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亦称契约。它反映了双方或多方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为。
在电子技术引进前,传统的合同形式主要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
即使是后来产生的包含电子脉冲应用的电报、电传和传真,接收方也能
凭借从接收机中得到的一张通讯记录纸,来形成书面的证据。随着电子
技术的发展,电子合同得以出现,其虽也通过电子脉冲来传递信息,但
却不再以纸张为原始凭证,而只是一组电子信息。
鉴于我国目前对电子合同尚未作出明确的法律定义,但结合国际通
行观念,可暂将其概念理解为:在网络条件下当事人之间为了实现一定目
的,通过电子邮件和电子数据交换所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所谓电子邮件(email),是以网络协议为基础,从终端机输入信
件、便条、文件、图片或声音等通过邮件服务器传送到另一端终端机上
的信息。而电子数据交换(edi)则是通过计算机联网,按照商定的标
准采用电子手段传送和处理具有一定结构的商业数据。
二、电子合同的特点
电子合同虽与传统合同所包含的信息大体相同,同样是对签订合同
的各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作出确定的文件。但因其载体和操作过程不同
于传统书面合同,故具有以下特点:
1、订立合同的双方或多方在网络上运作,可以互不见面。合同内
容等信息记录在计算机或磁盘等中介载体中,其修改、流转、储存等过
程均在计算机内进行。
2、表示合同生效的传统签字盖章方式被数字签名(即电子签名)所
代替。
3、传统合同的生效地点一般为合同成立的地点,而采用数据电文
形式订立的合同,收件人的主营业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没有主营业地
的,其经常居住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
4、电子合同所依赖的电子数据具有易消失性和易改动性。电子数
据以磁性介质保存,是无形物,改动、伪造不易留痕迹。其作为证据具
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电子合同的效力问题
(一)、电子合同具有书面形式的法律效力
迄今,我们对“文件”并没有法定的定义,但约定俗成的观点是:
书面做成的并能提供某种信息。
但随着电子合同的发展,不少国家已意识到运用法律确定其效力的
-
探讨企业之间借货合同的效力认定问题
359人看过
-
探讨人际关系合同的效力问题
389人看过
-
电子商务安全问题探讨
181人看过
-
探讨合同效力待定问题及补救措施
298人看过
-
探讨影响电子合同法律效力的因素
115人看过
-
债权转让的效力问题探讨
366人看过
电子合同是指签署双方或多方当事人,通过互联网以电子形式签订的合同,是区别于书面形式、口头形式的一种合同表现形式,电子合同对电子签名要求较高,必须符合《电子签名法》的相关要求,合同才具备法律效力,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是指电子合同的内容合... 更多>
-
探讨合同无效期限的问题甘肃在线咨询 2025-01-14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则依照其规定。根据《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如果合同需要办理批准等手续,则应依照其规定。如果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则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如果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
不可抗力条款的效力问题探讨山西在线咨询 2025-02-06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责任。因此,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关于不可抗力的约定是否有效,需符合法律规定。
-
公司设立瑕疵的效力问题探讨青海在线咨询 2025-01-101. 股东签署组建公司的合同。如果一家股东出资,则无需进行此项工作。 2. 确定公司的未来住所。 3. 办理名称预先核准申请。 (1) 前往工商局领取《名称(变更)预先核准申请书》和《投资人授权委托意见》。 (2) 填写上述文件。填写这些文件时,除了有一些程序性的问题外,还需要考虑以下事项: A. 制定公司名称。公司名称通常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特点和组织形式四部分组成。比照其他县公司的
-
商务印章的法律效力问题探讨陕西在线咨询 2025-01-21具有法律效力。公司合同专用章的法律意义在于,对合同当事人而言,在合同上加盖合同专用章,意味着双方当事人已经完成了对订立合同的要约和承诺阶段,并且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已经被最终确认。这一过程确定了合同的成立以及当事人双方的法律地位,具有法律效力。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的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成立。
-
赌博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探讨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5-01-251. 在实践中,有一种被称为“对赌协议”的股权性融资协议,旨在解决投资方和融资方在达成协议时对未来目标公司的发展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等问题。该协议包含了股权回购和金钱补偿等对未来目标公司估值进行调整的内容。对于投资方和目标公司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之间订立的“对赌协议”,如果没有其他无效事由,认定其有效并支持实际履行。 2. 然而,投资方和目标公司之间订立的“对赌协议”是否有效以及能否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