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是如何规定民间借贷纠纷时效的
1、法律对民间借贷纠纷时效的规定: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行使诉讼时效的抗辩权。
2、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二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三条
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二、民法典中民间借贷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民间借贷的,由借贷双方协商好借贷相关问题,例如借款数额、借款期限、利息等内容,协商好后签订借贷合同,如果个人之间借贷的,借款交付时合同成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借款合同定义】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八条【借款合同形式和内容】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九条【自然人之间借款合同的成立时间】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
-
借贷纠纷的法律时效
53人看过
-
什么是民间借贷民间借贷纠纷如何防范
64人看过
-
借贷诉讼中的民间借贷诉讼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395人看过
-
民间借贷纠纷二审适用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规定吗
441人看过
-
民间借贷纠纷应该如何解决,民间借贷纠纷的解决原则
459人看过
-
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如何追回借款?
292人看过
债权人是债的主体之一,债的主体包括双方当事人,即债权人和债务人。债权人是指有权请求对方当事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人。在债的关系中,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必须是特定的。债权人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 更多>
-
借条的法律时效是多久, 如何预防民间借贷纠纷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21法律只是规定诉讼时效是3年,而并非借条的有效期是3年。一般而言,有还款期限的借条从还款期满之日起(对于欠条从出具或从欠条上载明的还款期满日起),3年内及时主张权利,最好向法院。计算这样可以获得司法保护。超过3年的,债务人可以以超过诉讼时效进行抗辩,如果债权人没有证据证明在3年内向债务人主张了权利,就可能得不到法院的保护。但并非借条本身无效。 借条要做到具有法律效力,需要做到内容完备,形式合规。 1
-
民间借贷纠纷是否合法,民间借贷纠纷如何保护权益贵州在线咨询 2022-04-11一般来说,民间借贷是合法的,但必须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否则不受保护。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如果两人发生借贷纠纷,贷方收取的高于法律规定的那部分利息,法律不予保护。由于民间借贷多属私人交易行为,往往与冒险、投机、隐秘、暗箱如影随形,且中间环节多,形成了或长或短的资金链。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很容易引发严重的连锁反应。所以,如果要进行民间借贷,为
-
民间借贷纠纷如何避免如何避免民间借贷纠纷,民间借贷纠纷怎么处理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06一、如何避免民间借贷纠纷为了避免纠纷,应注意以下事项:1、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2、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3、民间借贷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都应出据借条或有中间人在场,防患于未然。4、签订借款合同时,债权人要对借款人的情况予以充分了解,特别是要了解借款人的信誉程度、还款能力和以前是否有过赖账行为
-
民法律条文规定民间借贷诉讼时效如何起诉湖北在线咨询 2023-07-21一般认定为无效,超过的按照四倍计算民间借贷,现在立案很困难;若无书面约定,则视为无约定,你需要当时的借条原件,银行打款业务条原件,或是你在银行查询的给对方汇款的记录(必须加盖银行业务章的)。如果借条上有书面约定利息的,视为有约定,并不等超过银行同期借款利率的四倍。另外,如果是现金给付对方并且数额较大的
-
怎么样适用民间借贷纠纷时效规定河北在线咨询 2023-08-25因借贷纠纷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