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犯的既遂阶段仍可成立犯罪中止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1 16:34:09 413 人看过

2003年11月28日,人民法院报三版刊登了莫爱萍同志的《投放危险物质罪完成形态与未完成形态的认定》(以下简称莫文)。文中提出,实施了投放危险物质的行为并出现危险状态后,行为人又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危险状态,应按投放危险物质罪既遂定罪处罚,因为既遂后不可能出现中止。笔者认为此判断既无法律依据,也有悖立法原意。现就危险犯既遂后能否出现中止作进一步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从法律规定来看,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所谓犯罪过程,即指从犯罪预备到犯罪结果出现之前的整个过程。犯罪既遂后,结果出现前,只要行为人采取了积极措施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仍可能成立犯罪中止。刑法对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评价并不是采用同一标准,既遂以行为是否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全部要件为标准,中止以是否自动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为标准。从逻辑上讲,分类标准的不统一,可能造成外延的重叠,因此,犯罪既遂与犯罪中止完全有可能并存。

从刑法理论来看,犯罪中止的成立有四性,即时间性、自动性、客观性、有效性。时间性是要求中止要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性是要求放弃犯罪或者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出于内心自愿,而非意志外的原因强制。客观性要求行为人要有中止的行为。对于未实行终了的犯罪而言,中止行为表现为放弃正在进行的犯罪;对于实施终了结果尚未发生的犯罪而言,中止行为表现为采取积极措施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有效性是要求没有发生行为人所追求的犯罪结果。符合上述四条件的,就是犯罪中止。行为人实施了投放危险物质的行为并出现危险状态后,又主动采取措施有效消除危险的,符合犯罪中止的四个条件,应当认定为犯罪中止。

从刑事政策来看,认定危险犯既遂后仍可成立犯罪中止,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它会鼓励行为人采取积极的措施尽力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从而使社会免受侵害,使刑法的作用从事后的消极惩罚转变为事前的积极防范。这符合设立危险犯的立法初衷。刑法之所以将危险的出现而不待实害结果出现时就将其作为犯罪予以打击,目的就在于竭力防范实害结果的出现,避免两败俱伤。因此,将上述行为认定为犯罪中止无疑更符合立法原意。

认为犯罪既遂后仍可以成立犯罪中止,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以下诘难:犯罪既遂后不可能存在犯罪中止是刑法理论的通说,经典的案例就是行为人盗窃他人财物后,主动又将财物送回原处,仍应认定为既遂,而不能认定为中止。其实,通说是有其适用条件的,对于结果犯而言,既遂后不可能存在中止,而对于危险犯(准确地说是具体危险犯)而言,犯罪既遂后仍可以成立犯罪中止。上述盗窃案与投放危险物质案有本质的区别:在盗窃案中,即便是行为人将财物送回,刑法所预防的结果已经出现,财产所有人或占有人对其财物已经失控,这种占有和支配状态已经受到破坏,这种危害结果并不能因财物的回归而消除,正如将人打伤后,又医治其痊愈一样,对被害人所造成的伤害结果并不能随着伤口的愈合而消除;在投放危险物质案中,刑法所预防的结果还没有出现,在这种危害结果还没有出现之前,行为人完全可以将可能引起危害结果的危险消除,因此,在危险犯中,即便出现了法定的危险,行为人又消除了这种危险,仍有犯罪中止存在的余地。

认为犯罪既遂后仍可以成立犯罪中止面临的另一诘难是:犯罪的预备、未遂、既遂、中止是故意犯罪的四种独立形态,如果认定犯罪既遂的同时,又认定为中止,就破坏了犯罪形态的独立性,导致犯罪形态的混乱。其实,犯罪预备、未遂、既遂和犯罪中止的分类根本就不是同一标准,前三者是按故意犯罪的阶段或曰犯罪的推进程度为标准而进行的分类,因此,它们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犯罪的阶段,另一含义是指犯罪的形态;而犯罪中止是根据犯罪开始后有否自动抑制犯罪的行为为标准所作的分类,它仅指犯罪形态,并没有犯罪阶段的含义。从理论上来讲,对犯罪的抑制行为可能出现在犯罪的任一阶段,因此,根据抑制行为出现的不同阶段,可以将犯罪中止分为预备阶段的中止、未遂阶段的中止、既遂阶段的中止。由于每一犯罪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并非每一犯罪都必然存在上述三个阶段的中止。对于结果犯而言,由于犯罪的既遂与结果的出现是在同一点上,因此,不存在既遂阶段的中止;对于危险犯而言,犯罪的既遂与结果的出现不在同一点上,因此,可能存在既遂阶段的中止。总之,犯罪的预备、未遂和既遂都是在排除了犯罪的中止形态以后才讨论的话题,在存在既遂又存在中止的时候,中止形态就具有优先性,当然应认定为犯罪中止,而不能认定为犯罪既遂。其他犯罪阶段亦然。因此,承认既遂与中止的并存,并不会导致犯罪形态的混乱。

对于预备阶段可以存在中止,学界并无异议,而对于未遂和既遂阶段的中止,则不无争议。笔者认为,既然承认预备阶段存在犯罪中止,就没有理由否认未遂和既遂阶段犯罪中止的存在。在未遂阶段,完全有可能出现犯罪中止,放弃重复侵害行为即是最佳范例;同理,既遂阶段也能出现犯罪中止,投放危险物质后,又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危险即为一例。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08日 13:4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中止相关文章
  • 抽象危险犯在所称预备阶段是否能认定既遂
    犯罪预备是不会构成犯罪既遂的,因为这个是属于不同的犯罪阶段,如果是属于犯罪既遂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对方面临处罚了。一、是不是犯罪未遂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属于犯罪的一种形态。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犯罪未遂的危害性大于犯罪预备小于犯罪既遂。因为,它较之犯罪预备,已实施了某一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直接威胁到犯罪客体,并可能引起危害结果的发生;而较之犯罪既遂,实际危害结果又未发生。尽管如此,犯罪未遂仍需承担刑事责任,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二、什么是犯罪预备犯罪预备是怎样处罚的犯罪预备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
    2023-03-28
    356人看过
  • 中止犯与既遂犯的共同犯罪中可否可以并存
    共同犯罪中既遂犯与中止犯不能并存,共同犯罪的整体性及其存在的特殊因果关系,决定了部分行为人中止犯罪时,应有效防止共犯行为的实施,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因此共同犯罪中止的,也就代表全案的中止,就不出现共同犯罪既遂的状态。可以成立危险犯的中止犯。理由是:1、行为人主动采取措施,客观上有效解除了法定的危险状态,防止了危害结果的发生,符合危险犯中止犯的实质性条件;2、危险犯中的法定危险结果,不同于实害犯的危害结果。实际的危害结果一经造成,就不可能再弥补,这如同人死不能复生一样。而法定的危险状态形成后,却可以有效解除。3、把危险犯与其他刑事犯罪作比较来认识这一问题。如投毒罪与以投毒方法实施的故意杀人罪,后者在投毒后,被害人食用前甚至食用后行为人采取有效措施阻止严重后果发生,使被害人脱险时,即可成立杀人罪中止犯。《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
    2023-07-27
    461人看过
  • 危险犯犯罪未遂与危险犯犯罪既遂的区别是怎么样的?
    一、危险犯犯罪未遂与危险犯犯罪既遂的区别是怎么样的?危险犯的未遂与既遂的区分标准,我国刑法理论的通说一直认为,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足以造成某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危险状态时,就是危险犯的既遂。但是,这种以是否发生危险作为区分危险犯既遂与未遂标准的观点,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通说混淆了犯罪构成要件与犯罪既遂条件的区别。侵害法益的危险,既是危险犯的处罚根据,也是危险犯的成立要件,即只有当行为具有侵害法益的危险时,才能成立危险犯。不管是将这种危险理解为行为的属性,还是理解为作为结果的危险,它都是成立犯罪的要件,而不是既遂的标志。例如,破坏交通工具的行为,只有足以使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危险时,才可能成立本罪。因此,砸毁汽车玻璃、盗窃备用车轮的行为,由于不具有使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的危险,而不成立破坏交通工具罪。足以使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就成为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成立条件。但犯罪的既遂与未遂是在行为符
    2023-04-13
    175人看过
  • 犯罪预备阶段中止犯罪的影响有哪些?
    预备阶段有犯罪中止。一、犯罪预备的中止即停止预备犯罪,犯罪人不再继续为实行犯罪做准备。二、犯罪预备阶段进行到犯罪实行阶段的中止,即没有按照预备的犯罪形式继续实施犯罪。当出现了这两种情形之一的时候均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犯罪预备的中止标志着犯罪人实行对应犯罪的犯意消灭,但是犯罪人并不当然停止犯罪,在一种犯罪预备阶段发生犯罪中止后,可能又会发生另一种犯罪预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就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的全过程,即使是预备阶段也成立犯罪中止。犯罪预备阶段能成立共犯吗如果是二人以上共同实行犯罪预备行为,如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能成立共犯。犯罪预备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所以,犯罪预备能成立共犯。【
    2023-07-06
    55人看过
  • "犯罪预备阶段是否涉及既遂"
    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既遂和犯罪中止是犯罪过程中的不同犯罪阶段(有的认为是不同的犯罪形态),这些不同的犯罪阶段(或形态)是各自独立、互相并列或排斥的,是这个犯罪阶段(或形态),就不可能是另一个犯罪阶段(或形态)。犯罪预备阶段被迫放弃会如何处罚?犯罪预备行为同样具有可罚性。我国刑法第22条第2款认可了这一学说,规定对于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考虑到犯罪预备行为毕竟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刑法又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犯罪预备行为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形态则是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预备阶段的停止形态。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预备行为也有其犯罪构成,它是一种具备修正的构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态。这是追究犯罪预备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法理根据。犯罪预备行为虽然尚未
    2023-07-11
    361人看过
  •  既遂后犯罪是否可以中止?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犯罪行为已经完成并产生实际危害结果的情况下,就不再存在犯罪中止。既遂指犯罪已经完成,而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在实施过程中,因为行为人的主观原因主动放弃实施犯罪或者有效的阻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犯罪行为已经完成并产生实际危害结果的情况下,就不再存在犯罪中止。既遂指犯罪已经完成,而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在实施过程中,因为行为人的主观原因主动放弃实施犯罪或者有效的阻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既 遂 后 还 有 可 能 存 在 犯 罪 中 止 吗 ?在犯罪过程中,可能出现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两种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和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2023-09-20
    57人看过
  • 犯罪中止的阶段是怎么规定的?
    犯罪中止的阶段是在犯罪过程中主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是:1、时间条件: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包括犯罪预备阶段、实行阶段。2、主观条件:中止的自动性。必须是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包括两种情况:(1)自动放弃犯罪。(2)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一、故意犯罪中的犯罪形态有哪些?故意犯罪的几种形态: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1、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情形。特征:(1)主观上为了犯罪;(2)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3)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4)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2、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特征:(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2)犯罪未得逞;(3)犯罪未得
    2023-06-20
    388人看过
  • 危险犯可以被处以中止犯罪吗?
    危险犯不能构成犯罪中止。危险犯是以对法益发生侵害的危险作为处罚根据的犯罪,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足以造成某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危险状态时,就是危险犯的既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危险驾驶罪是具体危险犯还是抽象危险犯危险驾驶罪应为抽象危险犯。抽象危险犯与具体危险犯的区别在于行为人实行的行为有无发生严重后果的危险,是否需要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判断。前者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特定的行为,即具有这种危险,无须再结合案件具体事实来加以判断,而后者则必须结合案件的具体事实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
    2023-08-01
    268人看过
  • 法律规定犯罪未遂可以否成立犯罪中止
    不能。未遂和中止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犯罪嫌疑人的主观因素,当犯罪嫌疑人主观上没有放弃犯罪意图,但是由于客观原因不得不放弃犯罪行为或没有达成犯罪目的,为未遂;当犯罪嫌疑人主观上发生变化,停止了继续犯罪的意图,则为中止。犯罪的既遂、未遂和中止,在同一犯罪事实上不能同时存在。一、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别在于什么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别在于:1、犯罪结果不同,未遂的结果是犯罪目的无法完成,既遂就是犯罪目的;2、定义不同,犯罪未遂是因为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开始实施的。完成的是既遂;3、量刑不同,犯罪既遂按照有关法律进行审判定罪,犯罪未遂往往在量刑中减免,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放火罪而言其既遂与犯罪未遂的界限在于是否点火,从被点物开始独立燃烧时即构成犯罪的既遂。在用火柴点火时被风吹灭被抓住则是犯罪未遂,所以危险犯有既遂与未遂之分,其标准在于危险状态是否达到一定程度,即刑法规定的危险状态。一般而言,犯
    2023-06-26
    465人看过
  • 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阶段的处罚是一样的吗?
    一、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阶段的处罚是一样的吗?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阶段的处罚是不同的,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有如下区别:1、犯罪中止是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已经正式开始实施犯罪。犯罪预备则是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罪条件等。还未正式实施犯罪。2、停止的时间点不一样。犯罪预备是犯罪着手之前开始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时候;而犯罪中止则是在犯罪既遂之前的任何时间段中都可以发生。3、二者停止的原因不一样。犯罪预备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因素而造成的,而犯罪中止是由于行为人自己自动放弃犯罪而造成的。前者是“欲而不能”而后者是“能而不欲”。二、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的认定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1、犯罪预备的中止即停止预备犯罪,犯罪人不再继续为实行犯罪做准备。2、犯罪预备阶段进行到犯罪实行阶段的中止,即没有按照预备的犯罪形式继续实施
    2023-04-28
    326人看过
  •  "中止犯罪:预备阶段的意义何在?"
    这段内容讲述了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的区别。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而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犯罪预备应当被视为犯罪预备。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以犯罪为目的,虽然属于犯罪预备,但并非犯罪中止。依据《刑法》关于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的规定,这种行为应当被视为犯罪预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预 备 行 为 如 何 定 性 为 犯 罪 预 备预备行为如何定性为犯罪预备,是司法实践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然而,在实际司法审判中,如何认定一个行为属于犯罪预备,往往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预备目的、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关联等因素。首先,从行为人的角度看,犯罪预备的特征表现为具有明确的犯罪目的,并且具有
    2023-09-13
    196人看过
  • 怎么认定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
    一、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的概念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态。犯罪中止形态与犯罪中止行为本身具有密切关系:没有中止行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的形态,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犯罪中止形态与中止行为本身又具有区别: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换言之,中止行为之前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是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中止行为本身属于刑法所鼓励的行为,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根据。二、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的认定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1、犯罪预备的中止即停止预备犯罪,犯罪人不再继续为实行犯罪做准备。2、犯罪预备阶段进行到犯罪实行阶段的中止,即没有按照预备的犯罪形式继续实施犯罪。当出现了这两种情形之一的时候均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犯罪预备的中止标志着犯罪人实行对应犯罪的犯意
    2023-06-25
    305人看过
  • 犯罪未遂属于犯罪准备阶段吗
    犯罪未遂不存在于犯罪准备阶段。因为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犯罪预备是没有着手实施犯罪行为,而未遂相反。依照相关法律规定,犯罪未遂是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因素导致没有达成犯罪目的。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量刑是什么隐瞒犯罪所得罪的判刑: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予以窝藏、转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至于从轻或者减轻的幅度大小,则应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定。但对于情节特别恶劣、危害后果严重、人身危险性大的未遂犯,也可以与既遂犯同等处罚,而不予从轻或者减轻。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对未遂的认定标准应该是在实施犯罪的过程当中,因为第三方的因素导致犯罪的目的没有得逞,实践当中认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也存在着犯罪未遂,犯罪既遂的量刑
    2023-04-10
    179人看过
  • 从本案谈犯罪预备阶段中止
    潘某因欠债无力偿还而萌生杀人劫财的念头,遂于某日以做生意为名约徐某让其准备1.5万元去外地进货,并声称不得将此事告诉任何人。当晚,潘某开车将徐某骗至一无人地段,乘徐某熟睡之机,打电话给徐某的妻子,在确认其不知徐某的去向后,即取出事先准备好的放在车上的铁锤欲将熟睡的徐某杀死,然后将其随身携带的1.5万元劫走。终因害怕事发后被发觉而放弃了杀人劫财的念头,调转车头回家。后又对徐某谎称有人要绑架他才将车子开回家的。事隔数日,潘某又因敲诈徐某20万未遂而被公安机关抓获,遂主动交代了欲劫财杀人的事实。审判:某市人民检察院以潘某犯有故意杀人罪(中止)和敲诈勒索罪(未遂)向市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经过公开审理后,认为潘某为杀人劫财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为谋财采用恐吓的方法,勒索他人数额巨大的财物,其行为已构成敲诈勒索罪。潘某因敲诈勒索被抓获后,如实供述了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故意杀人的罪
    2023-04-22
    473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中止构成犯罪,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更多>

    #犯罪中止
    相关咨询
    • 犯罪中止, 既遂, 既遂, 未遂, 犯罪中止, 犯罪既遂, 犯罪既遂, 犯罪既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14
      制造条件的,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法定结果出现(结果犯),简单地说,并且所实施的行为已具备了刑法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要件,准备工具,或者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危险犯),是犯罪预备,是犯罪中止。犯罪既遂,或者犯罪行为已经完成(行为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是犯罪未遂为了犯罪,或者已着手实施犯罪(举动犯)。在犯罪过程,就是
    • 犯罪后想要中止掉,犯罪预备阶段能否成立中止吗?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25
      1.在犯罪预备阶段主动放弃了犯罪计划的,成立犯罪中止. 2.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嫌疑人在犯罪预备,犯罪活动中自动放弃犯罪,消除犯罪后果的行为. 3.犯罪中止可以存在在犯罪预备阶段,也可以成立在犯罪过程中,但是不能在犯罪后,犯罪行为实施完成后,如果犯罪嫌疑人有自动消除犯罪后果,举报他人的,为自首或立功行为,该阶段,犯罪已经终结. 4.你所问的问题,其实犯罪中止是一种行为,而发生在不同阶段,时间特征当然是
    • 中止预备阶段能不能认定成立犯罪中止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15
      预备阶段能成立犯罪中止。 一、犯罪预备的中止即停止预备犯罪,犯罪人不再继续为实行犯罪做准备。 二、犯罪预备阶段进行到犯罪实行阶段的中止,即没有按照预备的犯罪形式继续实施犯罪。 当出现了这两种情形之一的时候均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犯罪预备的中止标志着犯罪人实行对应犯罪的犯意消灭,但是犯罪人并不当然停止犯罪,在一种犯罪预备阶段发生犯罪中止后,可能又会发生另一种犯罪预备。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
    • 犯罪中止是否构成犯罪既遂中止是否构成犯罪既遂
      辽宁在线咨询 2021-12-05
      至于犯罪中止,目前的通说基本上认为犯罪既遂后不再有犯罪中止。
    • 在立案阶段,犯罪既遂形态的判定
      广西在线咨询 2021-12-30
      犯罪成功形式的判断标准是: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的,已经开始犯罪,已经开始犯罪。犯罪成功是指行为人对特定犯罪规定的所有要素的行为。犯罪成功是犯罪的基本形式,应当坚持刑事处罚的法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