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险过当行为的特征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11 11:40:18 334 人看过

避险过当行为是一种犯罪行为,它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特征:

1、避险过当行为具有主观罪过性。避险人主观上存在避险的正当目的,但同时也负有避免避险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义务。行为人疏于履行该义务致使损害结果发生,其对避险过当的结果持有放任或过失的心理态度,具有主观罪过性。

2、避险过当具有客观的、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这是避险过当行为与紧急避险行为的本质区别。从客观上讲,避险行为的强度、后果已超过必要限度,给受损害的法益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从而危害了社会,违背了法律对避险行为合法化的要求。

一、胁从犯和避险过当是一个意思吗

胁从犯和避险过当不是一个意思;

1、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这里的被胁迫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在精神上受一定程度的威逼或者强制。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没有完全丧失意志自由,因此仍应对其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胁从犯仅包括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不包括被诱骗而参加犯罪的情形。

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并非完全丧失意志自由,仅是不完全自愿地、而尚有选择的自由,否则,如果行为人的身体完全受到外在的暴力强制,完全丧失了选择行动的自由,可以认为为不可抗力或者紧急避险而不负刑事责任。

2、避险过当在《刑法》中有明确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刑法违法阻却事由有哪些

1、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2、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4日 11:1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避险过当相关文章
  • 紧急避险的特点探究
    紧急避险的法律规定的刑法要件和特征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即必须有威胁合法利益的危险发生,且危险正在发生,并且是了使合法利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而且避险行为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的,最后在避险程度上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因此对于紧急避险的认定应该按照法律规定的要件严格认定,从而对当事人进行合法的权益保护。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区别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行为。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2023-07-01
    122人看过
  • 在避险中如何区分紧急避险与避险过当
    一、在避险中如何区分紧急避险与避险过当紧急避险和避险过当的区别在于紧急避险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刑法》第二十一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二、紧急避险的损害怎么赔偿紧急避险损害该这样赔偿:1.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造成危险的人承担民事责任;2.危险是自然原因造成的,紧急避险人采取的措施不当的,行为人不承担民事责任;3.受害人要求赔偿的,可以责令受益人适当赔偿;4.紧急避险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的;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造成危险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是自然原因造成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适当的民事责任。紧急避险措施
    2023-10-22
    285人看过
  •  紧急避险是指哪类行为?
    紧急避险是指在面临危险时采取的紧急行动,如保护自己或他人免受伤害。如果紧急避险造成损害,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如果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伤害,则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对于正在进行的严重暴力犯罪,如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伤害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是指当国家、公共利益、个人或他人的生命安全、财产或其他权利正面临危险时,必须采取的紧急避险行动。造成损害的,不承担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伤害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紧 急 避 险 超 过 必 要 限 度 会 承 担 什 么 责 任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
    2023-09-11
    369人看过
  •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是否属于正当行为?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属于正当行为。正当行为是指客观上造成一定损害结果,形式上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质上既不具备社会危害性,也不具备刑事违法性的行为,例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依法执行职务、正当冒险行为等。《民法典》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民法典》第二十一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
    2024-04-25
    136人看过
  • 紧急避险和避险过当分别是什么意思
    1、紧急避险紧急避险,又称紧急避难。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较小的另一方的合法利益,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一种。特点是在两个合法权益发生冲突,为了保护某种较大的权益,在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不得不损害另一较小的权益。因而不构成犯罪,行为人也不负刑事责任。成立条件为:(1)为了保护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危险的损害。(2)客观上具有正在发生的真实危险。(3)迫不得已而采取的行为。(4)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而造成不应有的危害。中国刑法的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2、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伤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
    2023-03-01
    176人看过
  • 紧急避险当事人受限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为了避免本人危险而采取紧急避险的行为,不能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也就是说对正在发生的危险负有特定职责的人,不能为了使自己避免这种危险而采取紧急避险的行为。这里所说的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是指担任的职务或者从事的业务要求其对一定的危险负有排除的职责,同一定危险作斗争是其职业义务,包括消防队员、医生、护士、船长、海员、民航驾驶员、防汛员、警卫员、警察等的职业义务。也就是说消防队员不能借口避免自己烧伤而拒不参加救火;医生不能因怕传染,而把拒绝给传染病人治疗说成是紧急避险;负有职责追捕持枪罪犯的公安人员,不能为了自己免受枪击而逃离现场等等。由于他们职务、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有同特种危险作斗争的法律义务,牺牲个人的利益,保护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是其工作职责的要求,不容推卸,在危险出现时,他们不能实行紧急避险行为。如果负有这种特定责任的人,遇到危险时,不挺身而出保
    2023-06-11
    471人看过
  • 合法行为能不能紧急避险
    一、合法行为能不能紧急避险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对合法行为可以紧急避险。二、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区别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都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而给他人的某种权利或者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害,同属于正当行为。但是二者又有着明显的区别。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主要区别有:1、危险的来源不同。正当防卫的危险来源是人的不法侵害行为;而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比较广泛,可以是不法侵害,也可以是自然灾害、动物的侵袭。在遭遇到人的不法侵害时,如果行为人是对不法侵害人进行反击,属于正当防卫;如果为了躲避不法侵害,而损害第三人(不法侵害之外的人)利益的,属于紧急避险。2、紧急避险必须是出于迫不得
    2023-05-06
    333人看过
  • 何时会出现紧急避险行为?
    紧急避险行为,是指行为人在遇到某种危险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遭受损害,不得已而采取的侵犯法律所保护的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行为。如为了防止火势蔓延,而将火灾现场周围的房屋拆除:为了防止遭遇暴风的货轮全船沉没,而将船上的部分货物抛到海里等。紧急避险行为实际上是对社会有益的行为。且行为人是出于不得已而为,主观上没有违法的动机。因此,紧急避险行为是一种合法的行为,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如果危险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采取的措施又无不当,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采取的措施又无不当,则紧急避险人也不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要求补偿的,可以责令受益人适当补偿。对紧急避险行为可以实施正当防卫吗?对紧急避险可以正当防卫,但是需要满足一定的法定条件。根据当前通说,不能通过保护生命而牺牲
    2023-07-06
    112人看过
  • 紧急避险属于自助行为吗
    一、紧急避险属于自助行为吗紧急避险不属于自助行为,自助行为的性质属于私力救济,与紧急避险、正当防卫的性质是相同的。私力救济分为自卫行为和自助行为,上述的紧急避险自卫行为。自助行为是指是指权利人受到不法侵害之后,为保全或者恢复自己的权利,在情势紧迫而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助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对他人的财产或自由施加扣押、拘束或其他相应措施的行为。而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较小的另一方的合法利益,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二、自助行为构成要件1.必须是为保护权利人自己的合法权益;2.必须情事紧迫而又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助;3.必须为法律和社会公德所认可的强制措施;4.必须不得超过必要限度,如可以扣押财产,但不能羁押人身,(并非绝对不能限制人身自由,但只能在必要的情况下,且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超过必要限度的,
    2023-05-01
    321人看过
  • 如何判断紧急避险和避险过当之间的不同
    一、如何判断紧急避险和避险过当之间的不同紧急避险和避险过当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超过了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紧急避险是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损害另一法益以保护较大法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避险过当则是指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这意味着紧急避险行为从有利于社会到有害于社会的转化,其性质也由合法行为转变为违法行为。二、紧急避险要承担民事责任吗紧急避险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
    2023-10-25
    128人看过
  • 打架被追“借”车跑数紧急避险过当
    与人打架被追得脚软,钻进路边的出租车开起来就跑。在车外抽烟的出租车司机打车追赶,抢车男子以为是仇家在追赶,便猛踩油门下车借火遭遇抢车11月12日1时许,丹东市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一名男子抢了一辆出租车后正在逃跑。民警到达月亮岛转盘附近时,发现一辆出租车撞在路边花坛上,车内一名浑身是血的男子,惊恐地坐在驾驶座上不肯下车。被抢出租车司机杨某讲,当时他正在锦江山大街附近等活,因为想吸烟,便下车到附近借火,下车时车钥匙没拔。当他转身往回走时,发现几名男子手拿啤酒瓶,正在拽他出租车的副驾驶车门突然,他发现出租车居然开动了,这时他才发现车上坐着一个人。不会是抢车的吧?杨某马上搭乘另一辆出租车紧随其后,追赶了上去,并马上拨打了报警电话。被抢的车见后面有人追赶,加快了速度。开到月亮岛转盘时,由于车速过快转弯不及,撞在了路边的花坛上。抢车原为紧急避险在派出所里,抢车男子说,自己姓郭,是沈阳人,不久前到
    2023-06-08
    333人看过
  • 什么是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如何承担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是指行为人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超过了法律所规定的限度,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超过了使受到正在发生危险的合法权益免遭损害所必需的强度;二是在客观结果上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在紧急避险情况下,损害尽可能小的合法权益去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是紧急避险的目的所在。只有牺牲较小的权益保护较大的权益,对社会、国家和人民才是有利的。如果本末倒置,因小失大,避险是为了保护较小的利益,而牺牲了较大的利益,这种紧急避险就超过了必要限度。在这种情况下,紧急避险不仅失去其存在的意义,而且由于其所造成的不应有的损害,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了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法律明确规定,紧急避险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由于紧急避险行为前提是正当的,行为人主观动
    2023-06-11
    388人看过
  • 陈冬生的行为是否属于紧急避险?
    [案情介绍]1991年7月的湖北,正是天气炎热,农活繁忙的季节。陈*生今年承包了5亩旱地,全种上了小麦,赶上今年风调雨顺,虫害少,小麦今年又要丰收。陈*生的5亩旱地紧靠在公路边上,公路两边是两排高大茂密的白杨树,给炎热的夏天带来了一丝阴凉的希望。这天,陈*生割了一亩多地麦子,坐在树荫底下,喝了点凉茶,望望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看看地里金黄金黄的麦子,不时地逗逗路边邻居家正在公路上玩耍的两个小孩。突然,陈*生看见东边开来一辆黄河牌汽车,速度非常快,与此同时,从西边也开来一辆吉普车,速度也很快。这么窄的公路,两辆车速度又这么快,小孩还在路中间,太危险了。陈*生脑子里转了这个念头后,即迅速站起,一面奔向小孩,一面高喊让小孩躲开。两辆车马上就要相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陈*生疾步奔到小孩跟前,一左一右把两小孩都推进路边的小水沟里,自己也滚到沟里,吉普车也在此刻被黄河牌汽车撞翻。两个小孩都幸免于难,陈
    2022-11-11
    79人看过
  • 胁从犯中的胁迫行为与紧急避险
    从紧急避险的概念来看,其与胁从犯因被胁迫行为而实施犯罪行为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英美刑法中,紧急避险与被胁迫行为均作为一种合法的辩护事由,两者的区别不大,但是其主要区别主要在于威胁的来源不同,紧急避险的来源是自然力量,被胁迫行为是人的行为,紧急避险也可以看成是自然力量引起的被迫行为,而被胁迫行为也可以理解成人的行为引起的紧急避险。我国刑法理论认为,作为紧急避险前提的危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人为的,如犯罪分子以行凶杀人相威胁;二是自然的,如地震,火灾等使得行为人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等。在被迫行为的场合下,行为人在自身或者他人有生命危险或者身体受到严重伤害的胁迫之紧急场合下,不得已采取的损害较小法益而保护较大法益的行为,完全符合紧急避险的条件。所以,在我国刑法中被胁迫而做出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中的一种,但是,这并不能等同于所有的因被胁迫而实施犯罪的行为都可被当做紧急避险来处理。一、紧急避险与
    2023-06-21
    387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避险过当是指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由于避险过当在主观上是出于保全合法权益的动机和目的,在客观上发生在紧迫的情况下,因此,对于避险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更多>

    #避险过当
    相关咨询
    • 紧急避险的特征有什么紧急避险的要件有什么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8-06
      (1)必须针对正在发生的紧急危险。如果人的行为构成紧急危险,必须是违法行为。 (2)所采取的行为应当是避免危险所必需的。 (3)所保全的必须是法律所保护的权利。 (4)不可超过必要的限度,就是说,所损害的利益应当小于所保全的利益。紧急避险不负法律责任。在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不得在发生与其特定责任有关的危险时实行紧急避险。
    • 紧急避险引发交通事故的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区别和紧急避险的联系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1-21
      【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 紧急避险过当的认定及其责任
      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29
      紧急避险只能是在较高利益受到损害时不得以损害较小利益的情况,而生命和生命是等价的。因此,本案中王某明知将A挡在自己面前其会发生死亡的后果而放任该结果的发生,构成故意杀人罪。根据《》第条,第二十一条【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
    • 紧急避险过当有哪些法律特征, 要负刑事责任吗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3-14
      紧急避险的本质特征、业务上有特定责任的人。二、紧急避险过当要负刑事责任吗刑法第21条第2款规定,应当在确定其罪过形式的基础上,以其所触犯的中国刑法分则有关条文定罪量刑,在少数或个别情况下,称为避险过当。避险过当不是一个罪名,紧急避险的特别例外限制。3。由于避险过当在主观上是出于保全合法权益的动机和目的。根据中国刑法第21条第3款规定,在客观上发生在紧迫的情况下一、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紧急避险成立必须
    • 紧急避险的适用条件是什么,紧急避险的种类及紧急避险的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4-01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的侵害,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个较小的合法利益的行为(《刑法》第21条)。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伤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二)紧急避险适用的条件:1、起因条件。紧急避险的起因条件,是指必须有需要避免的危险存在。2、时间条件。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是指危险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