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儿具有民事行为可以力吗
凡涉及胎儿利益保护时,包括遗产继承、对胎儿的侵权损害、赠与或者遗赠等,法律上将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可以力,其权利和利益由此可以受到法律的保护。条文采用“视为”概念,表明并非一般地赋予胎儿以民事权利可以力,只在涉及胎儿利益保护的事项时,才将胎儿作为具有民事权利可以力的主体对待。并且,仅使胎儿具有享有民事权利的资格,不可以使胎儿承担民事义务。
《民法典》第十六条
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可以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可以力自始不存在。
二、限制民事行为可以力人有哪些
根据《民法典》规定,限制民事行为可以力人包括以下两类:
一是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但不可以辨认自己行为的除外;
二是因智力障碍、精神障碍以及其他疾病导致不可以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限制民事行为可以力人已经具有一定的辨认识别可以力,法律应当允许其独立实施一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可以独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包括两类:
一类是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例如接受赠与等。
另一类是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例如8周岁的儿童购买学习用品等。
《民法典》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可以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三、限制民事行为可以力人有什么
限制民事行为可以力人包括:
一、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但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可以力人。
二、不可以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民法典》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可以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典》第二十二条
不可以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可以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一节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
胎儿什么情况下可以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139人看过
-
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相关规定
187人看过
-
胎儿能否进行民事行为?
74人看过
-
胎儿民事权利能力的规定,胎儿民事权利能力的特点
340人看过
-
原告离婚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127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胎儿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吗
177人看过
-
看胎儿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还是民事行为能力江西在线咨询 2023-10-10胎儿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也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但民法典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如果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民事权利能力,是指作为民事主体可以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自然人的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
-
-
请问胎儿的民事行为能力是现实中的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2-05-25凡涉及胎儿利益保护时,包括遗产继承、对胎儿的侵权损害、赠与或者遗赠等,法律上将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其权利和利益由此可以受到法律的保护。条文采用‘视为’概念,表明并非一般地赋予胎儿以民事权利能力,只在涉及胎儿利益保护的事项时,才将胎儿作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主体对待。并且,仅使胎儿具有享有民事权利的资格,不能使胎儿承担民事义务。
-
胎儿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吗,有哪些相关规定河南在线咨询 2023-11-07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未出生的胎儿是具有一定的民事权利能力的。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胎儿尚未与母体分离,不是独立的自然人,不能依据民事权利能力的一般规定进行保护。胎儿自母亲怀孕之时起就应当被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无须待到其出生之时,即可行使继承权等建议。但如“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则溯及于怀胎期间消灭其民事权利能力。
-
公民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就一定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191、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一定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这句话是对的。2、《民法通则》第九条有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因此,所有公民都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并不是任何公民都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法律要求公民必须达到一定年龄以及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具有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时,才具有行为能力。公民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应从年龄和精神是否正常两