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欺诈与合同纠纷界限的理论标准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7 10:46:19
114 人看过
区分合同欺诈与合同纠纷的标准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985年7月18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当前处理经济犯罪案件(审判)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答问》在区分合同欺诈和合同纠纷的标准上有如下规定:
知道自己没有实际能力和保证履行合同,就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以诈骗财产为目的,采取欺诈手段的经济组织或者个人。诈骗财产数额较大的,依法追究诈骗罪刑事责任。如果个人有能力或保证部分履行合同,但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完全履行合同,则应作为合同纠纷处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论合同纠纷与合同欺诈的交叉处理程序
121人看过
-
研究合同诈骗和纠纷的理论边界
361人看过
-
合同诈骗与合同欺骗的界定及应对策略
472人看过
-
分析合同纠纷赔偿的实践与理论
289人看过
-
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怎么区分,合同诈骗罪量刑标准
132人看过
-
欺诈与侵占在合同法中的界定
266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合同违约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合同欺诈
词条
合同欺诈的构成要件有: 1、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 2、欺诈人实施了欺诈行为; 3、被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 4、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撤销或者变更。... 更多>
#合同欺诈
最新文章
#合同欺诈
相关咨询
-
欺诈与经济纠纷:分界合同诈骗海南在线咨询 2025-01-29一、合同欺诈是指行为人必须有使对方当事人受欺诈而陷入错误,并因此为意思表示,从而与之签订或履行合同有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可以表现为欺诈人以一定的方法故意使对方当事人陷入错误,也可以表现为欺诈人以一定的方法故意阻碍对方当事人使其发生错误,既可以表现为积极的作为方式,也可以表现为本应作为而故意不作为的方式。受欺诈人因受欺诈而陷入错误,是指对合同内容及其他重要情况的认识缺陷,例如,误将劣质产品认为是优质产
-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 合同诈骗罪与欺诈行为的认定标准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14一、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1)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民事欺诈有民事内容的存在,即欺诈方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提供劳务等经济劳动取得一定的经济
-
怎么区分与欺诈,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的界限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28一、怎么区分合同诈骗与欺诈(1)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民事欺诈有民事内容的存在,即欺诈方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提供劳务等经济劳动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而
-
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与一般合同纠纷的界限,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福建在线咨询 2022-02-22一、合同诈骗罪与一般合同纠纷的界限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罪有许多相似之处:第一,两者都产生于民事交往过程中,并且都以合同形式出现;第二,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对合同所规定的义务都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第三,合同诈骗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合同纠纷中的当事人有时也伴有欺骗行为;第四,两者都是非法占有特定物。尽管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也有本质的区别。行为人主观上有无非法占有他
-
如何区分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 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的界限, 怎么区分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06一、怎么区分合同诈骗与欺诈(1)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民事欺诈有民事内容的存在,即欺诈方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提供劳务等经济劳动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