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害人明显过错的从轻比例般为减少基准刑的20-30%;
2.被害人一般过错的从轻比例一般为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律师提示】
①《量刑指导意见》没有明确规定被害人过错的从宽处罚幅度:
A.被害人过错一般不属于基本犯罪构成事实的范畴;交通肇事犯罪及防卫过当等特殊情况除外。
B.一般认为是量刑情节。
②我国当前刑事政策已明确要求将被害人过错,特别是因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犯罪中的被害人过错,作为从宽量刑情节,并在适用范围上从死刑案件扩展到普通刑事案件。
③交通肇事罪一般不应再将被害人过程作为量刑情节从宽处罚;如果被告人因逃逸而认定其应负事故全部责任时,被害人事实上过错可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④索债型非法拘禁罪不应当在因被害人有过程而对被告人予以从宽处罚。
⑤对被告人的量刑轻重应该与被告人的可谴责性大小成正比,与被害人所应分担的责任成反比:
A.谴责性降低说:认为在一些犯罪中被害人的在先行为,不论是否应该谴责,只要该行为推动了被告人的暴力反应,那么被告人的受谴责性都应该适当降低;
B.责任分担说:认为在一些犯罪中被害人的过错行为使得犯罪的发生或者犯罪危害后果的产生不能完全归咎于被告人,此时犯罪行为的部分责任应归咎于被害人。
【法条链接】
《刑法》
第五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第六十一条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
对故意杀人犯罪是否判处死刑,不仅要看是否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结果,还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全部情况。对于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犯罪,适用死刑一定要十分慎重,应当与发生在社会上的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其他故意杀人犯罪案件有所区别。对于被害人一方有明显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或者被告人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的,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
18、当宽则宽,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立面。重视依法适用非监禁刑罚,对轻微犯罪等,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不大,有悔改表现,被告人认罪悔罪取得被害人谅解的,尽可能地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依法从轻、减轻处罚,对具备条件的依法适用缓刑、管制、单处罚金等非监禁刑罚,并配合做好社区矫正工作;重视运用非刑罚处罚方式,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予以训诫或者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建议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严格执行“保留死刑、严格控制死刑”的政策,对于具有法定从轻、减轻情节的,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一般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对于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案件,因被害方的过错行为引发的案件,案发后真诚悔罪并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的案件,应慎用死刑立即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
22、对于因恋爱、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犯罪,因劳动纠纷、管理失当等原因引发、犯罪动机不属恶劣的犯罪,因被害方过错或者基于义愤引发的或者具有防卫因素的突发性犯罪,应酌情从宽处罚。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试行)
一、作为量刑情节的被害人过错要件:
1.被害人实施了先行不当行为:被害人本人出于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态度,实施了违反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和公序良俗,损害被告人的正当法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不当行为。
2.被害人侵犯了被告人的正当法益或社会公共利益。
3.先行不当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存在关联性:
A.利益关联性:是指被害人不当行为侵害的正当法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与被告人相关,并且足以引发被告人的报复行为;
B.时间关联性:是指不当行为发生或者持续时间与犯罪行为发生的时间间隔较短,即犯罪行为应发生在不当行为正在进行中或者结束后不久。
二、常见量刑情节适用
19、对于被害人有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责任的,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案发原因、被害人过错的程度或者责任的大小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1)被害人有明显过错或者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2)被害人有一般过错或者对矛盾激化负有一定责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
立功情节从宽处罚的幅度
432人看过
-
认罪认罚从宽比例幅度是多少?
415人看过
-
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罚制度
397人看过
-
幅度比例如何影响认罪认罚从宽的实施
300人看过
-
酒驾撞死人逃逸后自首从宽幅度会从严掌握
447人看过
-
最高法:立功从宽幅度要小于自首
148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被害人有过错会从轻处罚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2-02-12故意杀人罪属于严重的刑事犯罪,虽然被害有过错在先,也不足于从轻处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地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的一种。故意杀人罪是故意犯罪中性质较重、社会危害性较大的一种犯罪,也是中国刑法中性质最恶劣的少数犯罪之一。《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刑事案件从轻处罚的幅度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8-08根据刑法第63条规定减轻处罚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法定刑是指刑法分则对各种犯罪规定的刑罚标准,亦称量刑幅度。刑法修正案(八)对减轻处罚做出了更明确的规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本法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
-
被害人宽恕能从轻处罚吗,自动投案指什么?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28一、被害人宽恕能从轻处罚吗本人所指的“被害人”并不限于刑法所特指的被害人,还应包含特殊情况下,如被害人死亡后继承人、无责任能力、限制责任能力被害人的监护人以及被害人特别授权的人。虽然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愿望不能左右法官对被告人的定罪与否,但实际上判决的结果却或多或少的受被害人事后情绪、态度等影响。就被害人宽恕得以形成的原因来讲,莫过于被告人的积极悔罪和积极损害赔偿,既然被害人已经宽恕了行为人,说明
-
被害人有过错的情况下,故意伤害罪的被害人是否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上海在线咨询 2022-01-27在对故意伤害罪的考量中,法律只对加害人有加害行为作了规定,而根据现有的法律、司法解释,并未对被害人过错对定罪量刑如何适用加以规定。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考虑到被害人的先行为具有一定的过错,则在量刑中可以作为酌情考虑这种过错的程度而予以从轻处罚。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成一定的严重程度、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过失致人死亡处死刑幅度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08(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二)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 (三)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主体; (四)本罪在犯罪主观上的表现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该过失是针对死亡结果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