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必要性的规定是怎样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2-06 01:31:47 174 人看过

《关于建立逮捕必要性和不捕理由说明制的实施办法》

第一条逮捕必要性和不捕理由双向说明是指公安机关在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和人民检察院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时,分别应当对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必要性和不批准逮捕的理由进行说明的工作。

第二条逮捕必要性说明,是指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公安机关提请逮捕犯罪嫌疑人时,除提供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证据外,还应当收集、提供犯罪嫌疑人具有《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情形的证据材料。侦查机关在提请批准逮捕书中应对逮捕必要性予以叙明,并列清相关证据材料目录。相关证据材料作为独立的“逮捕必要性证明材料”部分装入侦查卷宗中。

不批捕理由说明,是指依照《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八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提请逮捕的案件,经过审查后认为不符合逮捕条件,在依法作出不捕决定的同时,应当制作《不批准逮捕理由说明书》,向公安机关说明不捕理由,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提出具体补查意见。

第三条公安机关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应当收集、提供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以下五种社会危险性可能的证据材料:

(一)犯罪嫌疑人具有实施新的犯罪可能,主要指:

1.曾因同类违法犯罪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的;

2.系惯犯或多次实施犯罪行为的;

3.以违法犯罪活动为主要收入来源的;

4.具有吸毒、赌博等恶习的;

5.有证据证明在策划、预备实施新的犯罪的;

6.有迹象表明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犯罪嫌疑人具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可能,主要指:

1.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严重毒品犯罪,爆炸、放火、投放危险物质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以及在黑社会性质组织、恶势力犯罪中起组织、领导、策划等重要作用的;

2.有证据或者迹象表明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前或者案发后正在积极策划、组织或者预备实施上述犯罪行为的;

3.系因长期矛盾引发犯罪,不予羁押可能激化矛盾,引发更严重后果的;

4.其他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情形的。

(三)犯罪嫌疑人具有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可能,主要指:

1.犯罪嫌疑人在归案前已经着手实施或者归案后企图实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行为的;

2.有证据证实有犯罪事实,但犯罪嫌疑人拒不供认的;

3.有同案犯在逃,或有其他犯罪事实待查证,不予羁押有碍全案侦查的;

4.有证据证明或有迹象表明有威逼、利诱或干扰证人作证情形的;

5.其他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情形的。

(四)犯罪嫌疑人具有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证人、鉴定人实施打击、报复可能,主要指:

1.扬言、准备或实施打击、报复行为的;

2.有证据或迹象表明,犯罪嫌疑人准备、策划、实施打击、报复的;

3.可能利用职权实施刁难、要挟、迫害等打击、报复行为的;

4.其他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证人、鉴定人实施打击、报复的情形。

(五)犯罪嫌疑人具有企图自杀或者逃跑可能,主要指:

1.曾经自杀或自残的;

2.在案发后逃匿被抓获的;

3.有迹象表明准备自杀、自残或逃跑的;

4.居无定所、流窜作案的;

5.其他企图自杀或逃跑的情形。

第四条公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提请逮捕的,应当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理由及证据进行说明。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的犯罪嫌疑人提请逮捕的,应当对其曾经故意犯罪的情形进行说明,并附被判处刑罚的判决书、刑事裁定书、释放证明等前科证明材料。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身份不明的犯罪嫌疑人提请逮捕的,应当对经侦查仍不能确定犯罪嫌疑人身份的情形进行说明,并提供犯罪嫌疑人拒不供述其身份信息和反映查找、核实犯罪嫌疑人身份信息的过程及结果的证明材料。

第五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认为犯罪嫌疑人“身份不明”:

(一)犯罪嫌疑人不讲身份信息,侦查机关通过指纹比对、网上户籍信息查询等方式无法确定其真实身份的;

(二)犯罪嫌疑人虽有供述,但经网上户籍信息查询或向户籍派出所调查,核实不相符的,或者明显虚假、无法核实的;

(三)用尽其他侦查手段,仍无法确定其真实身份的。

第六条公安机关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应当对犯罪嫌疑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的情形进行说明,并收集、提供犯罪嫌疑人存在违反《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一百条、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的证据材料及执行机关履行执行、传讯、检查、通信监控等监督职责的证明材料。

第七条侦查机关提供的证据材料,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有下列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的行为,检察机关应当对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

(一)故意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企图自杀、逃跑,逃避侦查、审查起诉的;

(三)实施毁灭、伪造证据,串供或者干扰证人作证,足以影响侦查、审查起诉工作正常进行的;

(四)对被害人、证人、举报人、控告人及其他人员实施打击、报复的。

第八条侦查机关提供的证据材料,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有下列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行为,检察机关可以对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两次以上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

(二)经传讯不到案,造成严重后果,或者经两次以上传讯不到案的;

(三)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未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公安机关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违反规定进入特定场所、与特定人员会见或者通信、从事特定活动,严重妨碍诉讼程序正常进行的。

第九条侦查机关提供的证据材料,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有下列违反监视居住规定的行为,情节严重的,检察机关可以对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

(一)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两次以上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会见他人或者通信,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两次以上未经批准,擅自会见他人或者通信的;

(三)经传讯不到案,造成严重后果,或者经两次以上传讯不到案的。

第十条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行较轻,且没有其他重大犯罪嫌疑,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一)属于预备犯、中止犯,或者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

(二)主观恶性较小的初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胁从犯,犯罪后自首、有立功表现或者积极退赃、赔偿损失、确有悔罪表现的;

(三)过失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犯罪后有悔罪表现,有效控制损失或者积极赔偿损失的;

(四)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双方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达成和解协议,经审查,认为和解系自愿、合法且已经履行或者提供担保的;

(五)犯罪嫌疑人系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在校学生,本人有悔罪表现,其家庭、学校或者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具备监护、帮教条件的;

(六)年满七十五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七)其他无逮捕必要的情形。

第十一条对于犯罪嫌疑人系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或者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抚养人,一般不批准逮捕。

第十二条对应当逮捕但正在服刑、强制戒毒的犯罪嫌疑人,因其人身已经受到合法控制,不具备继续危害社会或者妨害诉讼进行可能,一般不批准逮捕。但是,因诉讼进行确有必要的,可以批准逮捕。

第十三条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后拟不批准逮捕的,应当事先与公安机关沟通,听取意见。在依法作出不批捕决定后,应当结合案件情况和法律规定制作《不批准逮捕理由说明书》,阐述不批捕理由:

(一)对于绝对不捕案件,应根据犯罪构成和法律规定,重点从罪与非罪、是否应负刑事责任等方面向公安机关说明不捕理由。

(二)对于相对不捕案件,应在阐明构成犯罪的基础上,重点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社会危害程度、悔罪表现、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以及是否具备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等方面对“无逮捕必要”进行论证说明。

(三)对于存疑不捕案件,应围绕证据来源是否合法,证据是否足以认定犯罪事实和犯罪主观故意,有无合理辩解,证据间的矛盾是否排除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需要进一步补充侦查的,应当另附《补充侦查提纲》,列明需要查清的事实和需要收集、核实的证据。

第十四条公安机关收到不批准逮捕决定书后,应当立即释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对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决定有异议的,可与人民检察院进行沟通,经沟通仍存有异议的,可以按照法律规定要求复议,复议意见不被接受的,可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

第十五条因公安机关提供的逮捕必要性证据不充分而不批准逮捕的案件,公安机关在要求复议、提请复核时补充提供相关证据的,视为新的证据,人民检察院应当建议公安机关重新提请批准逮捕。

第十六条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律师提出不构成犯罪、无逮捕必要、不适宜羁押等意见以及相关证据材料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应当认真审查。必要时,可以当面听取律师意见。

人民检察院采纳律师提出的意见及相关证据材料,应当事先与公安机关沟通。在依法作出不捕决定时,应当在《不批准逮捕理由说明书》中说明采纳的情况和理由。

第十七条人民检察院应当对公安机关提供的“逮捕必要性”理由及有关证据材料进行审查,并视情开展必要的复核和调查。公安机关未对“逮捕必要性”说明理由的,人民检察院应当通知公安机关在三日内补充说明。

第十八条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工作情况,交流办案经验,评析案件质量,共同分析研究实行逮捕必要性和不捕理由双向说明制度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并形成会议纪要。

第十九条检察院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的,公安机关和检察院要共同做好被害人、法定代理人及其近亲属的说理工作,避免引发案件。

第二十条本实施办法由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河北省公安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实施办法自下发之日起试行。

二、满足什么条件会被逮捕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公安机关在侦查案件期间,若是发现犯罪嫌疑人有实施新的犯罪行为的动机,且有足够的理由怀疑其再次实施犯罪行为,那么为了减少此犯罪嫌疑人对社会的危害性,公安机关是可以向法院提出逮捕的请求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八十八条 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可以讯问犯罪嫌疑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n(一)对是否符合逮捕条件有疑问的;\n(二)犯罪嫌疑人要求向检察人员当面陈述的;\n(三)侦查活动可能有重大违法行为的。\n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可以询问证人等诉讼参与人,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11日 19:5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逮捕必要性条件解释
    一、逮捕必要性条件解释、逮捕必要性条件是什么逮捕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3.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法条链接: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
    2023-03-25
    209人看过
  • 逮捕后是不是需要必要性审查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2、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应当对其进行羁押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有关机关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
    2024-05-13
    446人看过
  • 客观证明是逮捕的必要性审查方式
    当前对于逮捕必要性审查方式,我国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是主观心证。这往往容易导致司法腐败,也是犯罪嫌疑人、受害人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客观证明是摒弃主观心证的好方法。逮捕必要性的证明,要求侦查机关在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时,不仅要在提请批准逮捕意见书中就有逮捕必要性的情况说明,还要提供证明犯罪嫌疑人有逮捕必要性的证据材料,同时侦查监督部门在审查逮捕犯罪嫌疑人时要对逮捕必要性进行论证。客观证明的审查方式要求:1.侦查机关的提捕方式要更加完善逮捕必要性的审查认定是一个判断的过程。既然是判断,就得依据一定素材来形成主观认识。在实践中检察机关可以要求侦查机关在卷中增加一部分证据,即有逮捕必要的客观材料,目的在于让逮捕的决定者获得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这就使得侦查人员不仅要收集与案件事实有关证据,还要收集犯罪嫌疑人有无逮捕必要的证据,如:行政刑事处罚记录、平时表现、退赃赔偿情况等等。2.检察机关的审查方式
    2023-04-25
    190人看过
  • 逮捕的必要性主要包括哪些情形?
    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由于逮捕是最严厉的强制措施,只有在确有必要时才可以适用。即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上述两项条件,但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足以防止其危害社会的,即无逮捕必要,不应逮捕。1、可能继续实施犯罪行为,危害社会的;2、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3、可能自杀或者逃跑的;4、可能实施打击报复行为的;5、可能有碍其他案件侦查的;6、其他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情形。试行逮捕的情形有哪些刑事诉讼法第79条分三款规定了三种逮捕的情形。相关司法解释还规定了不予逮捕的情形,包括应当不予逮捕和可以不予逮捕。刑事诉讼法第79条第1款规定的情形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应当予以逮捕。这一类逮捕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刑事诉讼法第79条第2款规定的情形
    2023-08-17
    162人看过
  • 逮捕后取保候审是叫羁押逮捕必要性审查吗
    一、逮捕后取保候审是叫羁押逮捕必要性审查吗对于被逮捕后成功取得取保候审权利的情况,这不能被称之为羁押逮捕必要性审查。那么什么才是所谓的“羁押必要性审查”?通俗来说,就是由检察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的第九十五条所规定,对已是被逮捕的犯罪者或被告人进行深入审视,判断他们是否还有必要继续收监待审。若经审查证实无需再加收监,检察院便会向负责此案件的执法人员提供相关建议,以便使其转为变更为其他更为适当的刑罚措施或予以释放。值得强调的是,羁押必要性审查与取保候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前者实质上仅限于刑侦工作期间采用的一种强制策略,而且必须在案件正处于调查处理环节时向现正在办理案件的公安机构提出申请。因此,尽管羁押必要性审查与取保候审同属法定程序,但两者却存在本质区别。《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
    2024-04-08
    491人看过
  • 逮捕必要性条件把握不严的原因
    实践中出现逮捕必要性条件把握不严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1.诉讼理念和诉讼构造方面我国实行的仍是犯罪控制刑事诉讼理念,在诉讼构造上属于各管一段的诉讼阶段论,其中侦查阶段是刑事诉讼的源头,负责收集绝大部分证据材料,无疑成为诉讼进程的重心与关键,侦查机关必须有与其繁重艰巨的取证任务相适应的强大权力。因此,公安机关有权将犯罪嫌疑人进行长时间的审前羁押,这也是有效突破口供从而获取其它证据的的便利途径。2.取保候审等替代性强制措施方面在实践中,取保候审存在脱保成本低,犯罪嫌疑人逃避、妨碍刑事诉讼的风险,甚至发生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再违法犯罪的情况。对于外地人取保,要么无法提供保证人,要么保证人自身需要别人保证;至于保证金,如果数额大,嫌疑人无力承担,如果数额小,又难以起到保证作用,即使勉强取保,通常存在联系困难,不能及时到案,影响侦查工作效率等弊端。监视居住由于操作困难(外来人口许
    2023-04-25
    276人看过
  • “无逮捕必要”需要规范
    无逮捕必要是检察机关针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的请求,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虽然已涉嫌犯罪,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独立运用附加刑,或者虽然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时,而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的理由。无逮捕必要作为检察机关行使逮捕权的依据之一,司法实践中存在一定的误区。一是片面强调逮捕的作用,认为只有逮捕才能体现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进而导致逮捕权的滥用。二是不愿冒风险,由于有无逮捕必要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客观标准,在实际运用中全凭检察官的主观判断,因担心作出无逮捕必要决定后发生犯罪嫌疑人外逃或再次危害社会等情形,很多检察官不愿作出无逮捕必要的决定。笔者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建立无逮捕必要制度,对符合无逮捕必要不捕条件的案件进行规范。
    2023-06-11
    201人看过
  • 轻刑案件逮捕要说明必要性
    根据福州市人大常委会要求,日前,市检察院制定出台有关工作意见,加强对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完善与公安机关信息互相通报制度。检察机关就刑事案件的批捕、起诉、不捕、不诉、退回补充侦查情况,复议、复核和刑事立案监督、侦查监督情况向公安机关通报。公安机关就刑事案件的发案、立案、破案情况,刑拘、取保候审、释放和撤案情况,以及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的情况向检察机关通报。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机制。与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争取今年内与工商、税务等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信息管理系统联网,并逐步扩大到其他行政执法部门。促进行政执法机关及时向检察机关提供可能涉嫌犯罪的案件情况或者有关案件材料。推行轻刑案件逮捕必要性说明制度及侦查人员旁听庭审制度。积极与公安机关沟通协商,就全面推行轻刑案件逮捕必要性说明制度,争取在年底前形成规范性文件下发执行,有效落实慎捕原则。建立强制性侦查措施的监督机制。
    2023-06-11
    312人看过
  • 批捕时律师申请逮捕必要性审查的依据是什么?
    一、批捕时律师申请逮捕必要性审查的依据是什么?依据《刑诉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正是基于刑诉法的上述规定,确立了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简单地说,羁押必要性审查,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无继续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建议办案机关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监督活动。二、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程序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程序主要包括受理、初审、立案、审查、结案的几个部分。1、申请与受理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除了批准逮捕的检察部门依据职权启动外,主要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辩护人通过申请启动。申请人应当向刑事案件办案机关对应的同级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请,并说明不需要羁押的理由。受理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当在三个工作日以内进行初审,并提出是否立案审查的意见。对于无理由或者理由
    2023-04-28
    375人看过
  • 逮捕人被逮捕后,检察院是否还要对羁押必要性审查
    1、仍然要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经审查认为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法院释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变更强制措施。2、法律依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五百七十三条一、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内容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情况,原案涉嫌的罪名、犯罪的性质、情节,可能判处的刑罚;2、原案所处的诉讼阶段,侦查取证的进展情况,犯罪事实是否基本查清,证据是否收集固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认罪,供述是否稳定;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羁押期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有相应的审批手续,羁押期限是否即将届满,是否属于羁押超过五年的久押不决案件或者羁押期限已满四年的久押不决预警案件;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存在可能作不起诉处理、被判处管制、拘役、独立适用附加刑、免予刑事处罚、判决无罪或者宣告缓刑的情形;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2023-06-23
    68人看过
  • “轻刑案件”逮捕必要性的理解与把握
    一、“轻刑案件”逮捕必要性的理解我们在审查逮捕案件时,对犯罪嫌疑人是否应当予以逮捕,通常情况下是从三个方面来考量,即逮捕的三个条件。一是证据要件,就是有证据证明需要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犯罪行为,这是逮捕的事实基础;二是刑罚要件,就是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这是我们在审查逮捕时,根据所认定的事实,对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可能会被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所作出的一种预判,而并不是最终结论。三是社会危险性要件,就是有逮捕必要,即对犯罪嫌疑人适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时应适用逮捕。实践中对那些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的有组织犯罪、黑社会性质犯罪和严重暴力犯罪,由于对犯罪嫌疑人的量刑大都是可能判处三年以上实体刑罚认定为“有逮捕必要”应该说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但是对于“轻刑案件”,由于案件本身属罪行较轻,危害结果不严重,现行刑法所规定的量刑一般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单
    2023-06-14
    156人看过
  • 是否可以在逮捕前进行必要性审查来保护被逮捕人的权益?
    逮捕前可以提出羁押必要性审查,但通常是在逮捕后提出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逮捕后的必要性审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逮捕后一般羁押多久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因为特殊原因,在较长时间内不宜交付审判的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常大会务委员会批准延期审理。
    2023-07-03
    70人看过
  • 无逮捕必要性律师意见书怎么写?
    无逮捕必要性律师意见书北京市X区人民检察院:北京市XX律师事务所依法接受犯罪嫌疑人李某妻子刘X的委托,指派张XX律师为其依法辩护。现就犯罪嫌疑人李某涉嫌非法经营一案,是否批准逮捕提出以下法律意见:1、本律师两次会见嫌疑人李某,根据其向律师的陈述,嫌疑人李某仅系普通的快递员,其从快递公司提取货物后,根据公司规定给收货人派送货物,其不知晓派送的货物系烟草制品,而且其作为快递派送人员,有别于快递收件人员,李某并无扫描货物的设备,仅仅是从外观、根据肉眼上去观察货物,涉案的货物外观上与普通货物无差别。李某对涉案货物系烟草制品,并不知晓,不明知也不应知。嫌疑人李某主观上并无非法经营的故意,其派送货物的行为也不构成非法经营。2、嫌疑人李某涉嫌的非法经营罪无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的现实危险性,也非暴力性犯罪,不会危害他人人身、财产安全。李某未受过刑事处罚,主观恶性和社会危险都较小,对其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不
    2023-04-01
    195人看过
  • 批准逮捕的必要条件
    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包括了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二是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三是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经查证属实。犯罪事实可以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数个犯罪行为中的一个。不服批准逮捕的司法解释是什么控告申诉检察部门管辖下列刑事申诉:(一)不服人民检察院不批捕决定的申诉;(二)不服人民检察院不起诉决定的申诉;(三)不服人民检察院撤销案件的申诉;(四)不服人民检察院其它处理决定的申诉;(五)不服人民法院已执行完毕的刑事判决的申诉以及被害人不服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且正在执行中的刑事判决的申诉。按照此规定,由本院做出的不逮捕决定,若受害人不服,可到检察院控告申诉部门进行申诉。但往往是,受害人有时对不逮捕这一决定难以得知,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
    2023-07-11
    168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哪些人有逮捕必要性?要被逮捕的除了犯法?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7-24
      法律有规定。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
    • 逮捕必要性说明书范X需要怎样办的呢?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01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 羁押必要性审查是在逮捕前还是逮捕后
      贵州在线咨询 2024-05-14
      羁押必要性审查是在逮捕后,启动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方式:1、依职权启动,人民检察院在办案过程中可以依职权主动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2、依申请启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3、看守所根据在押人员身体状况,可以建议人民检察院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
    • 逮捕必要性有那些?犯了什么错必须逮捕?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06
      新刑事诉讼法规定: 第七十九条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
    • 逮捕后需要必要性审查
      山东在线咨询 2023-11-12
      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应当对其进行羁押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有关机关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