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人能证明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存在重大误解法院怎么处理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05 21:31:51 340 人看过

1、行为人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或者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价格、数量等产生错误认识,按照通常理解如果不发生该错误认识行为人就不会作出相应意思表示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的重大误解。

2、行为人请求撤销该民事法律行为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但是,根据交易习惯等认定行为人无权请求撤销的除外。

3、法律依据:《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合同重大误解构成要件的具体内容拓展

1、必须是表意人因为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

首先表意人要将其意思表示表达出来,否则无从评价其是否存在着误解问题。其次,表意人作出的意思表示必须是因为误解所造成的,即表意人的错误认识与其作出意思表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在表意人因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之后,另一方当事人知道对方已经发生了误解并利用此种误解订立合同,在此情况下是否构成重大误解?

我们认为,尽管对方当事人出于恶意,但这并不影响重大误解的构成。因为在单方误解的情况下,不论对方是否知道,都可以因重大误解而撤销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恶意,可以在合同被撤销以后作为确定责任的一种根据,而不应作为重大误解的构成要件。

2、必须是对合同的内容等发生了重大误解。

在法律上,一般的误解并不都能使合同撤销。我国司法实践认为,必须是对合同的主要内容发生误解才构成重大误解,因为在对合同的主要内容发生误解的情况下,才可能影响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并可能使误解的一方的订约目的不能达到。

若仅仅是对合同的非主要条款发生误解且不影响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就不应作为重大误解。根据《意见》第71条规定:“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

3、误解是由误解方自己的过失造成的,而不是因为受他人的欺骗或不正当影响造成的。

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表意人的过失造成的,即由于其不注意、不谨慎造成的。如果表意人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例如表意人对于对方提交的合同草案根本不看就签字盖章,则行为人无权请求撤销。法律不允许当事人在自己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情况下,借口其实施的行为对自己不利而随时提出撤销。

误解完全是由误解一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在这一点上,它与误传是不同的。在误传的情况下,表意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是真实的,只是由于传达人或传达机关的错误造成了误传。而误解完全是由于自己的原因造成的。

4、误解是误解的一方的非故意的行为。

如果表意人在订约时故意保留其真实的意志,或者明知自己已对合同发生误解而仍然与对方订立合同,均表明表意人希望追求其意思表示所产生的效果。在此情况下并不存在意思表示不真实的问题,因此不能按重大误解处理。

二、在什么情形下订立的合同是可以申请撤销的

1、在以下的情形下订立的合同是可以申请撤销的: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2)订立时显失公平的合同;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订立的合同。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31日 03:3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民事法律行为相关文章
  • 民事主体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吗
    可以,代理是民事主体间的合法的法律行为。一、电子合同纠纷法院能受理吗电子合同纠纷法院可以受理。电子合同这种民事法律行为是双方或者是多方民事主体的法律行为,当事人之间以电子的方式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性民事权利义务为目的,当事人之间签订的这种合同是合同的电子化,是合同的新形式。电子合同纠纷属于合同纠纷的范畴,人民法院依法受理电子合同纠纷。二、代理的种类如何划分代理是民事主体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制度,具体来说分为两类,一是法定代理,是依据法律规定而产生的代理。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代理人。二是委托代理,一般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意志成立委托合同,或者要成立其他基础法律关系。至于委托代理的授权行为,属于单方授权行为。三、委托关系和代理关系的区别与联系1.民事主体活动的名义不同:代理是指被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第三人独立为民事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效果直接
    2023-06-26
    116人看过
  • 如何区分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
    一、民事律师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1、法律事实引起权利的得失变更(取得、变更、消灭)(需要区分的是好意施惠关系)而法律事实又是个很大的概念,因此需要进一步划分,而依其是否与人有关,可分为人的行为和人的行为以外的其他事实(自然事实)。2、法律事实分为人的行为与自然事实人的行为有很多种,按照是否合法,可分为适法行为与违法行为(侵权行为、债务不履行、其他行为)。3、人的行为分为适法行为与违法行为4、适法行为分为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事实行为)5、表示行为分为意思表示行为(法律行为)与意思通知行为(通知行为)(准法律行为)事实行为则是不用作出意思表示便可发生法律效果。其实,事实行为与准法律行为是很难区分的,一个是不管你有没有意思表示,当然发生法律效果,一个是不用作出意思表示便可发生法律效果。二、事实行为的定义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
    2023-03-10
    231人看过
  • 构成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的条件
    1、当事人对民事行为的内容有错误认识。这些内容包括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如对价格的误解:明明某照相机的价格为7998元,但是营业员看错了标签,将其以1998元的价格出售;再如对数量的误解:明明是一只手表5万元,营业员却以一对手表5万元的价格出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动机的错误认识一般不成立重大误解。如意图转售而购物,后来动机不能实现,不得以重大误解为由要求撤销前一购物行为。2、表意人基于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3、误解因误解方自己的过失造成,并非因受他人的欺诈或不正当影响造成。重大误解一般是因行为人的过失行为造成,如果是由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行为人无权要求撤销。4、这种行为后果造成了表意人较大的损失。从维护交易安全出发,如果没有造成较大损失,应当认定行为有效,而不认为是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基于重大误解而为行为的当事人,对于因变更或撤销民事行为而
    2023-03-10
    296人看过
  • 事故车存在明显违法行为
    7月12日16时许,白沙黎族自治县一辆三轮汽车载着17人坠桥,造成4死13伤。省交警总队今天发出提醒,要求各地严查三轮车、拖拉机、货车货厢载人等违法行为。事故发生后,白沙县委县政府及各部门主要领导,交警、消防、120等部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组织抢救伤员、处理事故。省政府副省长、公安厅长李某某立即批示,全力抢救伤员,妥善处理死者善后及伤者治疗工作,尽快准确调查事故原因。省交警总队陈某某总队长等立即赶赴现场指导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目前,伤者已得到妥善治疗,死者善后工作得到妥善处理。据初步调查,该起事故属单方责任事故,事故车辆存在违法载人、山区道路行车操作不当等明显违法行为。交警部门表示,三轮车、拖拉机、货车货厢违法载人以及客货混装隐患多、危害大,因为这些车辆稳定性能差、安全隐患大,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被人们称为马路主要杀手,请农民朋友切勿乘坐。同时,提醒这些车辆的车主、驾驶人或雇用人和单位,如果让
    2023-06-08
    377人看过
  • 重大误解行为撤销期限,重大误解行为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重大误解行为撤销期限重大误解合同撤销期限是1年。显失公平和重大误解的协议在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可撤销,此一年为除斥期间,除斥期间一般是不变期间,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断或者延长。二、重大误解行为构成要件是什么重大误解行为构成要件:1.须有错误认识。所谓错误认识,既包括表意人方面的错误,也包括受意人的误解。前者是发动型错误,后者则是受动型错误。错误的形态很多,有把想要设定的法律关系性质搞错的,如把租赁当成借用;有把标的搞错的,如把18K金当成赤金;有把价格搞错的,如把100元l市斤当成100元1公斤;有把履行时间、地点,甚至把当事人搞错的,等等。2.须当事人不了解其错误,即当事人属无意中犯了错误。如果是故意搞错,那就属于欺诈或虚伪行为,而不再是误解行为。3.须错误性质严重。判断错误是否严重,应从一般人处于表意人的地位,如果有此误解,会不会实施该行为的标准来把握,如果不会
    2023-06-24
    422人看过
  • 民法典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效力有什么规定
    一、民法典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效力有什么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其他行为经追认后才有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衡量标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属于一心智健全,有两种判断标准:(1)依据自然人的意思能力(认知能力)来判断。这一标准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而设定的。意思能力是指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理解并
    2023-04-12
    58人看过
  • 法人能否通过代理人进行民事法律行为?
    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在代理权限内,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双方约定,不得代表本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应当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应当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因此,代理人一般应当以被代理人的名义签订合同。侵权行为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吗侵权行为一般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侵权行为是事实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而侵权行为就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并造成损害,违反法定义务,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一条民事主体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依照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民事法律行为的性质,应当由本人亲自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2023-07-16
    370人看过
  • 法律上实施从重处罚的行为有哪些
    从重处罚的法定情形有违法行为造成较严重后果的,妨碍、逃避或者抗拒执法人员检查,胁迫、诱骗或教唆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犯罪分子具有从重处罚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一、教唆未遂是共同犯罪吗?教唆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只要实施了唆使他人的犯罪的行为,就属于犯罪行为而构成犯罪,不论他人是否接受和是否实施。《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二、不知道的情况下带了毒品怎么办毒品犯罪中,判断被告人对涉案毒品是否明知,不能仅凭被告人供述,而应当依据被告人实施毒品犯罪行为的过程、方式、毒品被查获时的情形等证据,结合被告人的年龄、阅历、智力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被告人不能做出合理解释的,可以认定其“明知”是毒品,但有证据证明确属
    2023-03-27
    299人看过
  •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该虚假的意思表示主要体现在,表意人欠缺内心的真实、非真实的意思表示为相对方所明知,相对人故意实施非真实的合意表示。该行为的存在可能会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所以法律规定该行为是无效的。但是为了保护交易安全,对于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的。一、怎样可以认定合同无效?认定合同无效如下:1,合同意思表示虚假;2、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3、合同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公序良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
    2023-06-25
    478人看过
  • 重大误解行为是否可撤销,重大误解行为撤销权的消灭
    一、重大误解行为是否可撤销重大误解行为可以撤销。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发生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的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二、重大误解行为撤销权的消灭重大误解行为撤销权的消灭是指以下情形:1.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2.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3.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三、重大误解行为如何认定重大误解行为的认定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重大误解本身是一种意思表示,是在错误认识的基础上作出的意思表示。首先,错误认识是性质错误而非价值错误,而个人的价值判断不在此列。其次,依据解释先行于错
    2023-06-24
    78人看过
  • 事实与法律:区分事实行为与法律行为的关键
    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如下:1、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2、法律行为依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事实行为依法律的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法律行为,是法律事实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事实行为分别包括: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以及侵权行为、违约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等。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不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等事实行为。1.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
    2023-07-22
    190人看过
  • 什么情况视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什么情况视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视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情况有:1.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其他行为经追认后才有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
    2023-06-22
    376人看过
  • 如何处理在行诉法实施前的行政行为起诉?
    【案情】翁强伟原是一名国有建筑公司的职工,八十年代初因长期限旷工被单位开除,但其户口仍属城镇居民。1989年3月翁强伟向其原籍所在地的乡政府申请使用集体土地建房,同年3月26日翁强伟取得乡政府批准的一份《集体土地建房用地批准书》,同年5月即在该批准书用地范围内动工建房,但被翁强伟原籍所在的生产组制止,随后乡政府叫其停止施工并暂扣《批准书》。事过七、八年后,翁强伟再次持《建房用地批准书》动工建房,仍然受到生产组制止,遂后翁强伟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赔偿损失,一审法院驳回其诉讼请求,二审法院支持了其诉讼请求。随着时间的推移,案件的另一方当事人生产组却于2012年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分歧】针对生产组提起的行政诉讼,经过审理后一致意见是驳回生产组的起诉,但在驳回的理由上合议庭产生了分歧。第一种观点主张以超过起诉期限为由驳回起诉。第二种观点主张以本案不属法院的受案范围为由驳回生产组的起诉。【审
    2023-06-02
    461人看过
  • 重大误解行为撤销期限
    重大误解合同撤销期限是1年。显失公平和重大误解的协议在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可撤销,此一年为除斥期间,除斥期间一般是不变期间,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断或者延长。一、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期限有什么规定1、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2、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一年期限,属于撤销权消灭的除斥期间。除斥期间就是权利存续的期间,即在此期间内权利存在,超过此期间权利消灭。从超过此期间权利消灭的角度来说,除斥期间也是权利消灭的期间。二、可撤销合同撤销权丧失后的效力为了平衡和保护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以及维护市场交易的安全与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赋予了当事人撤销权,但撤销权的行使并非是无时间限制的权利,它有着法律规定的行使期间。如果撤销权人在该期间内未行使
    2023-03-12
    150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效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的一种类型,是行为中最主要的形式,是法律事实的最基本形式。... 更多>

    #民事法律行为
    相关咨询
    • 因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否具有效力,法律有哪些规定
      陕西在线咨询 2023-12-16
      所谓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 一旦发现存在重大误解时,当事人可以选择是否撤销合同,如果撤销的话,则是要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的申请。
    • 重大误解抗辩权的法律行为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12
      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误解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因此,当事人既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合同内容,也可以申请其撤销合同。另外,撤销权的行使还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进行,如果对方未反对撤销权人作出的撤销合同的意思表示,则可以直接发生撤销合同的后果。
    • 当事人对其行为的法律后果有重大误解
      新疆在线咨询 2022-10-24
      诉讼专业,如果您不擅长法律知识,建议您委托专业律师协助维权,如需帮助,可直接来电详谈。
    • 如何做证明文件重大失实行为的处理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18
      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行为量刑标准:第二百二十九条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前款规定的人员,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一款规定的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出具的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
    • 继承是事实行为还是法律行为的理解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18
      法定继承属于事实行为因为继承牵涉到两方当事人一方是被继承人一方是继承人法定继承的发生并不是基于双方的意思表示而产生换言之继承带来的被继承人财产被处分的行为并不是基于被继承人的意思表示既然没有意思表示当然不是民事法律行为。当然继承权的放弃只涉及一方当事人而且也需有明确的意思表示即明示放弃继承的行为因此是法律行为遗嘱继承包含有被继承人处分自己财产的意思表示因此是法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