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法律上判断医疗过失行为严重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8-18 17:33:02 249 人看过

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四条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一)造成患者死亡或者可能是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二)造成3人以上人身伤害的后果;(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第二十条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纠纷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纠纷的申请后,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提交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纠纷,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医学会组织鉴定。第三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本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行政处理。第三十六条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的报告后,除责令医疗机构及时采取必要的医疗措施,防止损害后果扩大外,还应当组织调查,判断是否属于医疗事故;不能判断是否属于医疗事故的,应当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交给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医学会进行鉴定。第三十八条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纠纷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医疗机构所在地为直辖市,由医疗机构所在地区、县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第四十条当事人既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处理医疗事故纠纷,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卫生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受理的,应当终止处理。第四十三条医疗事故纠纷由双方协商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协商解决之日起7日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并附有协议。第四十四条医疗事故纠纷经人民法院调解或者判决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收到生效的人民法院调解书或者判决书之日起7日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并附有调解书或者判决书。2、《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学会不予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一)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医学会申请鉴定的;(二)医疗事故纠纷涉及多个医疗机构,其中一个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医学会已经受理;(三)医疗事故纠纷已经人民法院调解达成协议或者判决的;(四)当事人已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司法机关委托的除外);(五)非法行医对患者健康造成损害的;(六)卫生部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十五条双方共同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协商提前缴纳鉴定费。卫生行政部门移交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提出处理医疗事故纠纷的当事人提前缴纳鉴定费。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由医疗机构支付;鉴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由申请处理医疗事故纠纷的当事人支付。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的报告后,需要移交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医疗机构支付鉴定费。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通知第三条医疗机构发生或者发现重大医疗过失后,应当在12小时内向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一)医疗机构名称;(二)当事医务人员的姓名、性别、科室、专业、职务和/或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国籍、就诊或入院时间。简要的诊疗经过。现状;(四)重大医疗过失发生的时间和经过;(五)采取的医疗措施;(六)患者的要求;(七)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第五条医疗事故争议未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双方协商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协商解决之日起7日内向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一)双方签订的协议,明确双方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原因。双方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和协商确定的赔偿金额;(二)协议执行计划或者执行情况;(三)医疗机构对当事医务人员的处理;(四)医疗机构整改措施;(五)对当事医务人员的行政处理建议;(六)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什么是重大医疗过失行为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有三类:(一)患者死亡;(二)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发生以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接到医疗机构的报告或者当事人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之日起7日内移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四条

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二)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条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4日 09:3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医疗过失行为相关文章
  • 如何在法律上判断剽窃行为
    法律上判断剽窃的标准有两个:一是剽窃作品是否依法受著作权法保护二是剽窃者是否超出“适当引用”的范围使用他人作品至于“适当引用”的数量限制,《书刊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明确规定:“非诗歌作品的引用不得超过2500字或者引用作品的十分之一。”,“一人或多人引用的作品总量不得超过自己创作总量的十分之一”看完这篇文章,你应该弄清楚这个问题。需要鉴定书面作品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对于原作,应当明确,这样才能更好地依法维权,减少相应的损失。我如果您有任何其他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律师
    2023-05-07
    71人看过
  • 应该怎么判断诊疗过程存在医疗过失行为
    一、应该怎么判断诊疗过程存在医疗过失行为1、诊疗过程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等,过失造成患者人身伤害的,就存在医疗过失行为。2、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第三条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二、医疗保险报销的条件根据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付的基本要求,参保人到医疗保险机构报销自己看病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一般要符合以下条件:1、参保人员必须到基本医疗保险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购药,或持定点医院的大夫开具的医药处方到社会保险机构确定的定点零售药店外购药品。2、参保人员在看病就医过程中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必须符
    2023-04-20
    471人看过
  • 如何判定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失
    卫生部在《关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胎儿死亡事件如何认定的批复》中指出: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胎儿不是一般的民事主体。有关胎儿死亡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被鉴定的主体是孕产妇。因医疗过失造成胎儿在分娩过程中死亡,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可按二或三级医疗事故定级。卫生部2002年1月22日公布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上述卫生规章中提到的“医疗过失”、“重大医疗过失”实际上指的都是医疗过失行为。过失与过失行为是有区别的。过失是过错的一种,指的是一种内部心理活动,是指行为人通过违反义务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应受非难的心理状态。而过失行为则是在这种过失心理支配下产生的一种应受法律谴责的行为。过失是心理学研究的范畴,民法上讲的过失实际上指的是过失行为。《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
    2023-05-01
    358人看过
  •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如何处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分类有哪些?
    医疗过失行为的构成要件就是衡量一个医疗行为是否是过失行为的标准。负有注意义务的当事人应当履行并且是能够履行注意义务但没有履行才是过失行为。当事人在客观上是否能够履行义务是个行业内的规则认定问题,它不能按照日常生活规则来认定,而必须要经过行业内的自律组织。一、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分类(一)导致患者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二)导致了3人以上人身损害的后果;(三)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重大医疗过失,不适用当事人申请处理程序和当事人协商处理(民事责任除外),其处理机关应是卫生行政主管机关和法院:1、它不属于当事人协调处理的范围(民事责任除外),当事人自行协商无效。当事人协商解决中,医方是解决后7日内履行报告义务,需鉴定的由双方共同委托鉴定。鉴定费由双方协商预交和承担。争议解决前,卫生行政部门并无职责主动处理。对重大医疗过失事件,医方应在12小时内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调查,并
    2023-06-08
    360人看过
  •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如何赔偿
    第四十六条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第四十七条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第四十八条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请求,可以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调解时,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并应当依据本条例的规定计算赔偿数额。经调解,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不成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反悔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调解。第四十九条医疗事故赔偿,应当考虑下列因素,确定具体赔偿数额:(一)医疗事故等级;(二)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
    2023-02-04
    74人看过
  •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如何认定?
    1、医疗过失行为是指医务人员在医务活动中因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不是主观故意而是客观上有过失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行为。2、认定医疗行为是否有过失的关键在于医疗行为是否违反了有关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和是否存在主观故意。衡量医疗行为主体是否有过失,不能凭主观推断,而要靠认真、科学地判定。3、医疗过失行为可以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后果,无论这一损害后果的严重程度如何,都已经损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而这一损害是患者到医疗机构寻求治疗时由医疗机构附加给患者的。因此,医疗机构有责任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避免和防止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出行政处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六条卫生行政部门接
    2023-03-05
    376人看过
换一批
#医疗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医疗过失行为是指该医疗行为人有法定的注意义务却没有履行,导致过失行为的发生。医疗过失行为的构成必须要满足以下4个要件,行为人有法定的注意义务;行为人具有履行注意义务的能力;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履行注意义务;行为人没有履行注意义务。... 更多>

    #医疗过失行为
    相关咨询
    • 如何在法律上判断医疗过失行为严重
      河北在线咨询 2021-11-14
      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四条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一)造成患者死亡或者可能是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二)造成3人以上人身伤害的后果;(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第二十条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纠纷
    • 如何判断医疗行为是否为过失
      海南在线咨询 2023-01-06
      医疗过失是指在为患者诊治疾病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它背离了医学科学实践活动的目的,扭曲了医疗行为的意图,从根本上说它是医疗行为的负性结果。医疗过失包括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纠纷,是指引起纠纷的原因来自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过失行为,医方未尽其应尽的注意义务,可以认定为存在医疗过失,如因此导致损害发生的,应承担赔偿责任。医方履行了相应的专家注意义务,不存在医疗过失,患者遭受的损失就不能认为是医疗过失所致,医方
    • 严重医疗过失,如何认定医疗过失
      浙江在线咨询 2021-12-13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下列重大医疗过失:(1)患者死亡或者二级以上医疗事故;(2)造成3人以上人身伤害;(3)国务院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 2022年如何判断医疗行为是否为过失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1-21
      医疗过失是指在为患者诊治疾病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它背离了医学科学实践活动的目的,扭曲了医疗行为的意图,从根本上说它是医疗行为的负性结果。医疗过失包括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纠纷,是指引起纠纷的原因来自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过失行为,医方未尽其应尽的注意义务,可以认定为存在医疗过失,如因此导致损害发生的,应承担赔偿责任。医方履行了相应的专家注意义务,不存在医疗过失,患者遭受的损失就不能认为是医疗过失所致,医方
    • 如何判断医疗过失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6-08
      判断误诊应从以下两个角度考虑: 第一,责任性误诊,是指医生马虎行事、疏忽大意,对工作不负责任造成的误诊。常见的责任性误诊错误有以下几种:采集病史草率,不详细地询问病史,不重视患者或家属提供的情况;忽视其他医疗单位或其他科的资料,不重视陪护医务人员意见;不认真分析病因,放弃关键性的检查项目、盲目自信,不听取他人意见,甚至不执行上级医生的指示;对疑难问题不及时请示或会诊,擅自鲁莽行事。 第二,技术性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