期一般最长不超过六个月。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试用期是指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是否合格进行考核,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是否符合自己要求也进行考核的期限,这是一种双方双向选择的表现。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仅限于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7、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8、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除上述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
-
试岗期和试用期是哪些区别
397人看过
-
劳动者的实习期和试用期有啥区别
96人看过
-
公积金试用期和转正有区别吗
316人看过
-
见习期、试用期、学徒期三者有什么区别吗?
357人看过
-
试用期与实习期有什么区别,在试用期辞职需要几天
310人看过
-
合同日期和试用期日期的区别说明
433人看过
-
试用期前有考察期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2-03-02试用期前没有考察期,试用期就是考察期。试用期是用人单位考察劳动者是否符合录用条件,劳动者考察用人单位是否适合自己的期限。根据《劳动法》第二十一条、《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同一用人单位只可以约定一次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满3个月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满1年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满3年或者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
-
见习期和学徒期有什么区别?见习期和试用期的区别?见习期有何区别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05学徒期是对某些进入工作岗位的新招劳动者熟悉业务、提高工作技能的一种培训方式。见习期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新录用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执行的实习期限。这两种形式与试用期不同,其主要区别在于: (1)期限不同。学徒期是按照技术等级标准所要求的时间来确定;见习期一般是一年的时间,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2)确定方式不同。学徒期是按照现有政策法规必须执行的;而试用期是由约定达成的。 (3)执行对象不同。学
-
考核期和试用期有什么区别, 自动离职会有经济补偿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11没有考核期这种说法,试用期按劳动合同法有时间限制,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工资。自动离职,如果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
-
-
管理人员试用期合同是什么?和试用期合同有区别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06管理人员试用期跟试用期都是一样的,只是你的职位是管理人员,所以合同还是要签的。试用期合同的签订有利于应聘者与企业在磨合期更好的双向选择。对企业来说,作为正式确立劳动关系的过渡期,有利于企业对应聘者进行合理的考察与核验,以此判断应聘者是否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以此作出评估,确定企业和应聘者是否有继续合作的可能性,以避免用人单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但是,目前的法律环境,已经不允许企业和员工单独签试用期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