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和诈骗未遂的区别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05 09:22:13 169 人看过

区别在于:1、主观目的不同,欺诈是一种民事行为,民事欺诈行为一般来讲是用于故意夸大事实或者虚构想象部分的事实的一个办法,借用此来创造一种能力来进行欺诈来诱使对方陷入一种认识的错误并且与其签订协议或者合同,通过协议或者合同上的约定来履行都民事行为,以此为目的来达到谋取利益的目的,《刑法》中对于诈骗罪目的规定很明确,形象一点说诈骗罪是骗钱,民事欺诈是赚钱。2、客观行为不一样,比如欺骗的内容不一样,承担责任的方式不同等等。

一、电信诈骗犯罪如何认定?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

(二)客观要件

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过去的事实,还是现在的事实与将来的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

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对自己出卖的商品进行夸张,没有超出社会容忍范围的,不是欺诈行为。欺诈行为的手段、方法没有限制,既可以是语言欺诈,也可以是动作欺诈;欺诈行为本身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即有告知某种事实的义务,但不履行这种义务,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或者继续陷入错误认识,行为人利用这种认识错误取得财产的,也是欺诈行为。根据本法第300条规定,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骗取财物的

以诈骗罪论处。

(三)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二、以处对象诈骗如何立案

可以,骗取财物数额到达立案标准涉嫌诈骗罪。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

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刑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二)客观要件

本罪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过去的事实,还是当下的事实与将来的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对自己出卖的商品进行夸张,没有超出社会容忍范围的,不是欺诈行为。欺诈行为的手段、方法没有限制,既可以是语言欺诈,也可以是动作欺诈(欺诈行为本身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即有告知某种事实的义务,但不履行这种义务,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或者继续陷入错误认识),行为人利用这种认识错误取得财产的,也是欺诈行为。根据刑法第300条规定,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骗取财物的以诈骗罪论处。

其次,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在欺诈行为与对方处分财产之间,必须介入对方的错误认识。如果对方不是因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就不成立诈骗罪。欺诈行为的对方只要求是具有处分财产的权限或者地位的人,不要求一定是财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行为人以提起民事诉讼为手段,提供虚假的陈述、提出虚伪的证据,使法院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判决,从而获得财产的行为,称为诉讼欺诈,但不成立诈骗罪(详见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2002年10月14日《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

再次,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财产处分包括处分行为与处分意思,作出这样的要求是为了区分诈骗罪与盗窃罪。处分财产表现为直接交付财产,或者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或者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他人放弃财物,行为人拾取该财物的,也应以诈骗罪论处。但是,向自动售货机中投入类似硬币的金属片,从而取得售货机内的商品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只能成立盗窃罪。

最后,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根据2010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监察委员会第49次会议通过最新司法解释,诈骗罪的数额较大,以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为起点。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也应当定罪并依法处罚。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诈骗罪并不限于骗取有体物,还包括骗取无形物与财产性利益。根据刑法第2l0条的有关规定,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门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成立诈骗罪。

(三)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8日 15:0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责任年龄相关文章
  • 诈骗未遂之前是否构成诈骗罪
    诈骗未遂和共同犯罪其实并没有过多的联系,如果说对方是属于团伙作案的话,那么被抓住了一般都是按照共同犯进行处理的,并不会因为对方是诈骗未遂,就不会构成共同犯罪。一、成立共同犯罪的宗旨是什么共同犯罪主要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目的。共同犯罪的构成特征:1、主体要件:有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作为共同犯罪人中的任何一人,都必须具备责任能力,达到责任年龄的一般主体资格。未达到责任年龄参与共同犯罪的,不认为是共同犯罪。二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只要其中一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也就是说只有一人具有犯罪主体资格,就不认为是共同犯罪。2、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犯罪行为,即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是指向同一目标,被彼此联系、互相配合、竭诚一个犯罪行为整体。共谋实行犯罪,在场没有直接实行犯重罪行为,但在一旁站脚助威的,也成立共犯。3、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具有共同犯罪。二、医疗诈骗医生量刑标准是什么根据《刑法》第
    2023-06-24
    409人看过
  • 什么是电信诈骗罪中电话诈骗罪和诈骗罪有什么区别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向犯罪分子付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一般来说,电信诈骗就是传统诈骗披上了电信的外衣,产生了新的变化,更加隐蔽。所有的骗局都经过精心设计,从开始规划到最后拿到钱。犯罪分子不会联系受害者。钱一旦拿到,马上就转了,所以社会危害更大。电信诈骗通常以集团犯罪的形式进行,技术非常专业,对警方的调查和取证要求很高。犯罪分子利用电信、网络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国家机关、公共服务机构的电话号码进行诈骗。诈骗集团首要分子在幕后组织操纵整个犯罪实施,雇佣人员为诈骗窝点搭建网络平台,提供服务器和号码更改服务;用人单位负责发送诈骗信息,拨打诈骗电话,接听回拨电话;用人单位到各个城市转账提现,将赃款转到多个不同的账户,最后通过地下银行转账。因此,刑法上没有电信诈骗罪,电信诈骗一般仍以诈骗罪论处。但由于手段多样,社会
    2023-08-08
    310人看过
  • 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的区别,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的区别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的区别:1.主观目的不同。2.客观行为不同。3.主体资格不同。4.具体行为上不同。5.法律责任不同。6.合同的法律效力不同。《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犯罪对象仅限于公私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的非法利益。2.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骗术,即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财物所有人、管理人信以为真,“自愿地”交出财物的行为。3.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但单位不
    2023-06-19
    288人看过
  • 诈骗 集资诈骗 区别
    我们知道集资诈骗罪跟诈骗罪都是用非法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的一种违法行为,但是很多人不认真注意的话就容易把两者混淆,两者看似相同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点。(1)侵犯的客体不同。诈骗侵犯的客体则是单一客体,即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集资诈骗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侵犯了国家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和公私财物的所有权。(2)侵犯的对象不同。诈骗侵犯的对象是某一特定人或单位的公私财物;而集资诈骗侵犯的对象则是社会不特定公众或单位的资金。(3)客观方面不同。诈骗虽是公开进行诈骗活动但行为人一般在较小的范围内对某一特定的人或单位,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进行;而集资诈骗则是采用大张旗鼓、规模较大、公开的方式,有的甚至运用新闻媒体大造舆论,并以高回报、高利率为诱饵,以便让更多的公众或单位上当受骗。(4)诈骗数额不同。诈骗的数额一般都比集资诈骗的数额小,从而两罪的起刑点有较大的差异,诈骗的起刑点比集资诈骗的起刑点低。
    2023-03-05
    281人看过
  • 诈骗罪既遂和未遂的判别依据是什么?
    1、犯罪结果不同:未遂的结果是犯罪目的无法完成,既遂则是完成了犯罪目的。2、定义不同: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实施完成的是既遂。3、量刑不同:犯罪既遂按照相关法律行进审判定罪,而犯罪未遂在量刑上往往有所减免,可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诈骗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别诈骗罪既遂和未遂的区别主要看犯罪目的是否完成。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法律其他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
    2023-07-04
    108人看过
  • 票据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别,票据诈骗罪的形式
    一、票据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别票据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别如下:1.客体不同。合同诈骗罪侵犯的是市场经济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而票据诈骗罪侵犯的是票据所有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以及金融机构的财产权,和国家金融管理秩序。2.犯罪对象不同。合同诈骗罪的犯罪对象是对方当事人的财物;票据诈骗罪的犯罪对象是货币和有价证券。3.客观方面的表现不同。合同诈骗罪主要发生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票据诈骗的行为人是使用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直接支付合同的款项进行诈骗。二、票据诈骗罪的形式票据诈骗罪一般表现为以下六种形式:1.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2.明知是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3.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的;4.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的;5.汇票、本票的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的。如果行为人在使用汇票、本票、
    2023-06-19
    241人看过
  • 合同诈骗罪犯罪的既遂和未遂根据什么区分
    是否实际获得对方当事人财物是区分合同诈骗罪既遂与未遂的根本标志。根据我国刑法理论,确认犯罪是否既遂,应当以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是否具备了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若完全具备了某一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为犯罪既遂;若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完成该犯罪的行为状态,为犯罪未遂。合同诈骗罪也存在未遂的犯罪形态。因为合同诈骗犯罪行为人在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过程中,必定要经过起意、准备、实施、完成的过程。意外情况的发生、对方当事人的“警醒”等各种原因,均可导致犯罪分子所预期的结果难以得逞,这些未完成的犯罪形态就是犯罪未遂。合同诈骗罪要求行为人不仅要实施客观要件规定的行为,而且必须产生一定的社会危害后果,才能构成犯罪既遂。基于合同诈骗犯罪属于结果犯,它的犯罪既遂与未遂应以法定的犯罪结果发生与否作为区分标志。合同诈骗“未得逞”,是指犯罪人着手实施诈骗行为,诱骗对方签
    2023-08-06
    365人看过
  • 诈骗犯罪未遂的情形
    一、诈骗犯罪未遂的情形1、诈骗犯罪未遂的情形如下:已经着手实行诈骗行为,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获取财物的,是诈骗未遂。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也应当定罪并依法处罚。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二、如何防范网络诈骗1、事先多搜。您在做交易前,多通过搜索引擎查查企业的情况,查查同类商品交易的情况,做到事前防范,而不是事后着急;2、判断联络方式。确认其联络方式,如果犯罪分子只留了手机号码,或者只是400号段的号码,则要特别小心。手机可以查一下其归属地,判断是否与其说的一致。3、不要贪低价。千万不要过分追求便宜,比市场价格低一半的商品,不是假货就是骗人的幌子;4、不要轻信认证标识。第三方机构认证的网站,均有认证标识,且该标识会链接到第三方机构网站上专门制作的认
    2023-06-16
    131人看过
  • 通讯信息诈骗未遂仍构成诈骗罪
    日前,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利用伪基站群发短信的诈骗案。两名被告均以诈骗罪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和有期徒刑三年,这是贵州省首例对利用伪基站进行诈骗的不法分子给予刑事判决。2015年1月10日,六盘水市盘县公安局民警在检查站查获一台伪基站并抓获两名犯罪嫌疑人,民警通过询问,犯罪嫌疑人交代了他们利用伪基站,冒用中国移动10086端口号向市民发送诈骗短信,每天发送诈骗信息6万多条的犯罪事实。诈骗短信的主要内容为:您当前可花费积分已达××分,可兑换人民币××元等。诈骗短信内包含模仿中国移动10086官方网站的钓鱼网站,受骗群众打开网站链接后被要求输入银行账号、身份证号、银行预留手机号等个人重要信息,甚至还会被强行装上恶意App。在获取了这些信息之后,诈骗者就利用受骗者的银行卡、信用卡进行转账或者盗刷。盘县检察院指控这两名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均构成诈骗罪,于4月29日向县法院提起公诉,
    2023-04-23
    84人看过
  • 个人和公司诈骗罪的区别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个人和公司诈骗罪最主要的区别是犯罪的主体不同,个人是指具有刑事责任承担能力的自然人,而单位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单位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单位犯罪的特征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单位犯罪必须是在单位主体的意志支配下实施的;单位犯罪必须由刑法分则或分则性条文明确规定。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的处罚以双罚
    2023-06-12
    270人看过
  • 集资诈骗罪和诈骗罪怎么区分
    集资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1)侵犯的客体不同。前罪侵犯的客体则是单一客体,即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后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侵犯了国家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和公私财物的所有权。(2)侵犯的对象不同。前罪侵犯的对象是某一特定人或单位的公私财物;而后罪侵犯的对象则是社会不特定公众或单位的资金。(3)客观方面不同。前罪虽是公开进行诈骗活动但行为人一般在较小的范围内对某一特定的人或单位,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进行;而后罪则是采用大张旗鼓、规模较大、公开的方式,有的甚至运用新闻媒体大造舆论,并以高回报、高利率为诱饵,以便让更多的公众或单位上当受骗。(4)诈骗数额不同。前罪的数额一般都比后罪的数额小,从而两罪的起刑点有较大的差异,前罪的起刑点比后罪的起刑点低。《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
    2023-08-01
    484人看过
  • 区分诈骗罪和集资诈骗的差异
    诈骗罪与集资诈骗的区别如下:1、侵权对象不同,前罪侵犯的对象是单一对象,即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后罪侵犯的对象是复杂对象,即侵犯国家正常的财务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的所有权;2、侵权对象不同,前罪侵犯的对象是特定人或者单位的公私财产;后罪侵犯的对象是社会不特定公众或者单位的资金;3、客观方面不同,虽然前罪是公开的欺诈活动,但行为人一般在较小范围内对特定的人或单位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式;然后,犯罪是以高回报、高利率为诱饵,使更多的公众或单位被欺骗;4、诈骗金额不同,前罪的数额一般小于后罪的数额,因此两罪的起刑点差异较大,前罪的起刑点低于后罪;5、犯罪主体不同,前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属于单一主体;后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属于复杂主体。集资诈骗罪和非法集资罪的区别集资诈骗罪和非法集资罪的主要区别:(1)行为的目的不同。集资诈骗罪的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所募集的资金的目的,包括
    2023-07-03
    342人看过
  • 电信网络诈骗和电信诈骗区别
    电信诈骗和网络诈骗的定义不同,电信诈骗包括了网络诈骗。具体而言,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而网络诈骗,是通常指为达到某种目的在网络上以各种形式向他人骗取财物的诈骗手段。犯罪的主要行为、环节发生在互联网上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一、什么叫网络诈骗网络诈骗通常指为达到某种目的在网络上以各种形式向他人骗取财物的诈骗手段。犯罪的主要行为、环节发生在互联网上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有下列行为,属于网络诈骗:1、设计虚假的炒股软件;2、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提高虚假网站关注度;3、谎称提升信用额度;4、模仿电视节目中讲述的犯罪方式实施诈骗,5、虚构准备慈善捐款;6、假冒快递售后服务。
    2023-03-29
    416人看过
  • 欺诈行为和诈骗罪的主要区别
    (1)侵犯的客体不同招摇撞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享有一定的职权,而这种职权是国家和人民赋予的。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因此规定在现行刑法典分则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中。(2)犯罪主观方面不同招摇撞骗罪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出于故意,其犯罪目的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这里所说非法利益,不单指物质利益,也包括各种非物质利益。例如,为了骗取某种政治待遇或者荣誉待遇,甚至为了骗取“爱情”,玩弄异性等。但本罪的主观恶性一般限制在“骗”的范围内。诈骗罪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3)构成犯罪有无数额限制的不同只有诈骗数额较大以上的公私财物的,才可构成诈骗罪;而法律对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罪的构成并无数额较大的要求。这是因为,这种犯罪未必一定表现为诈骗财物,而有可能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首先和集中地表现为由
    2023-03-15
    341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刑事责任年龄
    相关咨询
    • 一般诈骗和合同诈骗的区别合同诈骗有未遂吗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7-06
      合同诈骗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主要包括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
    • 如何区分诈骗未遂和诈骗既遂
      上海在线咨询 2021-11-08
      既遂未遂认定如下:(1)犯罪既遂是指犯罪实施达到犯罪目的,即犯罪完成形式。(2)犯罪未遂是指已经开始实施犯罪,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成功的犯罪停止形式。《刑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犯罪已经开始实施,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成功的,为犯罪未遂。刑法第23条。
    • 和电信诈骗区别...金融诈骗罪和电信诈骗区别展开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25
      如果事前知情,并参与了诈骗活动,则应以诈骗罪共犯论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 侵占罪与诈骗罪的区别,诈骗罪和侵占罪的区别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10
      诈骗罪与侵占罪都是侵犯财产罪,两罪有很多相同之处。诈骗罪与侵占罪主要区别在于行为方式、行为对象的不同。侵占罪的犯罪对象仅限于代为保管等的基于合法占有的他人财物、他人的遗忘物或埋藏物,在实施侵占行为的时候,财物已经处于行为人的占有和控制之下。 诈骗罪中被骗的财物虽然可能是在诈骗行为实施以前就被行为人所占有,但非法获取财物的方式却表现为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这与侵占罪有显著的不同。区分侵占罪与诈
    • 诈骗与的区别,与诈骗罪的区别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26
      一、贷款诈骗与借贷纠纷的区别1、若发生了到期不还的结果,还要看行为人在申请贷款时,履行能力不足的事实是否已经存在,行为人对此是否清楚。如无法履约这一点并不十分了解,即使到期不还,也不应认定为诈骗贷款罪而应以借贷纠纷处理。2、要看行为人获得贷款后,是否积极将贷款用于借贷合同所规定的用途。尽管到期后行为人无法偿还,但如果贷款确实被用于所规定的项目,一般也说明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诈骗贷款的故意,不应以本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