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以起诉第三者赔偿精神损失吗?
1、不一定可以起诉第三者赔偿精神损失。
如果第三者造成了当事人的实际损害,主张赔偿(包括精损害赔偿)从法理上是可以成立的。比如第三者的介入造成了当事人因此而自残、自伤、自杀等造成了精神上的实际损害且损害后果明显的,可以适用民法典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2、没有实质性损失的情况下,一般不会支持精神损失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是权利主体因其人身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而使其遭受精神痛苦或精神受到损害而要求侵害人给予赔偿的一种民事责任,是现代民法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组织部分。
二、离婚时可以起诉小三吗?
1、离婚时一般不可以起诉小三。
在离婚诉讼中,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为离婚诉讼当事人中无过错方的配偶,排除了原告起诉小三的可能,其次,法律不能牺牲他人的合法权益而保护另一人的合法权益,感情是道德调整范畴而非法律所能规范,但如果小三收受了男方赠与的财物,且该财物是夫妻共同财产购买的,可以以请求返还不当得利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小三。
2、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1)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2)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5)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只有是满足一定的条件,才可以提出希望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若是想向法院提出希望获得第三者支付的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是需要向法院提交相关证明自己满足获得赔偿的材料,对于提交的材料不足的情形,法院极有可能并不会受理该诉讼请求。
-
妻子和第三者非法同居,起诉离婚赔偿我精神损失吗
95人看过
-
第三者给家人造成损失可以对第三者起诉吗
140人看过
-
起诉第三者破坏婚姻精神损害赔偿标准是多少
273人看过
-
起诉小三赔偿精神损失费大概能赔偿多少?
86人看过
-
三者险承担精神损害赔偿?
474人看过
-
不按照噪音精神损失费赔偿标准赔偿可以起诉吗?
295人看过
精神损失是指因为他人的错误行为或过失而遭受到精神上的伤害时,他有权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精神损失赔偿责任。这种赔偿是针对精神上的痛苦、悲伤、焦虑、精神恐惧等非物质性损失的一种补偿。精神损失要求在法律上的确立是为了保护个人...... 更多>
-
精神损害赔偿可以向第三者索要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04-12如果第三者造成了当事人的实际损害,主张赔偿(包括精损害赔偿)从法理上是可以成立的。比如第三者的介入造成了当事人因此而自残、自伤、自杀等造成了精神上的实际损害且损害后果明显的,可以适用侵权责任法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但没有明显的实际损害,仅以第三者介入侵犯了当事人的家庭幸福权而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其主张难以得到支持。一是归责上难以确立责任主体,有时第三者并非主要过错人或责任人,难以明确是谁对谁的侵权;二
-
第三者破坏婚姻精神损失费要起诉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3-08-31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中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
第三者赔偿损失可以申请第三者损害赔偿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3-06-07第三者插足是否向婚姻一方的无过错方承担责任。目前没有法律依据,第三者插足导致婚姻破裂的,合法婚姻的无过错方可以向过错方(配偶)请求赔偿。第三者实施的违法行为,侵害合法配偶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并且已经造成严重后果的,受害者一方可以依据法律的有关规定提起侵权损害赔偿之诉;如果第三者的行为构成刑法规定的重婚罪,就应当依法追究第三者的刑事责任。
-
精神损害赔偿能要求第三者赔偿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1-04-12如果第三者造成了当事人的实际损害,主张赔偿(包括精损害赔偿)从法理上是可以成立的。比如第三者的介入造成了当事人因此而自残、自伤、自杀等造成了精神上的实际损害且损害后果明显的,可以适用侵权责任法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但没有明显的实际损害,仅以第三者介入侵犯了当事人的家庭幸福权而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其主张难以得到支持。一是归责上难以确立责任主体,有时第三者并非主要过错人或责任人,难以明确是谁对谁的侵权;二
-
可以要求精神赔偿吗,向第三者索赔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2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以下方式:(一)致人残疾的,为残疾赔偿金;第十条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法律、行政法规对残疾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